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凡 李素霞 馬沙
·短篇論著·
阿米替林聯合α-硫辛酸治療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療效
張曉凡 李素霞 馬沙
目的 觀察阿米替林聯合α-硫辛酸治療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效果。方法100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觀察組給予阿米替林聯合α-硫辛酸治療;對照組單純給予α-硫辛酸。治療4周。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神經癥狀、體征及神經傳導速度。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 前者臨床緩解率明顯比對照組高, 前者神經傳導速度比對照組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臨床中, 采用兩種藥物聯合的方法比單純采用一種藥物的效果更佳, 患者滿意度更高, 副作用更小。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阿米替林;α-硫辛酸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一種比較普遍和嚴重的并發癥,發生率逐年升高, 2011年統計出為16%。其發病機制尚未清楚, 主要表現為下肢對稱性的疼痛和異常, 糖尿病患者需要終身服藥, 一旦伴發周圍神經病變, 會造成患者心理恐慌和心理焦慮, 進入惡性循環, 加劇病情變化[1]。目前大多數治療采用給予維生素等, 效果欠佳, 因此需要尋求新的方法延緩病情發展, 本研究采用阿米替林聯合α-硫辛酸進行治療,觀察其臨床療效。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2月~2014年2月來本院治療的100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入選標準: ①兩組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的糖尿病診斷和分型標準;②伴有感覺及(或)運動神經障礙;③肌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及(或)伴有感覺異常; ④肌電圖檢查表明:神經的運動和感覺傳導速度減弱。觀察組50例, 男24例, 女26例, 平均年齡(54.7±3.6)歲, 平均病程(8.4±2.8)年, 觀察組50例, 男27例, 女23例,平均年齡(55.3±3.4)歲, 平均病程(8.5±2.3)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低鹽低脂糖尿病飲食,使血糖控制平穩符合標準。對照組:給予α-硫辛酸600 mg+ 0.9%氯化鈉250 ml靜脈滴注, 1次/d, 治療4周;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阿米替林片治療, 12.5 mg/次, 3次/d,治療4周。兩組治療期間均無不良反應, 無退出等病例。
1.3評定指標 根據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效果評級來評定兩種藥物聯合的效果。并且對患者行肌電圖檢查觀察神經傳導速度情況, 臨床療效分級:顯效:臨床癥狀均消失, 疼痛消失,神經傳導速度增加5 mm/s以上或恢復正常;有效:臨床癥狀部分消失, 疼痛雖有減輕但仍存在, 神經傳導速度增加3~ 5 mm/s;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 神經傳導速度增加0~3 mm/s。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顯效47例, 有效2例, 無效1例, 總有效率98%,對照組顯效37例, 有效5例, 無效8例, 總有效率84%,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7.92, P=0.019);神經傳導速度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正中神經、腓總神經傳導速度變化mm/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正中神經、腓總神經傳導速度變化mm/s)
注: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 P<0.05;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NCV), 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NCV)
正中神經傳導速度腓總神經傳導速度MNCVSNCVMNCVSNCV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例數50 50 36.5±2.3 37.1±2.9 39.1±2.4 43.8±2.5 39.8±5.3 38.4±5.2 39.6±2.8 41.5±2.3 39.2±4.5 40.1±4.1 43.1±5.2 49.6±5.3 41.9±3.1 42.3±3.9 44.6±4.2 50.1±4.1 6.63 0.001 tP 1.14 0.2545 9.59 0.001 0.026 0.9803 7.611 0.001 1.04 0.2984 6.19 0.001 0.568 0.5715
近二十余年來,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 糖尿病發生率每年都呈上升趨勢, 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率也越來越高,嚴重干擾人們的生活質量。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已經是很普遍的并發癥, 主要表現為:下肢皮膚的燒灼樣疼痛, 伴有肢體的感覺障礙。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致病因素很多, 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①代謝紊亂, 如多元醇途徑、糖基化終末產物等;②氧化應激;③神經營養因子缺乏;④血管損傷。
近年來研究發現,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等慢性并發癥的發病機制主要是由于線粒體超氧化物產生過多[2]。α-硫辛酸具有抗氧化功能, 因為:①它所含有的化學分子結構是雙硫鍵, 具有抗氧化之效;②它能夠清除氧自由基;③它能夠再生體內其他抗氧化離子。α-硫辛酸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調節體內一種活性短肽的含量來達到抗氧化、增加血管血量、提高神經及血管的營養水平, 最終達到神經再生的療效[3,4]。阿米替林為三環類抗抑郁藥, 它在2011年被推薦為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的二線用藥。此藥不僅緩解糖尿病并發癥患者的焦慮等神經癥狀, 也減輕了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疼痛癥狀。其原理主要是由于它能夠調節體內止痛機理, 使體內的疼痛閾值增加, 達到止痛的目的。
綜上所述, 阿米替林聯合α-硫辛酸在臨床應用中可以有效緩解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作用, 藥品副作用較小,價格低廉, 療效佳。值得在臨床中大力推廣。
[1] Boulton AJ, Malik RA, Arezzo JC, et al.Diabetic somatic neuropathies.Diabetes Care, 2004, 27(6):1458-1486.
[2] 崔旭紅 陳新.前列地爾聯合α硫辛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觀察.當代醫學, 2009, 15(31):141-142.
[3] 章曉燕, 劉芳, 賈偉平.α硫辛酸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國外醫學(內分泌分冊), 2005, 25(4):262-264.
[4] 夏威, 張凌, 文世林.α-硫辛酸聯合加巴噴丁治療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的臨床研究.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 2008, 22(6):434-435.
Clinical effect of amitriptyline combined with α-lipoicin in the treatment of 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ZHANG Xiao-fan, LI Su-xia, MA Sha.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East Hospital, Luoyang 471003, 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mitriptyline combined with α-lipoicin in the treatment of 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Methods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50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50 cases).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mitriptyline combined and α-lipoicin,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amitriptyline only.The treatment lasted for 4 weeks.Nervous symptoms, physical signs and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ResultsComparison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showed that clinical remission rate and the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of the former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later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Amitriptyline combined with α-lipoicin can provide better effect, higher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less adverse reactions than one drug treatment.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Amitriptyline; α-lipoicin
2014-06-09]
471003 河南科技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洛陽東方醫院)內分泌科
張曉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