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飛翔
作為民國時期學術界活躍而具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傅斯年“名滿天下,謗亦隨之”,一生留下了數不清的趣聞軼事。
傅斯年出身于名門望族,在北大預科部讀書時,師從黃侃、劉師培等,打下堅實的國學底子。幾年后,傅斯年入倫敦大學跟隨史培曼教授研究實驗心理學,同時兼及哲學、歷史、政治、文學、物理學、化學等。后來,他赴德國柏林大學研究院,研習相對論、比較語言學等。傅斯年留學海外多年,卻不拿一個學位,是淡泊名利的“讀書種子”。
傅斯年被稱為“學霸”,他也很看重有學問的人。傅斯年十分欽佩陳寅恪的學問,曾對人說:“陳先生是近三百年來第一人。”抗戰時,傅斯年與陳寅恪在昆明同住一棟樓。傅斯年住一樓,陳寅恪住三樓。每次“跑警報”的時候,別人爭先恐后地往樓下的防空洞跑,傅斯年卻搖晃著肥胖的身軀往樓上跑。他是怕陳寅恪睡覺聽不見警報,加之陳寅恪視力不好、行動不便,怕他遇到危險,所以急忙上樓攙扶陳寅恪下樓。20世紀40年代,中研院籌備成立民族學研究所,擬聘史語所李方桂出任所長,李方桂堅辭不就。中研院代理院長朱家驊委托傅斯年前去說服。傅斯年不厭其煩地勸說,結果李方桂說:“我認為,第一流的人應當做學問,第二流的做教師,第三流的才去做官。”傅斯年聽后不但不惱,反而立即躬身作了一個長揖,邊退邊說:“謝謝先生,我是三等人才。”
傅斯年身高體胖,人稱“傅胖子”。有一個段子,說是抗戰期間傅斯年、李濟、裘善元去重慶赴宴。宴畢,主人替他們雇了三乘滑竿。裘善元第一個出來,抬夫們一看是個胖子,不愿抬,互相推讓。接著李濟出來,比第一個還胖,于是四個抬夫又推讓一番。最后,等到傅斯年出來,剩下的兩個抬夫一看,傻了眼,丟下滑竿,掉頭就跑。好友羅家倫曾跟傅斯年開玩笑:“你這大胖子怎樣和人打架呢?”傅斯年回答:“我的體積乘以速度,產生一種偉大的動量。這種動量可以壓倒一切。”或許正是因為有此資本,傅斯年好斗。有一次,在國民參政會上,孔子的后裔孔庚就中醫問題提了一個議案,傅斯年表示堅決反對。二人展開激烈爭辯,孔庚爭辯不過,就在座位上辱罵傅斯年。傅斯年十分生氣:“你侮辱我,散會后我要和你決斗。”等到散會后,傅斯年果真在會場門口攔住孔庚要決斗。孔庚這時已年逾古稀,身單力薄,根本經不起廝打。傅斯年見狀,只好將雙手垂下來說:“你這樣老,這樣瘦,不和你決斗了,讓你罵了吧。”
傅斯年疾惡如仇,人稱“老虎”“大炮”。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他不畏權貴,撰文彈劾孔祥熙、宋子文兩位權貴。羅家倫曾說,傅斯年是唯一敢在蔣介石面前蹺二郎腿的人。事實上,傅斯年是個很講原則的人。抗戰勝利后,他代胡適接管北大。對于那些在北大淪陷時曾出任偽職的職員,不論多么有名,傅斯年一概開除,并稱“漢賊不兩立”。晚年執掌臺灣大學,為剎住招生說情之風,傅斯年多次在報紙上發表聲明,稱假如自己以任何理由答應一個考試不及格或未經考試的學生進來,那就是對校長一職的失職。他奉勸至親好友不要向他談錄取學生的事。不僅如此,他還在校長室門前豎一告示牌:“為子女說情者,請免開尊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