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炎
吃貨們總是快樂的,他們用味蕾感知世界,有著獨特的追求和向往,無心算及其余,生活中卻比別人多了一扇精彩的窗。瞧!下面的這些古代吃貨,你看了大概也會忍俊不禁。
過去糧食不夠吃,人們見面總打招呼,吃了嗎?對于這種招呼,你可不能太實誠。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載,廉頗被免職后,跑到魏國,趙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體情況,多半見面也客套了一番“您吃了嗎”,廉頗知道使者來意,于是非常實誠了一回,“一飯斗米,肉十斤”,吃完后披甲上馬橫刀馳騁。
廉頗的仇人郭開知道后,私下里賄賂使者,教他回去怎么打小報告。果然,這使者回去報告趙王:“廉頗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能吃,就難免要上廁所。可趙王不這么認為,他覺得,將領是用來上陣殺敵的,老上廁所耽誤事,遂不用。
如今的吃貨壓力大是人盡皆知的,倒不是銀子不夠使,而是圖個味道正宗不容易。宋朝的吃貨們也是有壓力的,好吃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大吃貨之一的宰相趙普,偏愛吃春夏之交的山羊腿肉,每餐必食數只羊腿“方解頤矣”。可是哪來這么多適時的山羊腿呢?但宰相總有辦法,他派人深入邊陲買山羊,動輒花數萬錢購買山羊養在家中,以備食用。
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里,紀曉嵐不光叫紀大煙袋,還該叫紀大吃貨。
采蘅子的《蟲鳴漫錄》卷二說:“紀文達公自言乃野怪轉身,以肉為飯,無粒米入口……”一輩子不吃大米,偶爾吃一些面點,其余只吃肉喝茶,紀大吃貨嗜好不一般!
傳說有一次紀曉嵐與朋友去小酒館喝酒,點了許多菜品,老紀沒一味中意,朋友即興賦詩打趣:“司徒府上宴,把酒祝奉先。不說殺董卓,即云醉貂蟬。”“即云醉貂蟬”,即紀昀嘴刁饞,諧音聽來如同白話。食客聞之無不哈哈大笑,老紀亦樂,滿座歡然。
傳說野史軼聞有時候不可靠,但紀曉嵐自己寫的《閱微草堂筆記》該不會假吧。有一天晚上,他嘴饞想吃烤鴨,趕緊去集市買了一只,回來一看,竟然是泥做的。鴨子沒肉,骨架倒是完整,在骨架上搪上泥,外面糊紙,染成烤鴨的顏色,再涂上油,燈下難分真假。
遠古時候的吃貨,不是一般的牛,他們但求好好吃飯,不管體重向上,還時尚地推出了吃貨必備小指南。《詩經·幽風·七月》這樣介紹:“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采茶薪樗,食我農夫……黍稷重穋,禾麻菽麥。”
哪個月該吃什么,有什么可吃,如何吃,寫得清清楚楚,甚至還告訴我們,多喝米酒可以養顏增壽,怎不教人言笑晏晏!君不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大吃貨楊貴妃的笑容是多么美麗!
這是在說我們孔二爺呢。這位老人家是個有品位的美食愛好者,平日里做吃貨,那叫一個挑剔呀,不信?請看《論語》,他老人家在吃喝方面可沒少說“不”。
“不撤姜食,不多食。”自己頓頓離不了姜,卻教導我們別多吃。“沽酒市脯,不食。”市場上買的,他不吃,非得自家人做。
至于“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老人家的經典食談,歷經歲月洗禮而不朽,堪稱極品。貧一句,你若問孔二爺何謂成功,他準告訴你:吃乃成功之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