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紅 張國秀
洛陽市2008~2013年急性中毒流行病學調查及分析
王俊紅 張國秀
目的 調查分析洛陽市2008~2013年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學資料, 為本地區急性中毒的防控提供相關依據。方法 63504例急性中毒病例采用回顧性流行病學調查方法進行調查分析。結果 洛陽市2008~2013年急性中毒病例數呈遞增趨勢, 2013年比2008年增加了61.53%, 平均每年遞增12.31%;中毒者男31140例(49.04%), 女32364例(50.96%), 男女比例為1:1.04;中毒者多為初中及以下(42.63%)文化水平, 以居住農村(68.37%)的18~59歲(69.58%)青壯年農民(42.93%)居多;中毒原因主要為意外(57.18%)和自殺(29.44%);毒物類別以農藥(33.14%)為多, 有毒食物(28.33%)次之;中毒途徑主要為經口(78.08%)和呼吸道(15.53%)。63504例急性中毒患者中死亡4518例, 死亡率為7.11%,死亡病例主要為農藥中毒(47.68%)。結論 應針對相關發病特點, 對高壓力和低收入群體、農村和郊縣人群加強健康教育, 減少急性中毒發病率。
急性中毒;流行病學;調查分析
急性中毒是臨床急診科的常見急癥, 近年來, 我國因各種原因引起的急性中毒事件不斷增加[1], 為進一步了解本地區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學特點, 作者對洛陽市2008~2013年收治的63504例急性中毒病例進行回顧性調查分析, 以期為制定相關防控措施提供理論依據。
1.1一般資料 洛陽市區及下轄各縣醫院2008~2013年收治的63504例各類急性中毒病例的臨床資料, 統計內容包括患者性別、年齡、居住地、文化水平以及職業等基本情況,中毒原因、毒物類別、接觸途徑以及病情轉歸等資料。
1.2方法 自2008年始, 洛陽市各醫院均采用洛陽市疾病控制中心設計的《急性中毒病例登記卡》對入院治療的急性中毒者進行登記, 選派專業人員于各醫院病案室調取中毒者登記卡, 排除登記資料不完善、不符合要求的病例, 將資料完整的病例錄入Excel 2007軟件進行統計處理。
本次調查共收集急性中毒病例63504例, 相關分析如下:
2.1發病趨勢 洛陽市2008~2013年急性中毒病例呈增加趨勢, 2013年比2008年增加了61.53%, 平均每年遞增12.31%。見表1。

表1 63504例急性中毒病例年度分布(n, %)
2.2中毒人群特征
2.2.1年齡、性別分布 63504例急性中毒病例中, 男31140例(49.04%), 女32364例(50.96%), 男女比例為1:1.04;0~5歲者5603例(8.82%), 6~17歲者9973例(15.70%), 18~39歲者21072例(33.18%), 40~59歲者23112例(36.39%), ≥60歲者3744例(5.90%)。
2.2.2職業構成 63504例急性中毒病例中, 農民27264例(42.93%), 學齡前兒童5603例(8.82%), 民工9744例(15.34%),學生12421例(19.56%), 職員5208例(8.20%), 退休人員1728例(2.72%), 職業不詳1536例(2.42%)。
2.2.3文化程度與城鄉分布 中毒者以初中及以下學歷為多, 共27072例(42.63%), 其次為高中或中專學歷者, 共18864例(29.71%), 大專及以上文化水平者14064例(22.15%),文化水平不詳者2904例(4.57%)。居住在農村者43416例(68.37%), 居住在城鎮者20088例(31.63%), 城鄉比例為1:2.16。
2.3中毒特征
2.3.1中毒原因 調查結果顯示, 最多見的中毒原因為意外性36312例(57.18%), 如在工作、生活中無意識與毒物密切接觸或受到有毒動物襲擊而中毒;其次為自殺性18696例(29.44%);藥物濫用3384例(5.33%);職業性中毒2424例(3.82%);醫療性中毒1464例(2.31%);投毒犯罪984例(1.55%);其他288例(0.45%)。
2.3.2接觸途徑 最常見者為經消化道攝入, 共49584例(78.08%);其次為經呼吸道中毒9864例(15.53%), 經皮膚黏膜2904例(4.57%), 經靜脈途徑1008例(1.59%), 其他144例(0.23%)。
2.3.3毒物類別 農藥中毒為最常見原因, 共21048例(33.14%), 其中又以有機磷農藥、百草枯中毒最為常見;食物中毒17928例(28.33%), 化學物品中毒12288例(19.35%),其中以酒精中毒和一氧化碳中毒最常見;藥物中毒6288例(9.90%), 動植物中毒5664例(8.92%), 不詳288例(0.45%)。
2.4病情轉歸 63504例患者中死亡4518例, 死亡率為7.11%, 死亡病例主要為農藥中毒, 占47.68%(2154/4518);其次為化學性中毒792例(17.53%);藥物中毒768例(17.00%);食物中毒660例(14.61%);其他144例(3.19%)。
調查結果顯示, 急性中毒者男女比例為1:1.04, 無明顯年齡差異, 與盧筱洪等[2]對武漢市某醫院的調查結果基本相符;發病人群主要為18~59歲青壯年人群, 所占比例達69.57%,略低于葛憲民等[3]對廣西壯族自治區6011例急性中毒病例的調查結果。居住在鄉村的病例所占比例較大, 其中農民所占比例較大, 以上結果與陳明等[4]的調查結果相符。上述人群發病數較高可能與文化水平、職業和生活環境有關, 如學歷較低者心理承受能力較差且對毒物的防護意識淡薄, 往往更易中毒。多數農民未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及農村生活環境較差, 物品擺放雜亂, 無嚴格分類, 常導致誤食而中毒。在63504例急性中毒病例中, 最常見為農藥中毒其中又以有機磷農藥、百草枯等, 其次為食物中毒, 化學品中毒居第三位。洛陽市冬春季節氣溫較低, 農村無集中供暖, 多采取煤火取暖, 因此一氧化碳中毒者也較常見。此外, 本地為山區地形野生動植物較多, 被毒蛇或蝎子襲擊而引起中毒者常見。
綜合分析調查結果, 目前洛陽市急性中毒病例逐年增加,中毒者以居住于農村地區的青壯年農民多見, 且口服途徑居多, 毒物在農村以有機磷農藥、百草枯最為常見, 而且百草枯中毒今年來有上升趨勢;在城鎮以鎮靜催眠藥多見, 發病者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學特征, 應針對相關發病特點, 對高壓力和低收入群體、農村和郊縣人群加強健康教育, 進一步深入對高發急性中毒類型的研究, 減少急性中毒發病率。
[1] 劉淑英, 趙敏, 王玉芝, 等.616例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學調查.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2004, 13(6):401-402.
[2] 盧筱洪, 譚瑋, 呂錫鋒, 等.160例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學調查.數理醫藥學雜志, 2010, 23(6):677-679.
[3] 葛憲民, 蔣東方, 劉清華.廣西2005-2009年急性中毒6011例流行病學調查分析.中國臨床新醫學, 2011, 4(8):699-701.
[4] 陳明, 李文, 覃堅.1712 例急性中毒流行病學研究.醫學動物防制, 2013, 29(5):532-533.
2014-05-04]
河南科技大學醫學科技攻關項目(項目編號:2008zy019)
471003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
張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