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發根 金新安 龔少婷
磁共振與關節鏡診斷膝關節韌帶損傷的臨床分析
丁發根 金新安 龔少婷
目的 探討磁共振與膝關節鏡診斷膝關節韌帶損傷的臨床價值。方法 100例膝關節韌帶損傷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每組50例。研究組患者采用磁共振進行診斷, 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的膝關節鏡進行診斷。對患者診斷治療情況進行分析。結果 研究組在診斷前交叉韌帶、后交叉韌帶上檢出率為98.0%, 對照組檢出率則為70.0%, 研究組的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磁共振診斷膝關節韌帶損傷, 診斷準確度高, 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 對臨床治療具有重大意義, 值得推廣。
磁共振;膝關節鏡;診斷;膝關節韌帶損傷
膝關節韌帶損傷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疾病, 膝關節韌帶出現損傷的部位大多數為膝內側副韌帶、膝外側副韌帶、前交叉韌帶以及后交叉韌帶這幾個部位。為了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在治療時, 臨床多進行診斷工作。本研究對2012年1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膝關節韌帶損傷患者的臨床診斷結果進行分析, 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2年1月~2013年5月到本院進行診斷治療的100例膝關節韌帶損傷患者, 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每組50例。研究組年齡16~65歲,平均年齡(25.61±5.43)歲;高處墜落致傷15例, 車禍致傷18例, 摔傷10例, 砸傷7例。對照組年齡15~65歲, 平均年齡(25.18±6.89)歲; 高處墜落致傷13例, 車禍致傷20例,摔傷13例, 砸傷4例。兩組患者在年齡、致傷原因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組患者采用磁共振進行膝關節韌帶損傷診斷, 檢查主要是使用影像造影技術, 對損傷部位進行全面的診斷, 多個部位均可進行成像, 尤其是進行軟組織的診斷時,分辨率極高。并且在診斷的過程中, 對患者不造成任何創傷,診斷膝關節的韌帶撕裂、半月板損傷以及軟骨骨折具有很大優勢[1]。對照組進行傳統的膝關節鏡診斷, 診斷時, 患者仰臥在病床上, 雙膝彎曲自然下垂, 然后將攝像頭與關節鏡的目鏡連接好, 按照診斷步驟一步步進行診斷。在患者完成手術之后, 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適當的物理訓練, 觀察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診斷之后, 關節的恢復情況,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檢出率。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在診斷前交叉韌帶、后交叉韌帶上的檢出率98.0%明顯高于對照組70.0%, 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膝關節損傷檢出率對比(n, %)
膝關節是人們進行運動時, 最容易損傷的一個關節, 膝關節韌帶出現損傷時, 患者會感覺到劇烈的疼痛, 無法正常學習與工作。目前, 臨床診斷膝關節韌帶損傷, 多是采用磁共振技術, 采用該技術進行診斷, 可以清楚的看到損傷的具體部位, 醫護人員對損傷部位全面分析之后, 便可展開治療工作, 避免由于誤診原因耽誤病情, 更重要的是, 可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2]。磁共振技術與CT技術、X線技術進行比較, 具有對韌帶、軟骨等組織分辨率高的優點, 診斷準確率高,因此被廣泛運用。
在膝關節韌帶損傷治療中, 采用傳統的關節鏡進行診斷, 該技術主要是以三角操作技術為主, 也就是通過入口把關節鏡放入到關節腔當中, 在監視器上可以看到關節鏡所呈現的圖像。在診斷的過程中, 患者需要仰臥在病床上, 并將雙膝彎曲, 自然下垂, 醫護人員會在患者的膝關節中上部位套上接液袋, 目的是避免創口受到感染, 在髕骨外上方部位和股骨外交界部位進行穿刺。把攝像頭和關節鏡的目鏡連好, 將關節鏡的套筒緩慢置入關節當中, 然后按照先對髕上囊進行檢查, 再到膝內側間隙、髁間切跡, 最后到膝外側間隙檢查的順序, 一一進行檢查。采用關節鏡進行診斷, 對操作人員的要求較高, 操作人員只有做到眼手配合一致才可順利進行診斷。由于關節鏡診斷的檢出率較低, 所以并沒有得到人們的認可。而磁共振技術則不同, 磁共振技術可以從多個角度對膝關節損傷的部位進行檢測, 經過醫學影像技術將膝關節損傷部位呈現在圖像中, 可以在短時間內檢測到膝關節韌帶損傷的部位, 診斷準確率高, 并且能減少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創傷, 降低功能障礙的發生率。磁共振技術和傳統的關節鏡技術相比, 磁共振技術診斷準確率理想, 并且實現了微創傷, 是一種理想的膝關節韌帶損傷診斷方法。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 醫務人員的臨床診斷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在膝關節韌帶損傷的診斷上, 磁共振技術慢慢取代了關節鏡技術, 為手術治療提供重要的信息[3]。本研究對2012年1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膝關節韌帶損傷患者的臨床診斷結果進行分析, 結果研究組在診斷前交叉韌帶、后交叉韌帶上的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梢? 磁共振技術診斷膝關節韌帶損傷診斷準確性高, 對治療具有重大意義。
綜上所述, 對膝關節韌帶損傷患者給予磁共振診斷, 可得到理想的診斷結果, 并具有安全性, 為治療膝關節韌帶損傷提供重要的信息,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1] 于星鵬, 王毅.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核磁共振影像與關節鏡檢所見對比分析的研究.牡丹江醫學院學報, 2010, 31(5):16-19.
[2] 李衛平, 宋斌, 沈慧勇, 等.關節鏡下膝關節前交叉韌帶分束重建的臨床研究.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 ), 2009, 12(25): 387-389.
[3] 車現濤, 王保峰, 張寧, 等.低場MRI對膝關節前后交叉韌帶損傷的診斷價值與關節鏡對照研究.中國中醫藥咨訊, 2011, 3(10):47-48.
2014-05-28]
523000 東莞市新涌醫院(丁發根);東莞市厚街醫院(金新安 龔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