江偉

位于昆侖山深處的十四師一牧場,是兵團最為偏遠的高寒山區貧困團場和少數民族聚居團場之一,這里平均海拔3000多米,擁有著124.6萬畝天然干旱荒漠草場。
自3月15日以來,兵團住一牧場“三民”工作組克服種種困難,積極開展“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和一牧場職工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用智慧和汗水一同見證了昆侖山上的新變化。
.
深入基層群眾,關心職工冷暖
一牧場的職工分散在100余萬畝溝壑縱橫的昆侖山中,戶與戶之間,往往間隔十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因為距離問題,在活動之初,工作組的入戶走訪工作存在一定困難。
為了保證工作正常進行,工作組在入戶走訪前,就做足了功課。從派出所調取戶籍信息、從連隊獲得“五保三費”繳納和兌現情況,依據是否有羊群、是否是職工、是否已退休、是否人戶分離、是否在牧場居住,將職工群眾的基本信息建立民情檔案和人口信息臺賬,明確職工的生產生活訴求。
麥麥塔吾拉·艾則孜是一牧場生產經營方式改革后第一個買斷羊群的職工,更是一牧場體制機制變革的直接見證者。走訪麥麥塔吾拉·艾則孜的家可謂艱難,要從一牧場場部驅車走40余公里的盤山路,然后換乘摩托車騎行30余公里才能到。而且摩托車行駛的路是寬度不足50厘米的“羊道”,一側就是100多米深的山谷。
當工作組人員到達麥麥塔吾拉·艾則孜家時,他對工作組說:“我所在的草場是二連最偏遠的草場,海拔高,路難走,你們能夠來到我家就是解決了最大的困難。”工作組的關心是給職工心靈上的最大慰藉,工作組面對面、心貼心的交流是對職工生活最大的幫助。
“只有深入基層,與職工群眾共同生活、共同工作,才能深刻了解基層的難處,才能知道職工群眾在做什么、在想什么,幫助他們解決困難。”一牧場“三民”工作組組長劉景德如是說。
“這是工作組給我最好的禮物”
今年夏天,“三民”工作組為一牧場二連送了一份禮物——一座鋼結構的新橋。
在一牧場二連有一條河,40年前,連隊為了方便職工群眾渡河,專門伐了兩顆大樹,建造了一座木質橋。但由于年代久遠,這座橋成了危橋。
工作組在二連走訪時發現,二連的舊橋兩側沒有護欄,人畜都存在安全隱患。為解決這座橋的問題,工作組找來二連連長買買提江·阿不杜拉說:“必須要建設一座更堅固的橋,要讓職工群眾安全放心的使用。”
不久,工作組就幫助二連籌措資金,開始建設新橋。買買提江·阿不杜拉告訴筆者:“這座橋承載能力為4噸,一般家用轎車、農用車都可以順利通過,連隊職工們的羊群從橋上過,再也不怕會掉入河道了。這座鋼橋是‘三民工作組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全連的職工群眾對工作組非常感激。”
大半年來,“三民”工作組不僅幫助一牧場改善基礎設施,還將幫助職工多元增收、脫貧致富作為核心任務。
近年來,因為受自然環境惡劣和飼料價格過高等因素的影響,一牧場職工群眾難以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為提高職工收入,工作組與一牧場領導交流情況,把幫扶部分職工發展養雞示范工作作為農業局“三民”工作組為職工辦的實事之一。
工作組免費提供800余羽尼雅黑雞和4噸飼料,分發給10個養雞示范戶。六連副連長麥提如孜·薩迪作為示范帶動戶也飼養了100羽尼雅黑雞,他告訴筆者:“這是培養職工養殖技術、發展林下經濟和增加職工收入的好措施,我作為場里選出的示范養殖戶一定要盡全力把這些雞養好。”麥提如孜還專門用彩鋼板搭建了圈舍,工作組多次對他家進行了走訪,了解情況,指導飼養方法并幫助做好防疫免疫工作。
一牧場分管農牧業的副場長蔡武基說:“團、連會積極配合工作組,做好技術服務和防疫免疫工作。如果養雞示范工作有較好的效果,將進一步擴大幫扶規模,條件成熟后在團場農業公司下成立合作社,規范運行,帶動林下經濟和庭院經濟的發展,增加職工收入。”
二連職工麥熱木漢的家庭是連隊的低保戶,家庭年均收入僅有2萬元。工作組了解情況后,主動深入她家,提供100只尼雅黑雞,并免費提供飼料。麥熱木漢對工作組說:“我們家沒有羊群,也沒有地,只能靠給連隊打零工掙錢,多虧了工作組給我提供了雞和飼料,我一定會好好養的。”
發揮職能優勢,加速團場發展
“一牧場農牧業發展潛力巨大,大有文章可做。針對連隊和職工反映出來的問題,看著他們殷切的目光,我們深感責任重大。我們要充分發揮職能優勢,為一牧場的農牧業發展多作貢獻。”兵團住一牧場“三民”工作組住一連組長胡建國對筆者說。
一牧場節水灌溉系統過濾配置不合理,壓力不夠,灌溉時間過長,地塊灌溉不足,是苜蓿、小麥、核桃等作物產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工作組對一牧場現有的節水灌溉加壓首部進行“減負”,按照800畝至1000畝土地一個首部的要求,新增2套節水灌溉加壓首部進行示范。“工作組給我們捐助了2臺首部設備,減輕了灌溉壓力,縮短了灌溉周期,確保灌溉水量達到要求,困擾我們六連多年的灌溉問題得到了改善。”六連連長汪固告訴筆者。
據工作組了解,一牧場牧工反映人工授精的羔羊比自然受孕的羔羊體質強,上膘快。通過走訪調查,工作組發現本地土種羊雖然更能適應當地環境,但羊只個體小,生長速度慢、產肉率低,同時還存在品種退化問題,一牧場種羊場種羊也同樣存在品種退化問題。
工作組聯系新疆農墾科學院,引進良種肉用種羊23只,開展雜交改良。一牧場種養站站長張健對筆者說:“牧場羊群品種退化嚴重,尤其是和過去比較更為明顯,我作為種羊站站長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以前由于沒有項目和資金支持,品種改良工作一直滯后,工作組幫助我們解決了這個大問題。”
按照“投資多元化、布局區域化、基地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產品品牌化、經營公司化、營銷市場化、效益最大化”的總體原則,一牧場今年全面加強設施農業建設運營。但由于職工一貫以畜牧業為主的生產習慣,許多職工不敢承包日光溫室。工作組了解情況后,選擇了一戶從河南省來的職工作為示范戶,并對其田間管理、施肥打藥、溫室管護等生產環節進行了全過程指導。溫室內蔬菜長勢喜人,產銷兩旺。示范戶的示范帶動作用明顯,今年新修建的日光溫室沒有一棟空置,全部由職工承包或者農業公司種植。
一牧場有羊肉和雪菊兩大特產。出產的羊肉肉質鮮美,脂肪和膽固醇含量低;另外,一牧場海拔高,土地條件較好,也是雪菊種植的理想種植地區。但長期以來,無論是羊肉還是雪菊都未形成品牌化,市場認可度低,銷售渠道狹窄。工作組及時協調兵團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專家進行“三品一標”認證工作。目前,相關材料已送審到農業部。
做好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工作始終是牧場和工作組的重點工作。自從入住一牧場以來,工作組一直強化疫情監測預警、檢疫監管和應急處置,搞好集中免疫,突出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的疫情監測和免疫效果監測工作,并建立完善責任追究制,重視人畜共患病和畜禽常見多發疫病防治工作,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
在接羔保育時期,工作組了解到牧一連人畜飲水存在極大的困難。飲用水依靠冬天儲備的澇壩水,牲畜則只能每隔一天輾轉20余公里到山谷汲水,嚴重影響了牲畜生長。工作組積極籌措資金建設牧一連人畜飲水安全工程。工程的實施,解決了困擾當地職工群眾40年的飲水問題。職工麥麥圖路孜.卡斯木不無激動地說:“每年下羊羔都是我們最忙的時候,人也多,需要用的水也多。工作組一來,把多少年都沒法解決的問題給我們解決了,我們全家人都非常高興。”
工作組開展工作目的性明確,成果也非常顯著。新建草原圍欄1000公里,新建1萬畝人工噴灌草場,以及引水、蓄水工程建設和草場道路和橋梁建設,完善人工噴灌草場2000畝。
“我們還有很多惠民生的事情沒有做,工作組已經做好了發展規劃,必將在明年的工作中繼續努力。”劉景德說。
(作者單位:兵團森林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