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槍支暴力在美國已成“家常便飯”和“流行病”。上月25日,華盛頓州馬里斯維爾·皮爾查克中學新生杰林·弗里博格在學校餐廳內開槍,打死一名女學生,打傷4名同學。該血案是今年至少第50起校園槍擊事件。
在同學和熟人眼里,弗里博格人緣好,喜歡體育運動,性格開朗,因而對他開槍行兇感到不可思議。一周前,學校舉行返校日活動時,弗里博格還被選為“王子”。不過,弗里博格過去數月乃至行兇前一天在社交網站上留言,顯露出憤懣和沮喪情緒。一名學校官員和一名受傷女學生的朋友說,弗里博格近來追求一名女生,但是遭拒絕,對方看上了他的堂兄弟或表兄弟,于是爆發“圍繞女孩兒的爭斗”。不過,警方仍在調查弗里博格的確切行兇動機。他們在現場找到一支“貝雷塔”式10毫米口徑手槍,據信為兇器。
雖然強化槍支管控的呼聲長年來在美國未曾停歇,槍支暴力仍屢見不鮮。2012年12月14日,一名槍手在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學射殺26名師生,震驚美國,嚴控槍支呼聲再次高漲,校園槍擊血案陰影卻未消散。支持嚴控槍支的組織“平安城鎮”統計,桑迪胡克小學血案后,美國又發生87起校園槍擊事件,其中今年就發生50起,包括馬里斯維爾·皮爾查克中學槍擊案。這些槍擊事件包括槍殺、自殺和誤擊。
“我們必須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是文明國度嗎?”美國作家、前任總統比爾·克林頓的政策顧問埃里克·劉說,在一個文明國度,每年超過3萬人死于槍下。槍支暴力在美國校園乃至社會“實際上已經司空見慣”,成為經年不息的“流行病”,這是“悲劇”。(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