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來看,女性從政根本不是什么新鮮話題,但過去20年來,一股平靜的、未被人察覺的潮流已經把女性推向了更高的公共領域:自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超過30位女性成為政府的首腦。
全球各地區中,就民選產生的現任女性國家元首而言,拉丁美洲最為集中,數量居首位。除了巴西總統迪爾瑪·羅塞夫連任外,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德基什內爾2007年當選,哥斯達黎加總統勞拉·欽奇利亞2010年當選,分別在各自國家的政壇開創女性當政先河。
東方的女性領導人,看上去并不強勢,但骨子里卻有著極強的韌性,懂得用女人天生的柔性氣質去應對一切棘手的問題。韓國總統樸槿惠上臺以來最突出的外交成績在于,密切韓中關系的同時維持了與美國的友好關系,抵擋住日本的外交攻勢,原則性強,柔中帶剛。樸槿惠在海外的亮麗表現,也直接提升了其國內的支持率。
不可否認,能登上權力巔峰的女人,都是有野心的,美國的土壤似乎更容易培養像希拉里一樣的女強人。盡管距任滿還有兩年多,奧巴馬的第二任期已被多數美國人視為“失敗”,很多人將目光投向2016年,而希拉里幾乎在所有民調中都被視為下一個最可能入主白宮的人選。如果從曾經的“第一夫人”升級為“第一女總統”,這個國家也可能在她的帶領下,沿著另一條沒有人走過的道路前進。
德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在“最具權力女性排行榜”中,默克爾當仁不讓地成為“大姐大”,在出任德國總理8年之后,她的支持率竟然還能高達70%,現在她第三次登上總理寶座,即將超越撒切爾的11年任期,成就屬于默克爾的新傳奇。執政八年來,德國失業率從上任之初的11.7%降至目前的6.8%。她最大的功績無疑是成功遏制住了歐債危機。 (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