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太平洋洋面上,比爾·彭寧頓中校駕駛著他的美國海軍P-8“海神”巡邏機一個俯沖下到了500英尺(約合150米)的低空,靠近了日本南部沿海一艘不明身份的船只——在這架由波音737大幅改裝而成的飛機的后部,機組人員將包括雷達、全球定位系統(GPS)和紅外相機在內的大量偵察設備對準了上述船只。
這架P-8“海神”巡邏機是去年12月以來美國向位于沖繩的嘉手納空軍基地派出的六架P-8巡邏機中的一架,派遣P-8是美國“重返亞洲”戰略的一部分。這次只是演練:目標是一艘新加坡的貨柜船,P-8巡邏機呼嘯而過之后并沒有拋下浮標。設計這種巡邏機是為了追蹤一種更加難以捉摸、具有潛在危險的獵物:中國潛艇。
沖繩是美國“重返亞洲”戰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為它位于東海上中日領土爭端地區附近。沖繩還有距南海最近的美軍基地。在南海,中國與美國的另外一個盟友菲律賓存在領土爭端。沖繩還靠近一個主要咽喉要道——宮古海峽。美國官員稱,中國潛艇近年來一直利用宮古海峽進入太平洋。
美國《華爾街日報》文章指出,P-8是為取代部署在沖繩的老式螺旋槳驅動的P-3“獵戶座”巡邏機。當初研制P-3的目的是用來搜尋蘇聯潛艇,這種飛機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一直在服役中。P-8可投放并監測最多64個“聲吶浮標”,是P-3的兩倍。然而,盡管速度、巡邏范圍、聲吶浮標技術均有所提升,但P-8巡邏機依靠的仍然是冷戰時期的基本反潛技術。水下獵潛大戰受制于大海的深不可測,一半靠科技,一半還要靠直覺。
無論是衛星還是雷達都不能偵察到水下物體。獵捕潛艇的最有效方式依然是使用聲吶設備捕捉引擎聲音,或者是使聲波(或脈沖)傳遞至水下潛艇的金屬制外殼上,捕捉反彈回來的信號。P-8還可以和監控潛艇基地的衛星協作,海底麥克風可以聽到往來的潛艇以及水面船只的聲音。一旦探測到潛在目標,P-8就會投擲聲吶浮標,然后在上方盤旋收集浮標傳輸的數據。這些數據會出現在位于飛機后部的一個屏幕上,由海軍空勤組羅伯特·皮拉斯這樣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數據分析。皮拉斯接受過識別中國潛艇聲音特征的培訓。在P-8剛剛完成一次出行后,他站在飛機的后部說:“如果前方有潛艇并且位于聲吶浮標范圍內的話,我就能找到它;可以說這是一門藝術,因為你可能兩次追蹤同一艘潛艇,它兩次發出的聲音都是不同的;培訓和直覺非常重要。”
美國《華爾街日報》文章說,直到最近,發現中國潛艇還是一件相對容易的事情。許多中國潛艇當時還是老式的柴油動力潛艇,每隔幾小時就會浮出海面“透氣”,開動引擎為電池充電,而此時就可能被監視系統發現。然而,中國和西方的軍事專家稱,近些年來,中國在消除柴油動力潛艇噪音方面取得了進展,許多柴油動力潛艇使用了新技術,能夠長時間依靠液態氧運轉發動機,而無需浮出海面。知情的美國官員稱,2006年,中國的一艘柴油動力“宋”級潛艇在美國“小鷹”號航母的魚雷射程內浮出水面,而未被提前發現,此事令美方官員感到震驚。該官員說,中國現在已擁有一些靜音性非常高的潛艇,這使美方的偵察工作變得更具挑戰性,如果不是非常敏銳,很難發現中國潛艇。
自“小鷹”號航母事件后,美國加強了反潛巡邏。但中國和西方的軍事專家稱,中國也部署了大量艦船、飛機和導彈,似乎意在阻止美國軍方監視中國海岸附近水域。
去年11月,中國在東海劃設了一個防空識別區,警告稱將對未預先表明身份而進入防空識別區的飛機采取“防御措施”,但沒有指明具體是什么措施。
很多美國官員目前擔心中國可能在南海劃設一個類似的防空識別區,不過中國政府近幾個月一再表示沒有這樣的計劃。一些美方官員認為,中國最終的目的是將南海變成其潛艇的一個安全港,就像冷戰時期蘇聯的潛艇堡壘一樣。如果中國的飛機和水面艦船能夠使美國的反潛艇部隊無計可施,中國潛艇將能在自己的海岸附近安全巡邏,并神不知鬼不覺地駛入太平洋的更深海域。(知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