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余額寶7日年化收益率第一次跌破5%;6月,余額寶7日年化收益率跌到4.5%以下。其他互聯網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幾乎都在下滑,這些曾經生機勃勃的“寶寶”們,似乎集體生病了。
不論余額寶、百度百發、理財通還是各種各樣的“寶寶”們,本質上都是貨幣基金。根據第三方財經數據公司Wind的最新報告,今年1月到5月,國內全部貨幣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均值分別為5.60%,5.27%,4.54%,4.49%和4.20%,逐級下降的趨勢十分明顯。
不論力推各種創新金融產品的互聯網公司,還是被搶走了飯碗的傳統金融行業,對于“寶寶”們未來如何生長的觀點雖然不一致,但有一個共識,即高收益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
這些互聯網理財產品和它們背后的貨幣基金的本質,就是把網民們的錢匯聚在一起用來投資短期貨幣工具,如國債、央行票據、銀行定期存單、同業存款等。說得再簡單一點,就是銀行也缺錢,你拿著三萬、五萬去存,它根本懶得理你,隨便給你一個定期利率就把你打發了;如果你拿著三億、五億去存,就可以和他坐下來砍砍價了,讓他給出一個比定期存款還高的利率。
想必看到這里你就明白了,什么時候“寶寶”們收益率最高?當然是銀行最缺錢的時候。隨著市場資金流動性的改善,銀行不鬧錢荒,這些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雖然“手里”依然握著大把的現金,但和銀行的議價能力卻在不斷降低。而且當年余額寶一家獨大時,是銀行排著隊找它借錢,現在每家互聯網公司都圈了一大筆錢,未來,很可能是大家排著隊找銀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