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蘭芝
兒童以游戲為生命,游戲具有種種教育的價值。兒童既然喜歡游戲,我們就可以利用游戲活動來支配他們,來養成他們的學習習慣,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質得到協調發展。可見,游戲活動對兒童的教育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游戲活動數學教學作用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兒童以游戲為生命,游戲具有種種教育的價值。兒童既然喜歡游戲,我們就可以利用游戲活動來支配他們,來養成他們的學習習慣,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質得到協調發展。”可見,游戲活動對兒童的教育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根據以上基本理念,我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嘗試著讓游戲活動走進數學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以游戲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自覺性的起點,是智慧、靈感的源泉。學生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也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它沒有語文、思品和自然等學科那樣充滿情趣,它是符號教學、推理與運算的結合,是一個充滿心理活動的過程,學生在學習中注意力往往易于分散。而游戲活動是把學生引入“樂學”大門的好方法,妙趣橫生的數學游戲活動,活潑的組織形式,就會像磁鐵般地把學生牢牢地吸引到數學學習上來。這樣,數學知識與游戲形式都深深地印在他們的頭腦之中。例如,在“10以內加減法”的教學中,我先組織學生進行套圈游戲活動,然后提出下面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你手中共有幾個套圈?”“套進了幾個?”“有幾個沒套進?”“套進與沒套進的圈一共有幾個?”這樣反復進行幾次,使學生在玩中加深了對加法含義的理解,掌握了在什么情況下用加法計算,并為以后學習有關簡單的應用題打好了基礎。再如,我把平時的計算練習有機地結合到游戲活動之中,經常組織學生利用“開火車”“鉆山洞”“過獨木橋”“找朋友”等游戲活動進行計算練習,學生興趣盎然,有的學生甚至在課后還在進行這樣的游戲活動。這樣的游戲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口算能力和開發了學生的智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使枯燥乏味的加減法計算變成游戲活動內容,讓學生從中學到知識。
二、以游戲活動培養學生數感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感。數感主要表現在: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方法;能估計運算的結果,并對結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釋。根據兒童好動、好奇的天性,我常常組織學生開展數學游戲活動,以培養學生的數感。兒童喜歡游戲活動,把游戲活動引入課堂教學會使學生感到一種快樂,一種享受。但游戲活動必須緊扣教學內容這條主線來展開,使游戲活動的玩法和知識點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愉快而歡樂的氣氛中學習新知識,建立新的認知結構。例如,在教學“0”的認識時,我在講臺上放著5個水果(把5個蘋果,放到6個盤子里,每個盤子發一個),讓6個學生上來每人拿走1個自己喜歡吃的水果,前5個學生很快地拿走了自己喜歡吃的水果,第6個學生卻為難了,不知所措。然后把水果重新放回講臺,另叫6個學生按上述方法再做一遍,結果相同。此時,我明知故問:“你為什么沒有拿到水果呀?”學生回答:“水果沒有了。”我接著追問:“那么,沒有了該用什么數字來表示呢?”這樣的教學,通過游戲活動加深了學生對“0”的理解,知道了“一個都沒有,就用0來表示”,而且牢牢掌握了0比1小,1比0大的相對大小關系。再如,在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后,我組織同桌學生進行“猜數字”游戲活動,先讓一位學生從自備的11~20數字卡片中任意抽取一張,然后讓同桌的另一位同學猜“我拿的是幾?”猜數的同學如果說出的數比卡片上的數大,手持卡片的同學就說:“大了”;猜小了,就說:“小了”,直到猜對為止,然后再交換進行。通過這樣的游戲活動,使學生較好地掌握了11~20各數之間相對的大小關系,從而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數感。
三、以游戲活動開發學生智力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推理能力主要表現在: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并進一步尋求證據,結出證明或舉出反例;能清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筆有據;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能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與質疑。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開展一些服務于教學內容的游戲活動,有助于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例如,在開展數學實踐活動課中,我再次組織學生開展套圈游戲活動,但游戲規則有所改變。我先在地上依次放5個塑料瓶(相鄰兩個塑料瓶之間隔一定距離),要求學生任意套哪一個,但是所套塑料瓶的遠近不一樣,得分也不一樣,從前往后套中第一個得一分,套中第二個得二分,套中第三個得三分,套中第四個得四分,套中第五個得五分。然后請學生來套三個圈,接著提問:“這位小朋友一共得了幾分?你是怎么知道的?”“如果讓你來套3個圈,最多能得幾分?”“有位小朋友一共得了9分,他的3個圈可能套在哪里?”讓學生在組內展開討論。由于有了親身的活動經歷,學生的思維像打開了閘門一樣,討論得非常熱烈。有的說:“他可能都套住了第三個塑料瓶。”有的說:“他可能一個套住了第五個塑料瓶,兩個套住了第二個塑料瓶。”有的說:“他可能分別套住了第五、第三、第一個塑料瓶。”還有的說:“他可能分別套住了第二、第三、第四個塑料瓶”……答案真是豐富多彩。這樣的游戲活動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使學生充沛的精力得到正當發展,并能積極地進行觀察、試驗和探索,從而開啟學生智慧的大門,開發學生的智力。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還經常組織學生找出相應的三張數字卡片,并根據這三張數字卡片說出有聯系的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如找出4、5、9這三張數字卡片讓學生說出4+5=9、5+4=9、9-5=4、9-4=5這樣的有聯系的四道算式。這樣使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得到了培養,同時又為以后學習“求未知加數”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總之,游戲活動在教學中真正地起到了作用。這樣的游戲活動既增加了數學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又創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多種感官交替使用,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發展了智能,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得到同步發展,從而體會到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