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波
摘 要:民間傳統剪紙藝術在我國具有廣闊的天地,將這一傳統藝術引入特殊教育學校,為聾生開辟了一條藝術教育的新途徑,豐富了藝術教育的內容。聾生充分發揮心靈手巧的特點,將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入作品之中,培養聾生動腦動手的能力和習慣,培養他們感受美、欣賞美、理解美、體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關鍵詞:聾校;剪紙教學;體會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操作既可以開發利用右腦,促進左腦的協調發展,又能讓學生的認識活動從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進認知結構的形成和學習技能的提高,從而達到智慧的生長和創造力的開發。兒童正處在求知欲望最強的啟蒙階段,剪紙倘若能緊緊地抓住他們好奇的心理特征,進行早期開發,讓他們從剪紙中發展創造性思維,參與創造性游戲,對于培養兒童敢想、敢干,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及卓越的創造力大有裨益。
從教15年來,我一直從事聽力障礙學生的美術教學工作。這些學生雖然存在不同程度的聽力言語障礙,但在其身心發展過程中,視力得到了代償,觀察力、模仿力強,他們并不缺乏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因此,在編寫特殊教育學校(聽障專業)的美工教材時,手工制作占了很大比例(尤其是三至六年級),這無疑是符合聾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的。聾生完成手工制作的過程,是其動手動腦能力發展的過程,也是繪畫、造型等能力綜合運用的過程,手工制作激發了聾生動手的興趣,更讓他們品嘗到了成功的甜蜜。
根據學校和聾生身心發展的實際情況,我將聾校美工教材里面關于剪紙部分的內容,進行了改動和擴充。剪紙,也稱剪紙藝術,是用剪刀和刻刀在紙上進行藝術加工的一種民間造型藝術,具有鮮明的價值性、審美性、實踐操作性和趣味性。我將剪紙教學設計成單元系列活動。經過多年的教學和實踐,學生的剪紙等美工作品多次在市、縣獲獎,收到了滿意的效果。現在談談我的體會。
一、激發學生的剪紙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使學生的剪紙技巧獲得發展,重要的是激發其興趣。興趣是學習活動的助推器。有了興趣,學生才會主動探索學習,才會主動運用感官去看、去動腦想、動手做,積極探索,這樣就能促進其剪紙潛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在剪紙教學中,我并不是采取強制性的教育方法來約束學生,因為這樣做不僅不會激發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相反會使學生感到壓抑、厭倦和畏懼。所以,我根據聾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采取不同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剪紙興趣,讓他們高高興興地投入剪紙活動,從而激發學生創造的欲望,真正做到關注學生的興趣點,并能適時適宜、機智巧妙地激發、引導學生對周邊熟悉事物產生興趣和探究欲望,讓教育目標與學生的興趣一致。
二、創造良好的剪紙環境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前提
剪紙雖然是以學生自發為主的一種活動,但是如果沒有適宜學生自主活動和自我表現的環境,學生就難以在活動中充分地發展。
1.物質環境是培養創造力的基礎。在學生剪紙時,要為他們準備工具和材料。通過適當的輔助材料的提供,激發學生的創造興趣,豐富主題情節,并引導學生剪出最高水平。
2.精神環境則為聾生營造一種輕松、自由,且利于交流的氛圍。在平時指導學生剪紙中,我常鼓勵聾生毫無拘束地表現自己的內心情感,重視每個聾生的個性及藝術創作,并及時給予贊揚,給予他們被認可的快樂,使他們在獲得經驗的同時,逐步形成良好的意識,使他們由此而更加喜歡剪紙活動,更富有創造的勇氣。
三、注重過程,循序漸進
在教學剪紙這部分內容時,最通常的流程是:欣賞作品——示范講解——學生操作——展示交流,因為美工類的作品太多地包含了技能的傳授。而示范講解的方法顯然是學生最易掌握的,學生也樂意這樣學,而且在自己操作的過程中只要對某些細節稍加修改就能得到教師的贊揚
1.準備工具和材料。剪紙雖名為剪,但在實際創作中,它是一種運用剪、刻、撕、染等技法相結合的平面造型藝術。剪紙工具規格越多、越齊,剪紙創作越快、越方便。
2.構思剪紙圖案。構思剪紙圖案涉及剪什么內容的問題。對于初學剪紙的聾生,我選用現成的簡單圖案。對于美術活動的小高手們,則要求他們盡可能自己設計圖案,力求創新、個性化。
3.剪刻圖案。首先確定剪紙成品的色彩基調。然后,把圖案覆蓋在選擇的紙上,將圖案的四角、周邊用膠水牢牢地粘在紙上,進行剪刻。剪刻時,要掌握一定的剪紙技巧和方法。從上至下;先中間后四周;先小后大;應柔則柔,應剛則剛,一氣呵成;能剪勿刻,連則勿斷。這些技巧和方法,不僅適用于整幅作品,而且適用于一幅作品的局部。同時,還要相互配合使用。
4.粘貼圖案。剪刻完,用膠水把圖案粘貼在背景紙上。注意四周的“留白”,一般左右對稱、上稍窄下稍寬。一定要小心和精心,不要把圖案“貼死了”,缺乏靈氣和動感,影響作品美觀。
四、適時指導,不斷提高學生的創作熱情
在剪紙活動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并以學生主體性的發揮為出發點和歸宿;運用各種指導方式,使他們有發揮積極性、主動性的機會。例如,在學剪窗花、花瓶時,沒有形狀花紋的限制,所以我不限制聾生進行創作,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剪。而有的剪紙作品需要在創造之前有一定的構思,這對于聾生來說就有一定的難度了。那么就必須善于發現和鼓勵聾生的點滴創作成果。對于每一張作品,我都加以肯定,遇到困難時,稍加指導,使他們重新獲得創作的熱情。教師的指導、幫助,使聾生發現了自己的長處,有助于打開再創作的思路。
多年的教學實踐與探索,我深有感悟:聾生雖然身體上不完美,但是這并不能阻礙他們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熱情。我會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繼續探討民間藝術創作的特點,將詩情畫意般的剪紙藝術創作在聾生中廣泛開展下去。我相信只要方法得當,這些遲開的花朵也能綻放出燦爛的迷人光彩!
參考文獻:
徐新榮.剪紙藝術進課堂:傳統民俗剪紙藝術傳承形式初探.[J].大眾文藝,2012(12).
(作者單位 秦皇島市特殊教育學校)
?誗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