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志平
工作中,常聽同事們抱怨學生的作文寫得如何費力、如何的差。作文,不但是學生的難題,同時也是許多語文教師的難點。如何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我也曬曬我的“作文經”。
一、從字、詞抓起,奠基作文
語文是我們的母語,也是平時生活中常用的語言形式。因此,注重從生活中積累作文的能力是第一步。所謂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只要把握好作文的入口,我們就可以抓住“關鍵點”。從學生入學開始,我就十分注重學生對字詞的理解,并引導學生歸類、整理。如,描寫春天的詞有“桃紅柳綠”“春暖花開”等。利用每天晨讀時間誦讀,直至可以背誦下來,并做到時常更新。這樣的積淀,讓學生在初學作文時,有了很多的選擇余地,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二、從語段入手,滲透作文
學生進入二年級時,我便利用課余時間,有意識地引導他們練習寫一段話,比如,在學習了《蜻蜓與螞蟻》一課后,我請學生續寫結尾:第二年春天到了……要求學生展開想象,注意要寫清兩人的動作和對話。于是各種各樣的續篇都涌現出來了,雖然有的用詞還很不恰當,也有的對話描寫不夠詳細,但是學生的想象力被激發了出來;又如,學完《小老鼠去旅行》之后,學生都被小老鼠的勇敢而感動了,因此我請學生用一段話來表達自己的感想或寫下最想對小老鼠說的話,還可以寫一下自己的愿望。這樣的語段書寫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欲,而且對學生未來的習作也有很大的促進。
三、從廣闊的生活中取材,豐富作文
學生在低年段一點一滴的積累中,學會了書寫語段,又積累了很多的好詞好句,可謂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边M入三年級后,每到作文課,我都會提前一周把這一篇習作的主要內容布置下去,讓學生先在生活中觀察實物(或動物、景物或事件),或是先搜集各種相關資料作為提前量,接著在作文的第一課時,我出示作文要求,講清書寫的重難點,然后組織學生小組交流,匯報自己所掌握的相關知識,接著,我帶領學生梳理所掌握的資料,分清哪些可以為自己所用,哪些可以略寫,哪些只作為了解,最后布置學生整理書寫作文。這一步是最令人期待的,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選材,梳理成文,結果是可想而知的:百花齊放,百思齊聚。這種先生活,后作文的方法我一直沿用至今,很有實效性,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但學會了搜集資料,整合資料,而且在把握作文的重難點上有了很深的體會。
四、品讀美文,仿寫精彩,提升作文
就像我們的語言一樣,是在不斷的模仿中習得的,作文也是一樣,需要不斷從豐富的資源庫中汲取營養,廣采他人之長,擷取精華為己所用,不斷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因此在教學之余,我要求每一名學生每個月至少讀一本書,可以是優秀作文,也可以是文學書籍,然后每周一名學生匯報自己的讀書所得,可以是經典語段朗誦,也可以是自己的讀后所感所想。在這份分享中,實現了知識的共享,也培養了學生的賞析能力,同時我也讓學生仿寫精彩語段,并巧妙運用于自己的習作中,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能力,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
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只要我們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生活經驗,合理使用生活中的資源,掌握寫作的各種技巧,作文對于學生就不是難題,而是一種生活積淀,一種生活樂趣,一種自我提高。
(作者單位 吉林省大安市實驗小學)
·編輯 董慧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