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兵
【考點導航】
課標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語文課程應根植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庇衷?~9年級階段目標的“綜合性學習”中指出:要“關心學校、本地區和國內外大事?!边@就決定了語文關注生活、關注時事的特點。2013年,全國各地中考語文試題中,時事新聞題目的覆蓋面很大,2014年還有加大這類試題的趨勢,因此,語文教學和語文學習都必須加強新聞題目的訓練。下面筆者選取部分試題對“新聞題”的考查形式作簡要分析,供同學們復習參考。
【備考方略】
新聞類試題年年都有,但其中的新聞材料絕對是年年都不會相同的,這是這類試題比較突出的特點。解答這類試題,最關鍵的還是靠大家在平時要多關注社會熱點新聞和掌握新聞的有關常識,只有這樣,考試時才不會心生怯意。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
1.關注社會新聞。考生須在平時多留心關注社會上一些重要的、有價值的新聞時事。
2.掌握新聞知識。①新聞就是對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新聞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實說話”。新聞具有針對性、真實性、時效性以及語言的敘述性和簡潔性。狹義的新聞有時專指“消息”。②新聞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有時背景、結語可以含在主體中)五部分。新聞必須具備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等六個要素。③新聞發展到當代,出現了不拘形式的簡訊、一句話新聞、標題新聞等。
3.扎實認真訓練。考生須在考前了解和掌握近幾年中考出現的新聞類試題的類型和解題要領,然后針對每種類型進行扎實認真訓練。
【真題解析】
一、新聞標題擬寫類
例1.(2013·湖北黃岡卷)讀下面消息,用簡潔的語言擬寫標題。
根據國家海洋局網站消息,4月23日晨,正在中國釣魚島海域正常巡航的中國海監船51、23、46船編隊發現多艘日本船只在我釣魚島海域活動。國家海洋局立即組織正在執行東海定期維權巡航執法任務的中國海監50、15、49、66、137船編隊轉赴釣魚島海域,與中國海監51、23、46船會合,從不同方向對日侵權行為進行監視取證、維權執法。
截止23日10時許,迫于中國海監現場執法壓力,日本漁船陸續駛離釣魚島領海。中國海監的維權執法行動,有力地挫敗了日本右翼分子的企圖。
目前,中國海監編隊仍繼續在釣魚島領海內巡航監視。
【解析】 新聞標題往往為陳述式短語,末尾不用標點,中間不停頓。擬寫標題時應抓住導語和關鍵詞,注意語言的簡潔精練,既要把主要內容揭示出來,還要讓讀者一看便明白,同時盡可能使語言生動形象。此題應抓住“中國海監船”、“巡航”“釣魚島海域”、“日本船只”四個關鍵信息,然后將這些信息整合、歸納、概括出來即可。
參考答案:我海監船驅趕釣魚島海域日本船只
二、新聞信息提取類
例2.(2013·山東臨沂卷)用一句話概括下面這則新聞的主要內容。(不超25個字)
時報訊(記者李真) 北京時間27日凌晨,為期12天的第66屆戛納電影節落下帷幕:“三顧戛納”的賈樟柯最終憑借《天注定》拿下最佳劇本獎。
作為最早亮相戛納主競賽單元的影片之一,《天注定》一開始就獲得了廣泛肯定,在各大西方媒體對獲獎名單的預測中,賈樟柯以及《天注定》也被多次提及。因此,當《天注定》最終贏得本屆電影節最佳劇本獎時,大部分媒體都認為這是“天注定”的。
【解析】 這類試題包括概括新聞的主要內容(信息)、把新聞改寫成一句話(新聞)等。它重在考查考生語言提煉能力以及篩選重要信息的能力。如果有導語的新聞語段,就在導語中篩選相關的信息;沒有導語的新聞語段,就在主體部分篩選相關的信息。解答時抓住關鍵詞,然后整合、歸納、概括,組成一個簡潔的,表意完整的句子即可。此題可抓住“賈樟柯”、“戛納電影節”、“《天注定》”、“最佳劇本獎”等作答。
參考答案:賈樟柯憑《天注定》在戛納電影節獲得最佳劇本獎。
三、新聞標題賞析類
例3.(2013·浙江紹興卷)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后,許多報紙雜志都進行了報道。以下是一些專欄標題,請選擇其中一個加以賞析。
甲:《大河報》標題:莫言空前 莫言絕后
乙:《重慶晚報》標題:世界的莫言 莫言的世界
丙:《齊魯晚報》標題:高粱紅了
我選:
賞析:
【解析】 標題是新聞的眼睛,起著提示和評價新聞內容,以及吸引讀者閱讀興趣,甚至組織和美化版面的重要作用。此題結合“莫言”這一新聞標題,主要考查考生欣賞評價能力。解答時,首先要領會三組標題的本義、語境義、修辭義和中心義;其次就是任選一組,根據領會的意思提煉整合出答案即可。同時,本題還引領考生關注莫言,只要心中有莫言,做題自然會得心應手。
參考答案:我選:選甲 賞析:這個標題用了雙關,既盛贊“莫言”首獲諾貝爾文學獎,又說明中國文學來者可期,表現了對中國文學的認識和對未來的自信。我選:選乙 賞析:這個標題用了頂真(針),既點明本期內容是介紹“莫言的世界”,又說明莫言的作品具有世界影響,盛贊莫言。我選:選丙 賞析:《紅高粱》是莫言的作品,在這里“高粱”借代莫言,“紅了”借指莫言獲獎,因而題目富有暗示性。
四、新聞材料評說類
例4.(2013·內蒙古鄂爾多斯卷)【相關鏈接】2013年5月24日,南京某中學學生丁錦昊將“丁錦昊到此一游”刻在埃及神廟浮雕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一時間“國人素質”“素質教育”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
談談你對“丁錦昊到此一游”事件的認識。
【解析】 閱讀一則新聞后,總或多或少有一些想法或看法,把關于這則新聞的觀點講述出來,就是對新聞的評說。解答此題時,首先要了解“丁錦昊到此一游”事件的原委;其次就是思考此事件為什么能引發人們的激辯和認識(反思);最后就是圍繞此事件談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參考答案:示例:“丁錦昊到此一游”事件是國民沒有教養的表現,有損國民形象;作為中學生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遵守社會公德,告別不文明行為。
五、新聞特點探究類
例5(2013·江蘇常州卷)
《周有光文集》首發式在常州舉行
常州26日消息,2013年5月25日,“周有光與中國語文現代化”學術研討會暨《周有光文集》首發、電視片《周有光》開機儀式在周有光故鄉江蘇常州舉行。發布會當天,108歲高齡的周有光先生未能到場,他在視頻中感激常州帶給他的快樂童年。
周有光是著名語言學家、文學家、經濟學家。早年在美工作期間自學拼音學,曾與愛因斯坦面談。解放后,主持設計漢語拼音方案,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有“周百科”的雅號。周有光生于清朝光緒年間的1906年,朋友稱他為“古人”,是名副其實的“四朝元老”。他回應:“上帝太忙,把我忘掉了?!敝芾线_觀幽默,學識淵博。夫人張允和在世時,兩人每天定時喝茶、喝咖啡,還“舉案齊眉”,相敬如賓。他時常送夫人參加昆曲票友聚會,著名漫畫家丁聰有一幅漫畫就是這對“新潮老頭、白發才女”的生動寫照。周有光70歲翻譯《不列顛百科全書》,80歲研究中文信息處理,90歲學電腦,100歲以后,《百歲新稿》《朝聞道集》《拾貝集》等新著相繼出版,105歲開博客,周老至今108歲,每天閱讀研究,已和出版社約定,到109歲時會再出一本書。
《周有光文集》由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收錄了周有光除經濟學以外的已發表著作,計15卷,約450萬字。發布會上,電視人物傳記片《周有光》也正式開機,該片將從鄉情、事業、生活、長壽和成就等方面,展現周有光的百年人生。
除了真實性之外,請說說這則消息的新聞性還體現在哪兩個方面。
【解析】 此題主要考查考生掌握新聞知識情況。解答此題的關鍵就是在答題前認真搜索新聞知識儲備,即新聞的基本特征:時效性、準確性、簡明性。然后對照特征進行簡要解說即可。
參考答案: ①時效性。5月25日的事情,26日就見報,體現了新聞的及時快速性。②簡明性。在短短四五百字的篇幅中,將新聞的主要事件以及周有光一生的主要事跡、重要學術成果甚至生活態度、對將來的打算都概況了出來。文章雖然短小,但信息量大。③準確性。新聞中一些數字的運用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如,2013年5月25日、早年、解封后、70歲、80歲、90歲、100歲、約450萬字等。
以上對主要題型的解析,只是拋磚引玉而已,最關鍵的還是靠大家在訓練中總結經驗,掌握規律,不斷提高答題效果。
【實戰演練】
1.請給下面這則消息擬一個恰當的標題(不超過15字)。
本報沈陽9月12日電 (記者朱凱)在遼寧全運會舉行期間,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的主持人和奧運冠軍明星解說嘉賓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先后走進沈陽建筑大學、東北大學、遼寧大學等重點高校,以籃球對抗、互動講座等豐富多彩的形式與大學生交流互動,凸顯了“全民健身、共享全運”的氛圍。
作為傳統的主流電視媒體,央視此次全運會報道通過多種方式創新傳播模式引人關注,除了用兩個高清體育頻道(cctv5和cctv5+)全天候進行全運賽事報道外,還加大了新媒體傳播平臺的利用,首次利用官方微博、官方微信來全面宣傳推廣全運,尤其是《第五頻道》客戶端這種新形態的引入,滿足了觀眾互動、分享的需求。而主持人攜手奧運冠軍進高校走基層活動的傳播更體現了央視在傳播理念上的進步與變革。
2.請用一句話概括下面新聞的主要內容。
本報韓國清州10月4日電 (記者萬宇)第三屆中國留學生節3日至5日在韓國忠清北道清州舉行,兩國政府官員和萬余名中國留學生、當地居民參加了3日舉行的開幕式。
中國留學生節是韓國唯一以單一國家留學生為對象的地方性節日,第一屆中國留學生節于2011年舉辦。今年的留學生節為中國留學生舉辦了大規模招聘博覽會、中韓大學生論壇、演講比賽和各項體育競賽等活動。
3.《 人民日報 》2013年10月05日報道:每逢國慶,不少機關單位會“循慣例”在門前擺設花壇,以裝點節日、烘托氛圍。今年國慶又至,許多地方卻悄然改變做法,從簡布置或者取消擺放鮮花,節省經費。
請針對此“瘦身”做法談出你的看法。
【《實戰演練》參考答案】:
1.奧運冠軍央視名嘴攜手進校園 2.中國留學生節在韓國清州舉行。3.示例:節日,需要一定的裝扮。但那些極盡奢華、“高端洋氣”的所謂“大手筆”,無非是用錢堆出來的華麗“盆景”,與國慶節的文化內涵無涉,也不是拉動內需的正途。表面上撐不起過節的“面子”,卻在本質上輸掉節慶的“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