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每日經濟新聞》6月24日報道,證監會最近預披露12家企業中,擬登陸創業板的浙江唐德影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唐德影視)格外引人注意。在該公司的股東名單中,范冰冰持有128.99萬股,占比2.15%;趙薇持有116.99萬股,占比1.95%;張豐毅持股57.01萬股,占比0.95%;霍建起持股44.99萬股,占比0.75%。隨即引發了新一輪關于明星股東的種種猜想與推測:明星股東能賺多少錢?影視公司能獲得多少好處?明星參股有沒有問題?
靠譜地講,明星股東堪稱我國最賺錢的職業之一。福布斯中文版近日就對中國的25位明星股東進行了盤點。其中馮小剛、張紀中、黃曉明、李冰冰、任泉、張涵予、陳思誠等華誼兄弟的股東們就賺得盆滿缽滿。按華誼兄弟每股28.58元的發行價格,2007年明星們買入的股票收益率高達50倍;2008年買入股票的收益率也有9.5倍。
傳說中的億萬富翁也很快屹立在造富大潮的潮頭。曾經的華誼“一哥”黃曉明在2008年以三元每股的價格購入了180萬股華誼兄弟股份。2009年10月30日華誼兄弟上市,黃曉明持有的股份價值暴增,到原始股解禁之時,黃曉明的持股市值達到了1.1億元,由此順利跨入億萬富翁行列。

與此相似的是,“甄嬛娘娘”孫儷作為海潤影視旗下簽約演員,也是公司第四大股東,持有海潤影視202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2.6%。海潤影視一旦借殼上市成功,孫儷預計將有億萬身家。
顯然,影視公司的原始股不是想買就能買的。對于輕資產、高風險的影視公司來講,大牌明星、導演這樣的人力資源是核心競爭力,這就決定了影視公司股票的性質。尤其是華誼這類創意型公司,更需要用股權激勵的方法留住一干大牌導演、明星、制片人,讓他們的才華與靈感源源不斷地為公司的利潤服務。
然而,籠絡人心這副藥也有不靈的時候。
首先是明星股東往往獲得了超出其股權的影響力,比如2011年葛優的出走就導致華誼股價連續五個交易日下跌。有人評價道:“喜劇之王葛優一離開,華誼兄弟就‘悲劇’了。”2012年,馮小剛沒事在微博上抒發了一下小情緒“想和電影分手”,雖然華誼高層第一時間出面澄清,但網友的評論還是讓華誼股價連續下降了1.19%。按照計算,馮導這一條微博讓華誼股東足足賠了3.2億元。
其次,股權激勵對明星的誘惑越來越弱,華誼原始股解禁之后,一干藝人紛紛選擇減持套現。華誼兄弟的股價應聲大跌,而且對公司的形象帶來了非常負面的影響。
明星股東的紅紅綠綠之間充滿變數,其間無數資本翩翩起舞。然而繁榮景象之下,還潛藏著不那么紅火的數據—目前中國2/3的電視劇無平臺可播,70%的電影拷貝存在庫房。不過沒有關系,中國的電影產業可以自豪宣稱,我們只用了三成功力就取得了如今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