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春
思想品德課有效教學學生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核心是幫助學生做合格的公民、過積極健康的生活,而不是以單純的知識傳授作為我們學校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因此,在我們的思想品德教育課中,我們應該積極以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經驗作為我們課堂教學的起點,并不斷在這樣的經驗基礎之上,為學生能夠正確的認識自我,有效的處理好自己與社會、國家、集體及他人的關系,提供及時與必要的幫助,而不應該讓課堂教學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其心理發展處于心理斷哺期,叛逆性較強,因此,作為一名思想品德課的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堅持對學生進行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加強學生獨立思考精神的培養,引導學生積極實踐的興趣,并以此為教學的起點,注重思想品德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鼓勵學生在教學實踐活動的矛盾與沖突中積極探究知識的產生與應用,去體驗知識服務生活的真諦。通過這些教育活動中的道德踐行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而不是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空洞的說教,逼迫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
作為思想品德課的課堂同樣是思想品德課程改革的主陣地,是教育者進行教育創新的直接平臺,是師生點燃創新靈感、激發師生有效創新、集聚智慧的舞臺。那么,到底什么樣的課堂教學是我們初中思想品德課有效的課堂教學呢?在教學活動中我們又應該如何打造優質高效、自主互助的思想品德課堂?這是我們每一位初中思想品德教師要了解的問題,也是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深刻思考的共性問題。從課堂整體上來分析,一節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課教學環節之間應該是相互密切聯系,環環相扣的,水到渠成而又渾然一體,它們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自然形成一個完整的教育流程。作為一節好的思想品德課,創設導入的情境其作用就是打動我們的學生,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有所觸動,情感上有所感動,進而讓學生產生積極的思考,并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有效的自主感悟,即讓學生說出自己對這個情境所引發的所思所想,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帶著明確的問題、帶著特定的情感投入到新課的學習氛圍之中。教學中,我們要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支撐和引領。有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通過自主學習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能夠有效的進行整體的感知,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有效發揮其主導作用,及時進行巡視檢查,有效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教學過程的反饋,準確的找到學生學習過程中問題的關鍵所在,并進行有效的引導,而不直接參與學生的直接活動。將學生自主探究與全作互助有效結合起來。注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與合作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而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相互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小組成員還要提出質疑甚至相反的觀點,促使思維向深度發展。為以后學生有目的地講解、測試與反饋提供一手資料。通過學生間的有效交流,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全班范圍內的交流有助于形成正確的結論。
隨著新課程的全面實施,在強調師生互動、重視學生學習興趣與主動學習、倡導合作學習、重視知識構建策略的同時,教師更關注的是教學的有效程度,樹立有效課堂教學的意識,我們要經常思考自己到底應該給學生一些什么東西,怎樣去開展課堂教學才最有效。在課堂教學中把時間與歡樂還給學生,呈現一個互動、互助、互進、高效的思想品德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