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信息》綜合報道
對于充電樁建設,國網政策一直在變,雖然已經發展到今天的“全面”放開,但具體怎么操作、未來如何依舊成謎。
在2014年3月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表示,電動汽車充電換電設施建設,將向社會“全面開放”,誰想投資,誰有錢投資,誰就投。日前,國網營銷部副主任沈建新進一步解釋道:“放開有兩層含義:一,誰來建都可以;二,國網也可以參與。”
在我國,電動汽車在公共領域的充電設施配套問題,一直是困擾電動汽車發展最大的問題。問題主要集中在到底應該由誰來建,以及如何建設等問題。電網公司雖然已經砸下數百億資金投入這一領域,但車主們觀望氣氛濃郁,新能源汽車市場遲遲未能啟動,致使充電設施大量閑置,造成巨虧,電網后繼無力。但眾多新能源車企卻對這一市場熱情不減。這一次國網 “全面”放開,意味著政府、車企和其他設備企業有機會參與進來。
國網政策持續調整
電動汽車充電主要有三種模式,第一是使用額定電流不低于16A的標準插座,直接在家中充電,約8—10小時可以充滿。第二是可以將電動汽車直接在電流更大的交流電網上充電,這需要特殊設備,可以在商場和停車場發展,充電時長約5小時。以上都屬于“慢充”,對電網都沒有特殊要求,政策早已放開。第三則是“快充”,即將交流電網直接與非車載充電器相連,需要額定電流高達300A,主要適用于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時間為20—30分鐘。國網營銷部智能用電管理處副處長孫鼎浩說:“快充時電網的下載電量很大,短時間電壓波動大,會造成電壓質量下降,給電網帶來巨大沖擊,這就需要專用的配套變壓器,對低壓電網進行隔離保護。”“快充”技術要求高,但也蘊藏著巨大的商業價值,其政策一直收緊。
沈建新認為,這次雖然“全面”放開,但是國網在標準、技術研發、電網規劃建設和城市充電設施的規劃上將進行主導,“在市場放開后,國網將主動配合政府做好充電設施規劃,做好電網改造和配電服務。目前,政府對可以參與建設和運營的企業還要進行核準和許可經營,只要政府批準,國網將一視同仁,無區別對待。”
據了解,這已經不是國網第一次調整政策了。2009年,國網提出“換電為主、插定為輔、集中充電、統一配送”的商業模式,各界解讀為,這是國網要加強對上下游的控制。但是最終這樣的商業模式并未得以實施,主要是因為各大電動車企電池性能、規格差距很大,為保證更換的安全性,需要對電池接口、尺寸、容量等建立統一標準。所以目前,換電模式只能應用于電動公交和環衛車,最多在出租車上使用。
沈建新表示,現在明確放開充電站建設后,建設一個充換電站,電網都要重新調整布局,集中充電時電網負荷很大,這對電網的靈活性和安全性挑戰很大。
“全面”放開事出有因
國網同時放開“快慢充”,其實事出有因,主要是電動車市場發展緩慢,以及國家政策滯后等原因。
新能源汽車市場遲遲未能啟動。據第一電動網統計,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政策實施以來,到2012年底,中國私人購置新能源車僅僅4400輛,主要集中在深圳和合肥。而國網的一位相關人士則估計,排除各種非市場因素,這些年真正市場化行為的私人購買只有區區2000輛左右。
孫鼎浩坦言,眼下電動汽車產業沒有跟上電動汽車充電站的建設,導致國網充電設施出現閑置。國網統計數據顯示,除了北京、青島、杭州、成都等地的利用率基本達標,其他地區使用率很低。據了解,在北京等電動車發展較好的城市,充電設施使用率一般僅僅為20%—30%。作為全球電力和自動化領域的領導廠商,ABB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國城市已經交付的公共直流快充充電樁利用率,市區為每天10次,郊區僅為7次。
但2014年或許是轉折點,針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似乎正迎來新一波高潮。繼四部委發布相關補貼政策后,各城市態度積極。據統計,已經有88個城市入選。根據國家規劃,2013—2015年,特大型城市或重點區域新能源汽車累計推廣量不低于1萬輛,其他城市或區域累計推廣量也要達到5000輛。
但對充電站設施的土地政策、建設投資和運營補貼,政策卻依舊不明晰。普天集團副總經理傅毅曾表示,很多項目是臨時用地,不合法。孫鼎浩強調,充電樁用地未納入規劃。至于補貼,他表示,中央只說“根據各個地方財政實力實施”,政策并不明確。
目前,只有合肥的商業模式受到各方認可。合肥市經信委裝備處處長韓臨曦曾表示,調高對電動車充電電價,通過分成吸引其他社會資本進入這一領域,可以解決政策補貼等問題。但在中國電價實行管制的情況下,這一操作方式在其他地方的可行性依然有待觀察。
各界普遍認為,即便國網真的撤出、留出空當,在沒有國家政策支持的情況下,社會資本依舊很難進入這一有待開墾的領域。
車企們各懷“小九九”
對于電網這次“放開”,無論電網是不是真心,各路資本早有自己的打算,靜觀其變者有之,按捺不住者更不在少數。以電網已經放開的“慢充”領域為例,其實參與進來的企業已有創新,且已經形成各自的體系。
以特斯拉為例,其提供的是一種專用的壁掛式適配器;比亞迪戴姆勒新技術公司則利用了ABB提供的直流快速充電機,還自創了超級充電塔;寶馬汽車則選擇與施耐德合作,總之是各顯神通。
“對于國網這一次放開,江淮汽車并無意參與,這個事情應該交給專業的人去辦。汽車企業應該把車做好。”江淮汽車一位負責人日前表示。
比亞迪汽車則在這一領域略顯積極。比亞迪公關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準備進入北京市場時,公司就和國網討論過合作事宜。比亞迪在深圳建設的充電塔,有可能在北京發展。雙方的合作方式是由比亞迪負責運營,電網負責投資,雙方合作建成后,比亞迪回購并開始經營。
對于大名鼎鼎的特斯拉,有消息認為,其充電站業務與國網合作的可能性極大。但這一消息一直沒有獲得特斯拉的反饋。據了解,特斯拉在美國已經自建充電站,擁有自己獨立的充電技術和設備。特斯拉在中國開建“超級充電站”的消息也許不是空穴來風,國網有關人士也表示曾與特斯拉接觸。
ABB中國區CEO顧純元最近表態,希望能參與充電設施建設。沈建新也承認,根據已有的經驗,充電站建設必須與車企等有意愿參與建設的公司合作,否則對電網來說只賠不賺。所以電網正與上述企業溝通洽談中。
中銀國際行業分析師對這樣熱火朝天的合作局面卻略顯冷淡,充電設施對企業來說將帶來百萬甚至千萬元的投資,這將對企業生存發展構成壓力。特斯拉由于技術先進,一次充電能跑500公里,所以對快充網絡依賴并不大,只有國內車型每次充電大多只能跑100公里,才會對快充網絡有所需求。車企們各懷心腹事,合作前景有待觀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