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會
我國的義務教育已經取得了可喜成績,但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不足。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比較常見的誤區為著眼點,提出一些比較適用的見解,希望能對數學課堂改革起到一些正面效果。
數學課堂教學一成不變動態過程近幾年來,我國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改革呈現了可喜的變化。學生的知識面廣了,學得活了,學習興趣濃了,課堂開放了,教師與學生的親和力增加了。在看到這些可喜變化的同時,我們也需要冷靜下來,對當前數學課堂教學的一些困惑問題進行反思。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問題
數學課比較常用的導入新課方式有復習導入和情境導入兩種方式,這兩種方式不同程度存在利弊。首先,復習導入,這種導入方式能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掃除學習障礙,打實知識基礎,使新知識的學習更加順暢,能夠做到精講多練,培養學生的數學技能,單從數學知識與技能的教學來說,這種導入方式是好的。但是,這種導入方式沒有給學生提供自主解說有用信息的機會,削弱了問題的挑戰性,暗示了解題思路,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不利于學生開展有個性的思維活動。其次,另外一種情境導入方式讓學生自己搜集問題信息,自己想方法來解決問題,使問題具有挑戰性,使得學生有探索的熱情,使得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思考,有利于培養學生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但是,對于基礎差的學生的探索無法進行,交流低效,情境中非數學內容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可能會導致教學目標的偏移。權衡利弊,我們一般情況下應該用情境導入。
(一)情境導入的方式
一般有生活情境導入,童話情境導入,數學問題情境導入幾種方式。
生活情境,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能夠使學生感到這樣的數學學習有用;童話情境,學生感興趣,還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隨心所欲地組織數學材料;數學問題情境,根據數學自身的需要來創設教學情境。
(二)要分析教材提供的情境對一節課的數學教學發揮的作用
教材中創設的情境,有的只是起了引領新課的作用,有的起了引領全課的學習,有的利于啟發學生的思考。引入作用的情境,使學生感覺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至于具體問題的解決,情境不再提供支持,只提供“敲門磚”的作用。引領作用培養學生根據已有知識提出問題的能力,是學生綜合思路的基本訓練,學生明白了這節課的知識背景就引領了學生全課學習,像線串起了全科學習,使課堂緊湊。問題意識的培養,應該與新課的目標水乳交融,啟發學生思考,提供的直觀材料有利于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
(三)分析情境中的數學內容與非數學內容,恰當地發揮非數學內容的作用,突出數學內容
非數學內容反映了事情的真實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數學內容正是這節課要學習的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方法。所以,我們要分析哪些是數學內容,哪些是非數學內容。例如,田園風光圖,師問“你們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學生回答,小雞、兔子、小鳥、小魚……非數學內容就干擾了學生的數學學習。但是師問:“在這美麗的田園里,兔子、小雞是幾只幾只在一起的,誰能這樣幾只幾只地數一數?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嗎?”從而開始了幾個幾的數學內容的學習,突出了現實情境中的加數相同這個特點,為與乘法意義建立聯系做了準備。
(四)要簡潔明快,不過多地占用數學學習的時間
導入畢竟是導入,不要耗費過多時間,有些不好創設的情境,就開門見山地導入新課。不要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園!
二、圍繞教學重點組織“數學”活動
是組織數學活動還是組織教學活動,雖然只是一字之差,這就是新的地方。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說出了數學教學的本質,能讓學生得到數學發展的活動就是數學活動,既包括肢體活動,又包括心理活動。既包括發現式學習的探索交流活動,也包括接收式學習的閱讀、聽講等活動。都要圍繞教學重點。要通過整個單元的例題,要結合單元的知識安排來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
(一)要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
數學知識的特點就是系統性強,新知識是以舊知識為基礎的,多數新知識是可以借助舊知識探索的。例如,要讓學生自己經歷概念的建立過程,經歷算法的探討過程,要讓學生經歷數學公式的推導過程,要讓學生經歷規律的發展過程,經歷實際問題分析的解決總結反思過程,等等。
(二)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體驗和感悟
學生是因為要解決情境中的問題來學習新知識的,因此著眼點放在問題怎樣解決,達成了問題的解決他就認為完成了學習任務。但是,我們的數學顯然不只是讓學生解決情境中的問題,而是在這個基礎上讓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老師就要提出問題,啟發學生的思考,加深學生的體驗和感悟,體驗和感悟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手段。
(三)要重視數學方法的優化、總結和反思
1.優化。同一問題會提出不同的方法,表現在學生思維的深度上,老師不能僅僅讓學生停留在自己喜歡的方法上,老師不能將學生操作觀察得到的結果等同于抽象思考得到的結果。操作通過直觀的形式,讓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過程,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用物化的形式反映計算過程中數與數之間的關系,這種操作能為學生理解算理提供形象方面的幫助。但是,我們不能停留在這個水平上,應該把這種直觀的印象上升到以數學知識和數學意義為基礎的數學思考上,這樣理解才能深刻。此外,計算方法的學習,老師還要做清楚的說明與示范……有意義的接受是必要的,從效果上看,小學生還是要有意義的接受,有意義接受的大框架下的各種學習方法的融合,而不是把簡單的問題交給學生瞎編!
2.(計算法則)總結。自己經歷體驗的過程而不是總結出來讓學生死記硬背。但是老師應該心中有數,特別是年輕教師,還要注意到其中的重要內容。
3.反思。例如,對每一步算式表示意義的思考與追問,為什么先算這個追問等等,經歷這個反思過程,初步理解分析問題的方法,學生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四)要圍繞教學重點組織練習
1.基本練習。突出教學重點的專項練習,是仿照例題的基本練習,預防錯誤的改錯練習,保證提高正確率的檢驗練習,是學會基本運用的練習。
有時還有新舊知識聯系的練習,防止混淆的對比練習,綜合應用練習,探索數學規律的練習,為學習新知識做準備的鋪墊練習,等等。
把練習題用到位。設計相關問題的練習,不能隨心所欲地設計練習。適當調整可以,不妨礙教師的創造性,設計練習的形式靈活一些,不要安排只是追求熱鬧的練習。
2.課堂作業的問題。學生在課堂上的獨立作業,能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能夠暴露學生的學習失誤,特別是老師能發現學生沒有意識到的失誤。作業的布置,要認真批改。老師要了解學生的真實水平,方便進行針對性的輔導。
總之,數學課堂改革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用一成不變的觀點看待改革是不恰當的。但是,對改革進行到每一個階段后準確描述現在的狀態以及提出改進的措施,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我們應該與時俱進,不斷探索,不斷創新,開創一條適合我國國情,適合我國青少年發展的數學教學新路。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