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未宏
中民投背后的民營資本大佬們在產能過剩中看到了無限商機。
盡管鋼鐵行業進入最艱難的“寒冬”,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民投”)卻在其中看到了無限商機,逆勢而為,下重金整合我國最典型的三大產能過剩行業——鋼鐵、光伏和船舶。尤其在鋼鐵行業,他們先期試水,選擇方大集團、德龍鋼鐵集團、建龍集團和四川川威集團等四家民營鋼鐵公司注入資金,作為其進行兼并重組和行業整合的平臺。
中民投試水鋼鐵行業,由四家民營企業聯合控股,建立并購平臺,消化整合產能,實現資金專業化,放大杠桿作用,探索鋼鐵業發展產能消減的新模式,無異是場積極的嘗試。
“中民投如果真能通過兼并重組做到1億噸產能規模,對全行業來說是個好事。”中鋼協副秘書長李新創表示:“但這其中操作難度大,并存在風險。”此外過剩行業債務高企、行業前景不明朗等因素也讓此舉存在一定風險。
并購潮將至
日前,為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充分發揮企業在兼并重組中的主體作用,國務院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
企業聯合、兼并和資產重組是世界鋼鐵工業發展的大趨勢。上個世紀,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經歷了五次大的并購浪潮,推動了產業發展的巨大飛躍,誕生了一大批世界著名企業。同時,推動了跨國公司的發展壯大,在全球資源配置和價值分配中占據主導地位。
而我國鋼鐵企業兼并重組多年,要么是地方政府的“拉郎配”,要么是民營鋼企間為規避政策的重組,一直未實現實質性進展。但自2013年以來,國內鋼企兼并重組的主體正悄然發生著改變。往年活躍在并購前線的國有大型鋼企集體沉默,反而是多家民營中小鋼企進行了聯合重組。
在我國鋼鐵行業并購重組階段的深水區,政府在鋼企并購中的作用或將逐步淡化,民企主導的并購將成為大趨勢。在《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提出,要大幅減少鋼鐵企業數量,全國形成六至七家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企業集團。在鋼鐵行業深化投資體制改革政策方面,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提出要求,確立企業投資主體地位,主要是強調企業投資行為的發生將主要從企業的經營能力出發,立足于市場需求,從而弱化政府主導作用。因此,占據中國鋼鐵行業半壁江山的民營鋼鐵企業只能通過并購重組,最終整合成數個布局合理、技術先進、產能1000萬噸以上的大型鋼鐵集團才可以生存。
“地方和企業在聯合研究重組問題時,擔心聯合重組后統一發展規劃,不在本地區發展將影響該地區收入,因此只愿意搞松散型的企業集團,不愿意以資產為紐帶聯合重組,這嚴重阻礙了兼并重組進程。”近日,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司長馮飛在第一季度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有些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如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等行業兼并重組的窗口機遇期開始出現,工信部將支持這些行業進行破局性重組。”
政府放權、設置規則、規范管理,市場功能、企業作為、優勝劣汰,鋼鐵業兼并重組已到實質性推進的時間節點。
新模式探索
先是山西海鑫鋼鐵被銀行抽貸而陷入停產危機,隨后又是天津大邱莊岐豐鋼廠遭遇“抽貸”導致資金鏈出現問題而停產,隨著我國經濟轉型調結構加快,鋼企虧損越來越嚴重,資金問題還將在未來牽引出更多的民營鋼廠重蹈覆轍。
中民投與民生銀行關系匪淺,而早前民生銀行董事會辦公室秘書鄭理曾撰文指出,站在金融行業的角度看,以銀行為例,以往單純的向鋼鐵企業貸款的間接融資手段,很容易導致批量性、區域性不良率的升高,促使銀行的風險大幅度上升。只要改變融資策略,從單一的資金提供方變為協助這個行業在經濟下行中做風險預判,通過和全方位金融服務,從企業的單一資金需求發展到整個行業的整合,讓虛擬經濟最大可能地參與到實體經濟中去。
在鋼鐵方面,中民投的設想是通過收購兼并,在全國掌控1億噸左右的鋼鐵產能。在此基礎上,成立統一的鐵礦石采購公司和鋼材銷售公司。
在收購兼并大量鋼廠之后,中民投還將投入另外一個專門的團隊,主要負責運作各地鋼廠的資產盤活。一個被民生銀行行長洪崎私下提到的模式是,根據國家政策和地方的實際情況,進行鋼廠產能的整合,然后進行產能置換、土地盤活和商業開發等。甚至不排除,在舊有的廠區或土地上與地方政府共同規劃開發各種功能區。
中民投運作整合的模式是,中民投主要提供資金支持,這些平臺公司在行業內尋找整合收購的目標企業,最終進行兼并收購。方大集團、德龍鋼鐵集團、建龍集團和四川川威集團這四家企業分布在不同區域,且均有外遷或并購的傾向,對并購和資本運作頗為熟絡,因此成為中民投重組鋼鐵產能的整合平臺。
在國家要求消減過剩產能的情況下,銀行收緊行業信貸,行業內重組進展不順,地方政府策手無策,中民投在此時抄底鋼鐵等產能過剩行業,在外界頗受質疑。
“目前鋼鐵行業整體在低位弱勢運行,全行業虧損嚴重,企業負債高企,鋼廠身陷停產限產的困局,還遠沒看見行業回暖的跡象。”一位中鋼協內部人士表示,中民投此時進入鋼鐵業,未來行業預期不明確,投資存在較大風險。
作為國家的老大難,發改委、工信部等部委此前多次表示要助力鋼鐵行業的兼并重組,中民投此時提出抄底的想法,更像是“投其所好”。“投資實業的前景暫且不說,上述想法相信會得到相關部委的支持,對中民投來說,為打造金融產業融資平臺獲取相關批準,在未來進行資源整合獲得國家方面的政策傾向或許是更重要的目的。”一位接近中民投的人士表示。
不管前景如何,來自市場的企業兼并重組力量開始形成。業內人士認為,促使鋼鐵企業自愿的進行實質性重組,需要政府推出多項配套政策。對環保不達標企業實施電價、水價等差別價格政策,形成倒逼落后產能退出機制,促使企業兼并重組,引入資金轉型升級;企業兼并重組中,政府在稅收、員工安置、融資渠道、土地使用方面給予支持;鼓勵企業改造升級,業務流程再造,通過規范公告的重組企業優先享受大用戶直供電政策和省級技術改造資金支持;放開地區封鎖、放寬民營資本市場準入,支持優質民企對國有鋼企的重組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