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米非司酮聯合米索前列醇在瘢痕子宮引產中的應用
李斌
目的 探討米非司酮聯合米索前列醇在瘢痕子宮引產中的臨床療效。方法 96例瘢痕子宮孕婦臨床資料,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8例。觀察組給予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對照組給予米非司酮加利凡諾;觀察記錄兩組引產成功率、總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引產成功率為97.92%, 對照組引產成功率為91.67%,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平均引產時間觀察組為(38.58±2.26)h, 對照組為(52.75±2.82)h,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P<0.05);兩組均無大出血、宮頸及子宮破裂等并發癥發生。結論 米非司酮加利凡諾、米非司酮聯合米索用于瘢痕子宮引產均是安全有效的, 但后者可以顯著縮短引產時間, 減輕患者痛苦。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瘢痕子宮; 引產
目前, 隨著剖宮產技術的進步, 剖宮產在臨床上的應用愈加普遍, 剖宮產術后造成的瘢痕子宮婦女再次妊娠的發生率亦逐年升高[1]。越來越多的醫務人員對意外懷孕的孕婦給予藥物引產。藥物引產的風險主要為大出血、宮頸及子宮破裂等, 其中子宮瘢痕破裂最常見[2], 甚至造成子宮切除。如何進行安全的藥物引產, 值得長期的臨床實踐。本院采取米非司酮聯合米索前列醇行瘢痕子宮引產, 臨床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住本院的瘢痕子宮孕婦96例, 年齡19~42歲, 平均年齡(32.23±2.62)歲;妊娠14~27周, 其中, 孕14~20周者76例, 孕20~26周者20例;1次剖宮產史者90例, 2次者6例;前次剖宮產時間距本次妊娠時間1~7年, 平均時間(3.83±1.42)年;對兩組患者行婦科檢查, 彩超檢查示宮內妊娠, 排除生殖道畸形、前置胎盤及胎盤位于子宮瘢痕處。將孕婦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8例。兩組孕婦在年齡、體重、孕周、孕產次數等方面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孕婦入院后, 查生命體征正常, 血、尿常規、凝血功能、血小板、白帶常規、肝腎功能、心電圖等均無異常表現, 排除引產禁忌證。經患者知情同意, 行引產術。對照組給予羊膜腔內注射利凡諾100 mg聯合米非司酮50 mg口服, q.12 h., 共4次。觀察組給予米非司酮75 mg空腹口服(服藥后禁食2 h), q.12 h., 36 h 后加服米索前列醇0.4 mg, 觀察4 h, 根據宮縮及宮頸擴張情況, 必要時加用米索前列醇0.2~0.4 mg陰道后穹窿放置, 共3~4次。所有孕婦在胎盤娩出后常規給予縮宮素10 U。
1.3觀察指標 觀察對照組和觀察組的引產效果, 統計兩組引產時間以及大出血、宮頸及子宮破裂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對所有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包進行處理,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 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形式表示, 實施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48例患者中有44例宮縮正常, 順利引產, 4例失敗, 成功率91.67%;觀察組48例中47例成功引產, 1例引產失敗, 成功率97.92%。兩組相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平均引產時間為(52.75±2.82)h, 觀察組為(38.58±2.26)h, 兩組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無大出血、宮頸及子宮破裂等并發癥發生。見表1。
表1 對照組與觀察組引產效果及引產時間比較

表1 對照組與觀察組引產效果及引產時間比較
注:兩組引產成功率比較, P>0.05;兩組平均引產時間比較, P<0.05
組別例數成功率(%)平均引產時間(h)對照組4891.6752.75±2.82觀察組4897.9238.58±2.26 P >0.05<0.05
臨床上常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以及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諾用于瘢痕子宮引產。米非司酮屬于孕激素的拮抗劑,可以通過競爭性爭奪孕酮受體, 引起蛻膜變性以及出血, 降低蛻膜中前列腺素脫氫酶的活性, 減少前列腺素代謝[3], 增加子宮對前列腺素的敏感性, 使子宮產生生理性宮縮, 宮頸軟化。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諾用于引產克服了單獨使用利凡諾引起的胎膜殘留率高的缺點[5]。米非司酮聯合米索前列醇不僅可以誘發子宮收縮, 還可以促進宮頸的成熟以及擴張。并促使胎膜與子宮壁分離, 降低引產后的清宮率, 有效地縮短引產時間, 減輕孕婦痛苦且不增加出血量。經過本院臨床對比觀察, 對照組引產成功率91.67%, 觀察組引產成功率97.92%, 兩組相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對照組平均引產時間為(52.75±2.82)h, 觀察組為(38.58±2.26)h, 兩組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相比聯合利凡諾, 聯合應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可以有效縮短孕婦引產時間, 不用行羊膜腔穿刺術, 減輕了孕婦痛苦, 降低風險, 同時又不影響子宮的生理性收縮。二者相互補充、協同作用, 極大地減少了孕婦不協調宮縮的出現, 可以有效避免大出血、宮頸及子宮裂傷等并發癥的發生, 提高引產的安全性和成功率。研究證明, 其效果明顯優于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諾, 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楊靖萍.120例瘢痕子宮引產臨床分析.中國衛生產業, 2012, 9(15):82.
[2] 郭祥蘭.瘢痕子宮中期妊娠3種引產方法療效分析.江西醫藥, 2012, 47(7):612-614.
[3] 張鳳蓮.瘢痕子宮中期妊娠引產的兩種聯合用藥方法療效觀察.吉林醫學, 2010, 31(19):3090.
[4] 肖蓉馨, 王紅.瘢痕子宮中期妊娠引產方法的探討.河南醫學研究, 2012, 21(3):337-338.
[5] 楊瑞琳.米非司酮、乳酸依沙吖啶、鹽酸哌替啶聯合應用于瘢痕子宮中期妊娠引產的臨床觀察.中國實用醫藥, 2010, 5(17):124-125.
2014-05-27]
471003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