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鹛?/p>
摘 要:本研究旨在闡明民俗文化在中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置入的重要性和意義。通過分析比較中外民俗文化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的置入現(xiàn)狀,論述如何在美術課堂中充分合理置入民俗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在目前國內的美術教材中涉及不夠全面合理,美術教育者需要加強教材的解讀和認識。民俗文化為中小學美術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我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有著豐富多樣的本土民俗文化素材,利用好這些寶貴的民間美術資源意義深遠。
關鍵詞:民俗文化;美術課堂;意義;現(xiàn)狀
民間美術在中國乃至世界的其他地區(qū),都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民間美術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民間美術是一種自發(fā)性的美術形式,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和積累中,為了滿足自己的審美需求以及祈求幸福的愿望,而逐步發(fā)展起來的一種獨特的美術門類。在中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圍繞中國的民間美術這一主題來展開教學,讓學生了解民間美術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從而能夠自覺地保護這一傳統(tǒng)而又深刻的意義。民間美術扎根于人們的生活,甚至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它與人們對美的要求以及祈求幸福的愿望密切相關。美術課堂本身應該是一個動態(tài)的、在不斷發(fā)展中逐步推進的活的過程,這個過程既有規(guī)律可循,又有靈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預測性。對民間美術進行系統(tǒng)化研究,是我們營造良好的美術課堂教學氛圍、繼承和發(fā)揚本地區(qū)優(yōu)秀民俗文化的有效形式,現(xiàn)代教學論認為,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在每一步教學活動的基礎上展開的,是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它體現(xiàn)著教師的綜合教學才能與學生的主體參與性、合作性。課程改革背景下,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抓住各種生成性動態(tài)因素,利用各地區(qū)優(yōu)秀的民間美術使學生在豐富的文化情境和友好合作的氣氛中去獲得美術知識,感受美、欣賞美、表現(xiàn)美、延續(xù)美和創(chuàng)造美。
一、中國多民族國家豐富的民間美術沒有充分應用到美術課堂教學中,造成文化資源浪費
筆者在基層幾年的美術教學工作中發(fā)現(xiàn)中國豐富的民間美術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沒有得到很好的應用。中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地域性的差異使各地顯現(xiàn)出豐富的民俗地域美術文化,把這些豐富的民間美術合理充分地置入到美術課堂教學中可以大大豐富美術課堂教學,豐富美術課堂教學內容,增加美術課堂的知識容量,學生對民間美術的進一步了解可以加深學生的愛國情緒,增加學生對家鄉(xiāng)地域文化的了解和熱愛。
缺少民間美術內容的美術課堂教學不利于學生傳承民族精神,培養(yǎng)審美情趣,限制了學生的美育發(fā)展。美術課堂教學中民間美術的缺失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美術教科書中對民俗文化內容的設計不夠、美術教師對民間美術的拓展應用不充分、地方特色的民間美術沒有很好地引入美術課堂教學。對比國外一些專家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對自己國家特色的民間美術置入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我們在常規(guī)的美術課堂教學中過于模式化,教學過程顯得單一,課堂氣氛比較僵硬,不利于學生的美育培養(yǎng),缺失民間美術的美術課堂顯得呆板,缺乏知識性、趣味性。
二、在中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合理置入民間美術有深刻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研究民間美術的教育現(xiàn)狀以及在中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教學實踐中總結歸納出,通過系統(tǒng)的理論分析研究,結合具體的實踐教學研究,我認為民間美術的滲透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合理設計,加強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應用對一個民族的意義重大,一個民族的歷史及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既屬于知識和學問的范疇,更屬于道德和價值的范疇,它凝結著一個民族世世代代的情感與理想,是標識民族身份、維系民族認同感的最終依據(jù)。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這話說明了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民俗。地域的差異決定了文化的多元性和獨特性,而地域間廣泛的文化傳承與交流則促進了藝術的融合,這樣就為我們的美術教育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廣闊的創(chuàng)造空間。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一些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間藝術確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比如,陜北春節(jié)習俗中的民間藝術:轉九曲、燎火塔、皮影戲、面花等蘊涵了古老而深厚文化底蘊,充滿了鮮活野性的生命風采;還有南方苗族刺繡好似一部穿在身上的神話史書;蒙古長調以及那些遍及各地的諸多民間木版年畫產地、多姿多彩的民間玩具、民間陶瓷、民間印染等,民間美術豐富了藝術之內涵,拓展了藝術之外延,在民間生生不息、世代流傳。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增加傳統(tǒng)文化內容,在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其美術素質的同時,有利于增強學生對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所負載的精神價值的理性認同,培育了學生的民族使命感和高尚健全的人格。對美術課堂教學中傳統(tǒng)文化置入的研究,有助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探索具有民間美術的教學內容并引入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豐富生動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對美術課的熱愛。教師設計的一些具有民俗特色的教學課程,比如,動手制作風箏、捏泥人等課程可以大大加強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提高學生對美的認識,激發(fā)學生動腦思考的能力,從而使課堂教學既具有知識性又充滿樂趣。從當前世界教育趨勢看,各國都很重視本民族經典民俗文化,英國中學生必須要閱讀兩部完整的莎士比亞戲劇,法國中學生則開始選修拉丁文。從這方面看,加強民間美術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的置入是大勢所趨,弘揚民俗文化是時代的強烈呼喚,也是美術教學的迫切需要。每位美術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大膽實踐,積極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努力將民俗文化的種子播撒在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深處,辛勤培育,使民間美術在學生心靈深處扎根。
(作者單位 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景城學校)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