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公安部公布全國懸賞通緝七名涉毒嫌疑犯,其中,對因販賣30公斤冰毒被列為A級通緝犯的張亮祖懸賞10萬元,對四名B級通緝犯各懸賞5萬元,另兩名疑犯各懸賞3萬元。
就在公安部發出通緝令的幾天前,四川省新龍縣公安局發布通緝令,懸賞通緝槍殺縣政法委維穩辦副主任的犯罪嫌疑人。對發現線索的舉報人、協助緝捕有功的單位或個人,當地公安機關將給予50萬元人民幣獎勵。
和地方懸賞的“大手筆”相比,公安部的10萬元懸賞似乎小氣了點。不過公安部并不“介意”,按照公安部發布的《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縣級以上的公安機關可以直接發布通緝令,“必要時,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發布懸賞通告”。
由于并無明確的“封頂”限制,各地方的賞金標準差異很大。例如,在經濟發達的江蘇省,賞金原則上控制在20萬元以內,還不到四川省新龍縣通緝令賞金的一半,但也留有余地,如果需要偵破的是在全國、全省有特別重大影響的案件,可根據實際需要適當提高賞金標準。
提高賞金標準的往往都是難案大案。比如2004年至2012年間,在江蘇、湖南、重慶多次持槍殺人的周克華案。周克華首次在重慶作案時槍殺一人,重慶警方懸賞2萬元緝拿。到了2012年,周克華第三次在重慶作案,又槍殺兩人,重慶警方將賞金提高到了50萬元。
隨著周克華在各地流竄作案,多地都發出過懸賞通告,昆明警方懸賞100萬,南京警方懸賞20萬,長沙警方在2009年~2012年每年都懸賞通緝周克華,賞金從10萬到30萬不等。
到了2012年8月,媒體算了一筆賬,這些賞金加起來達到了540萬元。“天涯論壇”的網友們不淡定了,求“組團”做賞金獵人平分獎金。但據《半島晨報》披露,周克華在重慶被擊斃之后,拿到獎金的是逛街時偶遇犯罪嫌疑人的一名女子,而且獎金總數只有60萬元。
其實,得出540萬元賞金的計算方式本身就不準確,沒有考慮重復或撤銷的懸賞。獎金原則上不會疊加,線索提供人只會拿到抓獲地警方和公安部提供的懸賞金。重慶女子提供線索后獲得的60萬元,就是重慶警方提供的50萬元和公安部提供的10萬元獎勵,其他地方的獎金和她就沒有一毛錢關系。
前文提到的新龍縣通緝令,雖然賞金高,但卻只能部署到新龍縣公安局的轄區內,如果超出范圍,就應當報請上級公安機關發布。若要面向全國通緝,省級公安機關應當請求公安部簽發B級通緝令,賞金不能低于一萬元,由申請省買單。
國內級別最高的A級通緝令由公安部主動發布,提供線索有功的單位或個人可以獲得公安部給予的不低于5萬元的獎勵。被稱為“中國頭號悍匪”、致28人死亡的張君,殺死四名同學的馬加爵,還有周克華,都曾經是公安部A級通緝犯。
公安部通緝令曾經只在《人民公安報》及《法制日報》上刊登,閱讀范圍非常有限。2004年,馬加爵的通緝令首次在中央電視臺公開。從3月1日,公安部發出A級通緝令,到3月15日晚,馬加爵在三亞市被抓獲,據《南方周末》統計,全國公安機關共接到有效線索1560條,線索給力是馬加爵能迅速落網的重要原因。
發動群眾力量正是設立懸賞通緝制度的初衷。據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何家弘回憶,上世紀80年代以前是沒有懸賞的,“公眾給偵查機關提供線索,一直以來是靠覺悟,靠治安積極分子。”但是后來社會情況發生了變化,“光靠覺悟效果不明顯”。1983年“二王”持槍搶劫殺人案震驚全國,當時,通訊條件差,公安裝備落后,遲遲抓不到兇犯,經黨中央批準,公安部發布了新中國第一份懸賞通緝令。“二王”最終在江西廣昌被擊斃,提供重要線索的廣昌縣民政局干部劉建平不僅被授予“治安模范”稱號,還兌現了1000元獎金。
賞金是不能賴賬的。據《民主與法制》報道,2003年湖北發生了特大持槍搶劫運鈔車案,湖北警方懸賞20萬元向群眾征集線索。嫌疑人謝先榮在潛逃13天之后就被擊斃。但提供線索和協助破案的八名群眾獲得的獎金總共只有6萬元,原因是公安機關認為,這些線索雖然有價值,但并非直接導致破案。不過最終官司打到法院,公安部門還是主動支付了20萬元賞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