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楓林 趙輝
管狀胃代食管術與全胃代食管術治療食管癌的臨床分析
劉楓林 趙輝
目的 對管狀胃代食管術與全胃代食管術治療食管癌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分析。方法42例食管癌患者, 按照患者治療方法將其分為治療組(采用管狀胃代食管術治療)和對照組(采用全胃代食管術治療), 均為21例,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和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和并發癥發生率, 治療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10.2±2.4)d, 并發癥發生率僅為14.29%, 對照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15.6±3.4)d, 并發癥發生率高達52.38%,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治療食管癌管狀胃代食管術具有良好作用,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管狀胃代食管術;全胃代食管術;食管癌;臨床治療效果
食管癌主要出現在老年群體中, 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正常生活, 病情嚴重的威脅患者生命。外科手術為治療食管癌疾病的主要方法, 對患者臨床癥狀具有顯著改善作用, 延長患者有效生命周期。針對該種現象的出現, 作者為進一步了解分析管狀胃代食管術與全胃代食管術治療食管癌的臨床效果, 特從本院食管癌患者中選取42例進行研究分析, 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3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42例食管癌患者, 均符合WHO關于食管癌疾病相關診斷標準。并按照治療方法將其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其中, 治療組21例, 男15例, 女6例;平均年齡(59.6±4.3)歲;分析腫瘤部位:1例為食管上段, 11例為食管中段, 8例為食管下段, 1例為賁門處;對照組21例, 男14例, 女7例;平均年齡(60.2±5.1)歲;分析腫瘤部位:2例為食管上段, 10例為食管中段, 7例為食管下段, 2例為賁門處。對42例食管癌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1.2.1對照組患者采用全胃代食管術治療 實施全身麻醉措施, 麻醉成功后依據患者具體病情選取相應手術方法進行治療, 將食管癌病變部切除使其同胃吻合, 依據患者具體病情留置常規引流管。術后, 采用常規抗生素進行治療, 避免出現感染現象。
1.2.2治療組患者采用管狀胃代食管術治療 實施全身麻醉措施, 麻醉成功后依據患者具體病情選取相應手術方法進行治療, 選取患者胃底最高點小彎側1~2 cm做起點, 在胃右靜脈近幽門側2~3分支處將胃右動靜脈和所屬小網膜的全部組織進行有效切斷, 將該點作為“管狀胃”裁制終點, 并通過直線切割縫合器將至少1/3的胃組織切除, 僅保留胃大彎部制成“管狀胃”。管狀胃外徑為4~6 cm左右, 依據患者具體病情留置常規引流管。術后, 采用常規抗生素進行治療,避免出現感染現象。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和并發癥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數據資料差異以單因素方差分析法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 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對比 治療組患者手術時間(175.3±51.1)min, 術中出血量(246.1±51.3)ml, 術后住院時間(10.2±2.4)d;對照組患者手術時間(179.8±46.5)min, 術中出血量(232.1±58.9)ml, 術后住院時間(15.6±3.4)d。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兩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治療組患者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治療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僅為14.29%, 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高達52.38%。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治療組患者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食管癌根治術為治療食管癌疾病的有效方法[1], 但基于局部解剖結構較為復雜, 因此手術難度較大, 且具有較高并發癥發生率, 影響患者整體治療效果。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管狀胃代食管術應運而生, 其可有效避免傳統手術中出現的弊端, 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直線切割閉合器使該手術中制作管狀胃變得更為安全和簡單;生理上, 管狀胃體積較小,其置于食管床上不易被移位和膨脹;基于胃體積較大, 便于將其制成有足夠長的管狀胃, 可同時有效降低出現吻合口漏并發癥發生率;同時, 該種手術方法將患者大部分胃組織切除, 減少胃液, 進而降低出現胸胃食管反流現象發生率, 最終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延長患者有效生命周期。
綜上所述, 治療食管癌管狀胃代食管術具有顯著作用,本次研究選取的42例食管癌患者中, 治療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和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患者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 該研究結果同李勇等[2]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因此,管狀胃代食管術治療食管癌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侯朋遠, 吳慶琛.食管癌切除術后管狀胃與全胃代食管的病人生活質量比較.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 2010, 26(04):260-261.
[2] 李勇, 王化勇, 王雷, 等.管狀胃與全胃代食管術治療食管癌的療效比較.臨床腫瘤學雜志, 2013, 18(08):743-745.
2014-06-09]
130012 吉林省腫瘤醫院胸外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