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疑,有利益流動的地方,就能吸引更多金錢。
這是一種經濟規律,所以有了二八定律這樣非平衡性現象。20%的人或者地區,控制并享受著80%的資源或者收入。
越來越多的歷史學家、經濟學家都認為非平衡性現象,往往是推動一個社會前進的原動力。由于非平衡現象存在,所以會有社會差異、會有嚴重的矛盾沖突,這才會帶來社會前進的驅動。所以一定程度上的非平衡,或許孕育著前進的希望。
我們都在期盼著呼喚著社會的和諧,但不和諧的狀況還是大面積存在。例如房地產行業十余年發展,少數的個體和企業所占據的巨大社會資源和他們在短期之內所創造的巨大收益,以及隨之產生的社會憂慮;例如中國足球,吸引了如此巨大的社會關注,卻得不到相應的社會資源支持,隨之激發的強烈社會反感。這兩種不和諧的社會現象,在中超卻完整合流。
幾年前,房地產資金一度的高度密集,中國足球卻現谷底境遇,兩種行業境況完全相反。而很大程度上,這種極大的反差,反倒可能是房地產和足球在中國實現結合的理由。因為彼此的短缺和需求,恰恰能夠互補。房地產企業曾經占據了大量社會資源,所以需要通過社會公益事業來提升其美譽度,足球占據了大量的眼球,卻需要得到來自社會其他領域的投資,來減緩其經營上的壓力。
其實早在2011年7月,萬達冠名中超聯賽之后,中國足球可以用“中國房地產足球”進行重新定義。而到了2014年,16家中超俱樂部都是房地產企業或者房地產為主的企業作為主投資方,這樣的場景在任何職業足球聯賽環境中都極其罕見。
從很多房地產行業觀察者角度看,恒大、富力和萬達之間,在投資足球的過程中,做出不同的選擇,很符合這些不同房地產行業的現狀。中國超大規模的房地產企業,半數發源于華南地區,像富力與恒大,包括萬科、碧桂園這些未曾涉足足球的企業,起步時間不同,經營業績不一,但彼此之間有著很強的行業默契,從經營模式到市場營銷策略,都能夠做到彼此配合,遵守行業準則,整體經營風格上也比較踏實。像恒大、富力選擇的是個體俱樂部。萬達介入時,氣勢似乎更磅礴。這當然和王健林得到的政府支持有關,也符合萬達的企業文化。
恒大的高調,都集中在個體策略上。整體戰略上,恒大作為企業,仍然謹慎。而萬達在其房地產主業的經營上,近年來業績并不如華南地區的同行。萬達屬于自持物業,近年所綜合開發的萬達影城和索菲特酒店等項目,影響力大,占據的資源素質一流,不過據房地產媒體人士分析,這些并沒有帶來理想的現金收入。投資足球,像恒大、富力這些房地產品牌,實現了短期內的高速品牌升級,然而升級到一定高度,效益遞減,投資規模自然會下降。恒大這兩年的投入,已經不比最初那樣瘋狂。
資本不可能憑空而來,投資足球絕不是做善事。投資谷底的中國足球,可能具備投資二分出產八分的奇效,但這種奇效的“春藥”作用,也會有自己的瓶頸期。隨著房地產行業在調控下降溫,中國職業足球不可能完全依賴于房地產企業短期巨額投入,像2014年中超16支球隊全部由地產商贊助的行情,也許會隨著“BTA”(百度、騰訊、阿里巴巴)之一的馬云加入而另起變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