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勁松
中國傳統文化經典是民族精神的精華。近年來,教導兒童讀經典已經在全國各地蔚然成風,在許多城市已經有現代私塾出現學生也取得相應的成果。應該如何正確地引導和帶領孩子讀經典,就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亟待研究的課題,作為一名教師,我認為開展兒童經典誦讀工程是勢在必行!
傳統文化經典誦讀兒童眾所周知,中國傳統文化經典是民族精神的精華,所載的常理常道,是“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的詮釋,是歷史選擇出來的“最有價值的書,永恒的書,百讀不厭的書”,它積淀著最深沉的人生哲學、處世原則、為學方法。近年來,教導兒童讀經已經在全國各地蔚然成風,在許多城市已經有現代私塾出現學生也取得相應的成果。應該如何正確地引導和帶領孩子讀經典,就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亟待研究的課題,作為一名教師,我認為開展兒童經典誦讀工程是勢在必行!
所謂的兒童經典誦讀工程是指在記憶力最好的年齡階段,通過誦讀古今中外最經典的篇章,使少年兒童達到文化熏陶、智能鍛煉與人格培養的全面發展目的,為網絡時代國際間的廣泛交流和深層融合、以及在此背景下人類新文明新文化的創造打下基礎,爭當學貫中西的國際化創造性人才。
一、兒童經典誦讀的選材
舉凡中國的、外國的經典,都可以讀,可以背。
1.兒童中國文化導讀部分包括“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及“社會科學”等多方面“智慧”的結晶,如《老子》《莊子》《墨子》《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學記》、《孫子兵法》《呂氏春秋》《心經》《金剛經》《黃帝內經》《黃帝陰符經》《周易》《詩經》《離騷》《史記》等書,還有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都可以熟讀,甚至背誦。
2.兒童西方文化導讀部分可以包括詩歌、散文、演講詞、故事、名著節選及哲學文獻等具有西方文化精神的經典作品,外國古代經典很多,如《圣經》《古蘭經》。英國莎士比亞的戲劇和狄更斯的小說等,短的可以熟讀并背誦下來,長的可以多讀熟讀,或選擇性地背誦段落、章節,通過一系列經典名著供小朋友們反復朗誦進而背誦,以達到學習語言和文化的雙重效果。
二、兒童經典誦讀的方法
指導兒童讀經本身并不是很困難的事情,關鍵是培養心定工夫,隨文入觀。所謂的隨文入觀是指隨著文章文詞的意境,我們就能契入了解字義。《弟子規》講道:“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因此孩子在讀經典時,講求語速、語調,最主要是讓孩子的心定下來,吐字分明清晰,再透過抑揚頓挫的經典誦讀,還可以慢慢地體會個中的道理。
校本課程的研發讓學生嘗到了甜頭成為一種樂趣,挖掘了內在的潛力。對學生來說,學習的興趣,是促成學業成功的巨大動力。學生對學習感到趣味雋永,就會全神貫注,心無旁騖,產生主動性,激發腦子記憶功能,很好地掌握科學知識。學生熱愛、崇敬教師,就連帶愛上你所教的那門課。在每次發資料時我教給孩子記憶的方法,同時也讓孩子們當場測試我,80首古詩的作者朝代學生考我,然后學生再進行背誦,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
(一)教師
“人人是老師,處處是教室”,只要有熱情,能識字讀拼音的人就是導讀老師,因此宣傳動員每一個人都積極參與我們的教育。在學校的讀經中,作為一個老師,我們首先必須要熟讀經文,至于速度應該如何,我們要視孩子的年齡而定。高年級的,速度可以快一點,低年級學生,速度不宜過快。通過其他教師多年的教學經驗表明,老師在帶讀之前,內心的準備也是很重要的,最好能把情緒緩和穩定下來,聲調不宜急促、不宜過高,對所要教讀的內容在上課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為什么要這樣?因為老師有自信,學生自然有信心。老師如果能把經文讀熟,甚至可以背下來,學生聽到老師流暢的讀誦和抑揚頓挫的音聲,學習的興致自然就很高。老師如果沒有做好準備,不但心慌,又容易斷句錯誤,學生就無法讀得通暢,所以作為一個導讀的老師在課前應該調適好自己的心理,并做好充裕的課程準備,上課才能收放自如,學生自然會隨之歡喜地學習。
課堂上老師必須具有的表現:
1.聲音要洪亮,要有精神,學生自然能精神奕奕,聚精會神。
2.語速不宜過快,讓學生吐字分明清晰,有助于定心,再透過抑揚頓挫的經典誦讀,還可以慢慢地體會個中的道理。
3.讀經應有抑揚頓挫的表現,隨著聲韻的高低起伏而自然晃動,不知不覺地就會陶醉在讀經的樂趣中。
(二)兒童
“小朋友!跟我念!”——導讀的六字真言用活潑愉快、唱兒歌或背廣告詞的方式,讓兒童在沒有壓力下,自然地熟讀,而后從中獲取背誦的樂趣和成就感,據調查兒童的背誦速度,將在三個星期后明顯加快,因此可采取漸進的方式,原則上:第一個月每天熟讀或背誦半頁,第二個月每天熟讀或背誦一頁,第三個月每天熟讀或背誦一頁半,誦讀的先后順序根據孩子的興趣決定。誦讀的方法靈活多樣,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帶讀或齊讀,或接龍或默讀,或當場試背,或提問征答都可以。比如:孩子輪流摘抄每天一詩,并當天背熟;自創用音樂唱歌的形式背誦,還融于各種游戲活動中,如孩子邊踢毽子邊念,邊跳皮筋邊念,邊做俯臥撐邊也念,有的編成拍手操,有的對誦,還有的編故事等,“不求理解,只求熟讀;只獎勵,不強求”,讓他們在濳移默化中受到古典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去積累深厚的文化底蘊。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如果孩子每天能堅持讀經10遍,只要反復讀,經義、經文就可以順暢而自然地吸收和背誦下來。
盧瑟福說:“科學家不是依賴個人的思想,而是綜合了幾千人的智慧。”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因此背誦名言就是運用交際的方式在和高尚的人在探討人生的哲理與做人的道理。正因為這樣,我為學生收集古今中外的立志和讀書名言裝進被我擴建的38個(班級人數)“儲存室。”俗話說得好,“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意思是與高朋好友談話,好像向一個有學問的老師請教,使人得益匪淺。一席話競能起到勝讀十年書的時間增值效應,何樂而不為呢?
熱情是記憶的原動力,良好的心境是進行記憶的保證,自信感有助于記憶力的增強,緊迫感能夠加速記憶的進程,趣味感是記憶力的促進劑。
(三)家長
父母子女一起誦讀經典,更能增進親子感情,是最好的親子活動,在家庭讀經中,家長要持之以恒,要有信心全力創造人人都在誦讀的環境,讓孩子浸濡其中,自然會樂意親近經典。據調查如果家里的成員由父母帶領在每日誦讀20~30分鐘,一年的時間可以把《論語》完全背下來。
給我三載,還你千年。經典誦讀,讓我們把中國最優秀的啟蒙讀物烙印在孩子最純真的童年時代!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