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庶 張志峰 王梅
城鎮居民基本醫保和新農合籌資標準及保障水平、保障性住房覆蓋率、城鎮登記失業率、職工養老金水平、新農保覆蓋率等民生指標,青海走在西部甚至全國前列。
“日子越過越好了!今年每畝地補貼又提高25塊錢,漲到了100塊,種地有奔頭。”青海省民和縣祁家村5社社長、65歲的冶德錄樂呵呵地說。讓他止不住笑起來的事還有,縣上剛剛通知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體檢補助標準,由原來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130元,還增加了10多個體檢項目。
和冶德錄一樣,越來越多的青海百姓感受到:政府在百姓身上花的錢一年比一年多了。
民生投入年增28.7%
海西州格爾木市的李新章,3年前查出患有腦瘤,臥病在床。妻子馬秀蘭有先天性心臟病,需要常年服藥。“還好,每次看病住院,不要押金,先住院后結算,還有大病保險。在醫院結算的費用有80%左右,我們是低保戶,到民政局還能再報一部分。”馬秀蘭說。
李新章夫婦一直沒有自己的住房。2012年,在昆侖北路社區的幫助下,一家三口住進了格爾木市區的利民小區。昆北社區主任井發香說,利民小區共有60戶低保戶,住的全是廉租房。每戶面積為50平方米,除了水、電、暖費用自付以外,他們每月只需交15元的租金。目前,格爾木市已經解決了全市低保戶的無房問題,全市低保家庭在住房上真正實現了“住得起,住得上,住得好,住得久”。
今年,青海將新建城鎮保障性住房11萬套,進城農牧民、外來務工人員和新就業人員將逐步納入住房保障范圍。同時,加大政府補助力度,支持改造農村危舊房2.5萬戶,安排獎勵性住房4萬戶。
截至目前,青海省城鎮居民基本醫保和新農合籌資標準及保障水平、保障性住房覆蓋率、城鎮登記失業率、職工養老金水平、新農保覆蓋率等民生指標走在西部甚至全國前列。
10年間,全省財政用于民生的投入累計達到3355億元,是2002年的7.1倍,年均增長28.7%。
據青海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青海調查總隊最新發布的數據,一季度,青海省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31.23億元,其中,用于民生及長期發展方面的支出快速增長,住房保障、資源勘探信息等支出均增長1.5倍(其中,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和管理支出增長50.2%),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增長52.1%(其中,醫療保障支出增長64.9%),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增長3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25.7%,交通運輸支出增長15.7%,教育支出增長17.6%。
八成扶貧金直達縣域
今年,青海將繼續集中75%的財力辦民生實事。但是,青海經濟塊頭小、財政實力弱,因此,更需要“看準了再花錢”、“把錢花在刀刃上”。
青海集中連片貧困范圍廣,貧困程度深,救助難度大。為改變一家一戶“撒胡椒面”式的扶貧方式,青海省將有限的扶貧資金打包使用,改“分果果”為“栽果樹”,倡導 “精準扶貧”,在全國率先將整村推進等扶貧項目審批權從州市下放到縣,八成扶貧資金直達縣域。
互助土族自治縣雙樹村將扶貧資金按戶入股、整體投資,以“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養殖獺兔。貧困戶平時在養殖場打工掙錢,年終分紅得利,3年來日子越來越紅火。湟中縣土門關鄉土門關村村民趙信昌,承包了當地的1800畝土地,用來種植高寒燕麥、玉米等飼草,專門供給田家寨李家村的一家大型奶牛養殖場,趙信昌每年的收入超過40萬元,還給當地村民分紅利。
如今,聯戶經營型、股份合作型、企村共建型和租賃經營型等扶貧新模式在青海農牧區“星火燎原”。有限的扶貧資金落地生根,持續發力,青海省去年減少貧困人口21.3萬人,超額完成目標。
花錢更需“精”
青海財政的盤子是有限的,這就需要發揮好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花錢更需“精”。
景山會議會展中心是西寧市城西區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的一家企業,創業者范志敏一度被“貸款難”拴住手腳。
前不久,西寧市創新金融服務推出“愛心貸款”,幾家愛心企業聯合擔保,幫助范志敏等3個大學生創業者分別貸款5萬元。范志敏說:“政府為我們大學生創業考慮很周到,愛心企業不但為我貸款提供擔保,還為我提供了手把手的指導,讓我少走了彎路。”
城西區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主任李志強介紹,目前有30家企業正在孵化,主要有電子、文化設計、商務、會展、傳媒、化工清洗等行業。今年,西寧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對入駐創業孵化基地的創業者給予房租補貼,未入駐的給予創業補貼,參加創業培訓后成功創業的給予創業獎勵。
青海發揮財政金融聯動效應,抓創業、帶產業、促就業。今年先期投入2億元建立風險補償金,對中小微企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貸款等產生的貸款損失進行補償。
該省就業局日前統計,近兩年全省發放此類促創業就業的小額擔保貸款累計14億元,實現“提供一項創業資本、扶持一群創業典型、創造一批就業機會。”海南藏族自治州的貸款客戶中95%經營第三產業,有的貸款創業當起小老板,吸納上千人就業增收。
政府捂緊錢袋子
發力民生,青海的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政府卻要過緊日子。
為優化公共財政支出結構,青海去年“三公”經費統一壓縮5%,擠出2175萬元用于民生改善。
截至去年9月底,青海省級86家一級預算部門向社會公開了2012年“三公”經費支出和2013年“三公”經費預算,8個市(州)本級和46個縣級及所屬3266個預算部門也全部向社會公開了“三公”經費支出。
青海省委、省政府加強對公務用車定編、更新、配備和使用管理,實行“約法三章”:不超編制購車;不超標準購車;車輛統一保險、定點加油、定點維修,在公務用車上緊緊捂住錢袋子。
近期,青海還將進一步調整完善政績考核評價標準,強化對生態保護、民生改善和改革創新等指標的考核,預計將60%以上權重占比配置到生態和民生領域。
青海省省長郝鵬說:“今年適度下調生產總值、財政收入等預期指標增幅,繼續保持價格調控、城鄉居民收入、就業等民生指標相對穩定,這體現了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要求,符合青海省發展的客觀實際,有利于把各方面的注意力引導到改革創新、提質增效、保護生態、改善民生上來,用于民生領域的財政投入仍會保持在75%左右的高位。”
(衛庶為人民日報社青海分社社長,張志峰、王梅為分社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