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關于中國國產航母的消息與傳聞虛實難辨,多家西方媒體“披露”中國新航母的配置與戰力。其實,除了媒體,美國軍方也在密切關注中國新航母,并已積極準備“應對之策”。據悉,美軍正加緊為B-1轟炸機測試新型反艦導彈攻擊大型艦艇。美軍已在東海周邊部署這種轟炸機,還將派出MQ-4C“人魚海神”無人偵察機對其進行情報支援。美軍意圖是在東海構建空中反航母打擊群,以對付中國航母。
臆測中國航母拒止東海
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11月號報道稱,權威的造船工業界消息來源告訴漢和,江南造船廠建造的第一艘航母的基本特征,依然是常規動力,并非核動力,但采用了蒸汽彈射,固定翼預警機可以上艦,其戰斗力、遠航能力會大大高于遼寧艦。
有軍事學者認為,一旦中國航母配備彈射器,殲-15艦載機的潛能將被徹底釋放出來。西方媒體報道稱,殲-15的整體作戰能力與美國海軍F/A-18“大黃蜂”艦載機不相上下,不僅能掛載“霹靂”-8型和“霹靂”-13型空對空導彈,還可裝備射程超過100公里的“鷹擊”-83K空射反艦導彈。有分析指出,配備彈射器的大型國產航母一方面可為殲-15提供起飛助力,另一方面還可支持固定翼預警機的部署,中國航母編隊的作戰半徑也將因此得到大幅拓展。
日本《產經新聞》臆測稱,目前東海局勢已逼近“臨界點”,如果中國海警船的行動受阻,中國海軍就可能介入,而航母對敵方??樟α康耐匦Ч苊黠@。因此,中國航母巡航東海或許為期不遠,“捍衛東海島礁可能成為北京賦予中國航母的一項重要任務”。中國航母能發揮前線指揮所的功能,將??哲姷淖鲬鸢霃酵卣辜s200海里。中國艦隊可以依靠航母的空中力量,阻截攜帶反艦導彈的敵機,并攻擊對中國沿?;貥嫵赏{的艦艇。這意味著解放軍可以打一場高科技條件下的海上局部戰爭。
給B-1轟炸機配導彈打航母
美國《全球安全》雜志聲稱,東海問題被美軍視為“重要安全問題之一”。外媒分析,美國雖然并未明確表示會介入中日東海爭端,但暗中有所動作。據美國《空軍時報》報道,美軍從阿富汗撤出后,此前以阿富汗戰場為主要任務區的B-1轟炸機沒有撤回美國本土,而是直接奔赴西太平洋地區進行部署,東海是它們新的任務區之一。B-1轟炸機從關島安德森基地起飛,無需空中加油,其作戰半徑就可覆蓋中國周邊海域。
據日本《外交學者》雜志指出,B-1戰略轟炸機是美國空軍在冷戰末期開始使用的“空戰老將”,也是美國空軍轟炸機的主力。如今,通過不斷的改進升級,B-1轟炸機能掛載多款空地精確制導武器,不僅能對地面部隊提供火力支援,還具備強大的反艦作戰能力。美軍還專門為B-1開發了新型反艦導彈,具備精確打擊能力,能在飛行途中根據目標的動向調整航向,由此使其具備攻擊海上移動目標的能力。
據悉,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為美軍開發的新型遠程反艦導彈最近剛剛進行了試驗。美國空軍的一架美B-1轟炸機發射了遠程反艦導彈,并最終命中目標。
據裝備B-1轟炸機的美國空軍第28轟炸機中隊飛行指導員凱爾·施萊溫斯基透露,在洛·馬公司為美軍開發新導彈的同時,美軍也在西太平洋上空實施了投擲反艦導彈的演習,這顯示西太平洋的某些海域已被美軍視為B-1轟炸機的假想作戰區域。在某種意義上說,該轟炸機已成為美軍針對東海的首支反航母作戰力量,其矛頭直指中國航母。
加緊構建反航母打擊群
美國《防務新聞》認為,將駐阿富汗的B-1轟炸機直接調往東亞地區,對于美國來說是一種比較劃算的介入東海的方式。需要指出的是,B-1隱身突防能力存在不足。在擁有成熟防空系統的對手面前,它難以抵近偵察并發動攻擊。為此,美軍正在加緊MQ-4C“人魚海神”無人機的測試飛行。該機采用下單翼布局,機身長約13.4米,翼展接近40米,幾乎與波音757客機相當。良好的空氣動力設計使該型無人機可以在1.8萬米高空持續飛行24小時。另外,“人魚海神”的飛行高度高于大多數現役艦艇防空武器的射高也是一大優勢。
9月17日夜至18日晨,MQ-4C無人機首次完成橫穿美國的飛行任務。據美國海軍方面透露,“人魚海神”計劃在2017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之后它將與有人駕駛的P-8“海神”反潛巡邏機形成“高低搭配”的格局,可以對大面積海域實施長時間不間斷監控。據分析,美軍極有可能將MQ-4C海上無人偵察機首先派往關島,對B-1進行支援。美國國防部有關人士透露,美軍已在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建設了相關設施,以部署這種無人偵察機。
日本共同社指出,MQ-4C無人偵察機的特長是對海上目標進行搜索和定位。美軍將這種飛機部署到東海,可與B-1轟炸機組成空中反航母打擊群。“數架美MQ-4C無人偵察機協同,就能將中國周邊的廣闊海域盡收眼底”。除了水面戰艦,它還能捕捉潛艇的行蹤。美軍稱,新部署的裝備旨在制約“海上活動范圍日益擴大的中國軍隊”,其目標直指中國航母艦隊。這說明,美軍正在完善反航母打擊群,與擁有反潛巡邏機的日本合作,在必要時讓日本自衛隊為美軍轟炸機提供有關中國艦隊的情報。
綜合摘自《參考消息》、《上海譯報》、《新民晚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