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俊明
(烏蘭察布市路政管理支隊,內蒙古 烏蘭察布012000)
目前我市區的小河大道、石森路等幾條瀝青路面就出面了龜裂等才運行幾年就出面了龜裂等病害,不得不進行翻修罩面,使用性能也大大降低,達不到設計的要求。 依據施工經驗瀝青路面的早期損壞經常與使用的材料不好、壓實度偏低、級配變異性大、排水設計不合理等有關。 要充分發揮瀝青路面的優點,必須有良好的施工品質作保障。
1.1 瀝青
瀝青是瀝青混凝土的主要組成材料之一,瀝青在混合料壓實過程中將各種礦料組成的穩定骨架膠結在一起,優質瀝青是保證瀝青面層具有較好的使用性能和較長的使用壽命的前提。施工時必須按設計要求選用含蠟低的瀝青,現有研究認為瀝青中蠟的存在,在高溫時會使瀝青容易發軟,導致瀝青路面高溫穩定性降低,出現車轍。 同樣,在低溫時會使瀝青變得脆硬,導致路面低溫抗裂性降低,出現裂痕,此外,蠟會使瀝青與石料的粘附性降低,在有水的條件下,會使路面石子產生剝落現象,造成路面破壞,更嚴重的是,含蠟瀝青會使瀝青路面的抗滑性降低,影響路面的行車安全.嚴格按檢驗批,對進場瀝青進行抽驗.瀝青必須按品種/標號分開存放.除長期不使用的瀝青可放在自然溫度下存儲外, 瀝青在儲罐中的貯存混度不宜低于130℃, 并不得高于170℃.桶裝瀝青應直立堆放,加蓋苫布。
1.2 礦料
瀝青面層礦料包括粗集料、細集料和填料,占瀝青混合料總量的95%左右,在瀝青路面中起到負荷的作用。 礦料的質量及其物理性能直接影響路面的質量,礦料的指標必須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
瀝青路面所采用的瀝青混合料應在拌和廠(場)拌制,在拌制前應根據室內配合比進行試拌,以確定適宜的瀝青用量,拌和時間及加熱和出廠溫度確保瀝青混合料的質量。瀝青混合料拌制時應根據配料單進料和拌制,嚴格控制各種材料和瀝青混合料的加熱溫度,拌和后混和料應均勻一致,無花白,粗細料分離和結團成塊現象,每班必須抽樣做瀝青混合料、礦料級配組成的瀝青用量試驗,若不符合要求及時調整。
3.1 瀝青面層鋪筑前, 清除干凈基層上雜物, 然后檢查基層路面厚度、密實度等。 對于基層中存在的松散、坑槽應修整。
3.2 澆灑透層或粘層瀝青。 為使面層與基層粘結好,在面層鋪筑前4~8h,在粒料類的基層表面灑布透層瀝青,用量為1.0~1.2kg/m2。 若基層為舊瀝青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則在面層鋪筑之前,在舊路面上灑布一層粘層瀝青。
3.3 攤鋪瀝青混合料。 瀝青混合料攤鋪機攤鋪的過程是自動傾卸汽車將瀝青混合料卸到攤鋪機料斗后,經鏈式傳送器將混合料往后傳到螺旋攤鋪器,隨著攤鋪機向前行駛,螺旋攤鋪器即在攤鋪帶寬度上均勻地攤鋪混合料,隨后由振搗板搗實,并由熨平板整平。
瀝青混合料面層碾壓通常分為初壓、復壓和終壓三個階段。 碾壓要有專人負責,并在開工前對壓路機司機進行培訓交底。
4.1 初壓施工
初壓要注意壓實的平整度。由于瀝青混合料在攤鋪機的熨平板前已經過初步整平壓實, 而且剛攤鋪的混合料溫度較高, 常在140℃左右,因此,只要較小的壓實功就可以達到較好的穩定壓實效果。通常用6~8t 的雙鋼輪壓路機或6~l0t 振動壓路機前進時(關閉振動裝置)以2km/m 左右的速度碾壓2~3 遍, 一般不采用普通輪胎壓路機進行初壓。初壓溫度125~145℃,低溫施工時還要高5~10℃。碾壓時驅動輪在前靜壓勻速前進,后退時沿前進碾壓時的輪跡行駛并可振動碾壓。 也可用組合式鋼輪-輪胎壓路機(鋼輪在接近攤鋪機端)進行初壓,前進時靜壓勻速碾壓,后退時沿前進碾壓時的輪跡行駛并可振動碾壓。 初壓后檢查平整度、路拱,必要時予以修正。 如在碾壓時出現推移,可待溫度稍低后再壓,如出現橫向裂紋,應檢查原因并及時采取糾正措施。
4.2 復壓施工
復壓是壓實的主要階段,其目的是使混合料密實、穩定、成型,因此,復壓應在較高的溫度下并緊跟初壓后面進行,復壓期間的溫度不應低于120~130℃。 通常用雙輪振動壓路機(用振動壓實)或重型靜力雙輪壓路機和16t 以上的輪胎壓路機先后進行碾壓,也可用組合式壓路機、雙輪振動壓路機和輪胎壓路機一起進行碾壓,碾壓方式與初壓相同,碾壓遍數參照鋪筑試驗段時所得的結果確定,通常不少于6 遍。
4.3 終壓施工
終壓是消除輪跡、缺陷和保證面層有較好平整度的最后一步。 由于終壓要消除復壓過程中面層遺留的不平整, 又要保證路面的平整度,因此,瀝青混合料也需要在較高但又不能過高的碾壓溫度下結束碾壓。 終壓結束時的溫度不應低于90℃。 終壓常使用靜力雙輪壓路機并應緊接在復壓后進行,碾壓遍數為2~3 遍。
瀝青表面處治路面是指用瀝青和集料按層鋪或拌合方法施工、鋪筑厚度不大于3cm 的一種薄層路面。瀝青表面處治應采用層鋪法進行施工,用層鋪法施工的結構層強度構成屬嵌擠類,即路面的強度和穩定性主要依靠集料顆粒之間相互嵌擠所產生的內摩阻力,而粘結力則起著次要的作用。
(1)在清掃干凈后的基層上澆灑透層瀝青,在透層瀝青充分滲透或在已作透層或封層并已開放交通的基層清掃后澆灑瀝青, 有空白、缺邊及澆灑不足處立即用人工補灑。
(2)施工中分段搭接,縱向寬度為1~1.5m;橫向分幅澆巴時搭接寬度宜為10~15cm,澆灑第二、第三次瀝青搭接縫應錯開。
(3)澆灑瀝青后立即散鋪石料,用料數量按規定一次散足,并及時掃勻,厚度一致,不就露瀝青。
(4)散鋪一段石料后立即用6~8T 雙輪壓路機或輪胎壓睡機碾壓3~4 遍,碾壓時分別從路兩邊移向路中心,每次輪跡重疊30cm。
(5)雙層式及三層式瀝青表面施工要求與上相同,但應分別增多一次和兩次灑油、撒料與碾壓。
本文結合某公路采用的瀝青路面施工實例,探討瀝青路面施工中原材料的質量控制、瀝青混合料拌和、攤鋪以及碾壓的施工技術措施,提出瀝青路面的標準施工方法與施工質量控制要點,可為瀝青路面施工提供參考實例。
[1]陳杰.淺談公路瀝青路面施工的質量控制措施[J].科學之友,2010,23(04):31-33.
[2]張碩.談公路瀝青路面施工的質量控制措施[J].中國集體經濟,2010,26(09):101-103.
[3]姜林,鐘志明.瀝青路面施工技術研究[J].建設科技,2008,21(1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