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蔡蕤 楊曉敏
我院住院患者抗心律失常類藥物使用情況分析
王軍 蔡蕤 楊曉敏
目的 調查分析本院住院患者抗心律失常類藥物臨床使用情況, 為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提供有效信息。方法 利用本院醫院信息化(HIS)系統與藥事管理系統, 調取2013年本院住院患者抗心律失常藥物使用數據, 進行回顧分析。結果 本院常用的抗心律失常類藥物有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酒石酸美托洛爾片、鹽酸胺碘酮片、鹽酸胺碘酮注射液、鹽酸普羅帕酮注射液等, 使用范圍主要為心內科,主要用于治療心臟節律紊亂。結論 本院抗心律失常類藥物臨床使用基本合理。由于心律失常的發生機理比較復雜, 各種抗心律失常藥物的作用及副作用也多不相同, 因此在選擇藥物時必需作全面考慮,并應講究用藥的劑量及方法, 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抗心律失常;合理用藥
抗心律失常藥是一類用于治療心臟節律紊亂的藥物。隨著對心臟電生理特性以及抗心律失常藥物作用機制的了解,使心律失常的藥物治療有了較大的進展。心律失常是心動頻率和節律的異常, 可分為快速型與緩慢型兩類。緩慢型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或擬腎上腺素類藥物治療。快速型心律失常比較復雜, 它包括房性期前收縮、房性心動過速、心房纖顫、心房撲動、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室性早搏、室性心動快速及心室顫動等。此次主要分析討論治療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藥物。
各型心律失常特點各不相同, 治療方法各異, 本院作為心臟專科醫院, 現對2013年本院住院患者抗心律失常類藥品的使用情況進行調查分析, 希望能為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提供相關信息。
1.1材料 調取2013年本院醫院信息化系統(HIS系統)及藥事管理系統中有關住院患者抗心律失常類藥品使用的相關信息及用藥病歷, 隨機抽取200份病歷進行調查與分析。
1.2方法 通過HIS系統對抗心律失常類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統計, 包括用藥品種、用藥科室、用法用量等, 使用Excel表格記錄并分析抽查的200份用藥病歷的相關用藥信息, 包括患者性別、年齡、科室、臨床診斷、用量、用藥理由等。
2.1用藥情況總結 從本次抽出的病歷中, 本院使用的抗心律失常類藥物有6個品種, 具體品種及用量見表1[1]。

表1 用藥情況總結
2.2患者用藥情況 所抽取的病歷中, 男132例, 女68例,年齡42~78歲, 平均年齡52.1歲。疾病分布幾乎覆蓋所有心內科常見病。給藥方式以靜脈給藥為主(71%), 其次為口服給藥(29%)。從所抽取病例中, 未發現明確的抗心律失常類藥物相關性不良反應記錄。
3.1如何正確選用抗心律失常類藥物[2]利多卡因主要作用于普爾基涅氏纖維和心室肌, 降低自律性, 對心房和竇房結的作用甚輕。抑制心室的應激性, 提高其致顫閾。延長或相對延長心室肌及傳導系統的有效不應期且使其長短一致化, 有利于消除折返, 因此適用于各種原因的快速型心律失常,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臟手術或洋地黃中毒等所致的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和心室顫動。禁忌證為嚴重房室傳導阻滯及嚴重肝功能障礙。大劑量靜脈注射時可出現毒性反應,表現嗜睡、興奮、感覺異常、定向障礙、抽搐、呼吸抑制、心率減慢、血壓下降及出現傳導障礙等。因本藥能迅速控制室性心律失常, 對心肌抑制作用甚輕, 故目前認為是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選藥物。
胺碘酮為α和β受體非競爭性阻滯藥。胺碘酮的電生理作用廣泛, 可使心房、心室肌纖維、房室結、希氏束、普爾基涅氏纖維及房室旁道的動作電位包括有效不應期明顯延長, 并有很強的阻滯折返激動作用, 因此, 適用于各種室上性、室性心律失常及預激綜合征并發的快速心律失常, 禁忌證為房室和室內傳導阻滯和對碘過敏者。長期用藥應注意Q-T間期延長及顯著的心動過緩。長期服用角膜有棕黃色沉淀物, 但不影響視力, 停藥后消失, 間歇服藥或用甲基纖維素或鈉碘肝素溶液滴眼可防止發生。本藥每1個分子含2個碘原子, 400 mg/d相當于原素碘188.8 mg, 因而長期服藥易誘發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退。發生竇性心動過緩時用阿托品不能糾正。出現 Q-T間期明顯延長者應停藥以免發生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與暈厥。大量長期服用還可引起肺纖維化的嚴重副作用。
普羅帕酮口服或靜脈注射適用于治療和預防室性和室上性及預激綜合征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療室性早搏的有效率為60%~70% ;靜脈注射終止房室結和房室折返性心律失常的有效率為50%~90%;預激綜合征合并心房顫動心房撲動有效率為25%或減慢心室率。心血管系統毒性反應更為常見, 幾乎占整個不良反應的70%。由于本品具有β受體阻滯劑與抑制心肌收縮力作用, 尤其是靜脈注射, 可降低心輸出量和血壓, 可能誘發急性左心衰竭, 甚至心源性休克。也可發生室性心律失常加重、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甚至心室顫動。靜脈注射可發生嚴重竇緩、竇房阻滯、竇性停搏和各類傳導阻滯。
美托洛爾用于竇性心動過速, 特別是交感神經亢進、甲狀腺功能亢進及嗜鉻細胞瘤等所致者效果良好。亦可用于室上性和室性期前收縮及心動過速, 預激綜合征及長Q-T間期綜合征引起的心律失常。減少肥厚型心肌病所致的心律失常。本藥可致竇性心動過緩, 房室傳導阻滯, 并可能誘發心力衰竭和哮喘、低血壓等。長期應用對脂質代謝和糖代謝有不良影響, 故高脂血癥、糖尿病患者應慎用。突然停藥可產生反跳現象。
3.2導管射頻消融術在治療心房顫動中的應用 心房顫動是臨床最常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 發病率高, 并且呈反復持續性發作, 危害大。毫無疑問的是恢復心房顫動患者的竇性節律是治療心房顫動的最理想方式。長期以來, 藥物治療對心房顫動的節律性維持很差。本院開展的射頻消融術治療心房顫動取得優異成果, 為患者解除了痛苦[3]。
[1] 曹克將, 陳春.抗心律失常藥物的應用進展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07, 27(1): 14-17.
[2] 薛玉梅, 吳書林.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進展.中國處方藥,2006(07):10-13.
[3] 胡大一, 馬長生.心律失常射頻消融圖譜.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2: 21-23.
2014-05-08]
450016 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王軍 蔡蕤);鄭州市骨科醫院(楊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