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婷
【摘 要】自古有“珠還合浦”的美麗傳說,南珠因其光澤持久、瑰麗多彩、細膩圓潤享譽全世界,其產業價值不可忽視。隨著時代的發展,新環境下的南珠文化的產業特點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如何在新形勢下提升南珠的產業價值,促進北海市地域特色經濟的高效發展成為本課題的研究重點。
【關鍵詞】南珠文化;技術創新;旅游產業;人才
0 引言
優秀的文化是國家提升軟實力和競爭力的基礎支撐,有利于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同時還能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對地區而言亦是如此,大力建設特色文化,可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提高當地綜合實力,并且還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在當前新環境下,文化應改變傳統方式,賦予時代意義形成產業,才能有更進一步的發展。但我國文化產業總體水平偏低,存在很多不足,如規模小、缺少知名品牌、人才資源短缺等,對此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在此以南珠文化為中心內容,分析了其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
1 南珠文化產業現狀
南珠被譽為“海水珍珠的皇后”,在我國歷史悠久,自秦漢時期便已有之。廣西北海是南珠的主要產地,也是養殖加工中心,合浦縣更是被贊為“中國海水珍珠第一村”。所謂“西珠不如東珠,東珠不如南珠”,在西漢時期,南珠已被用做貢品,因當時合浦為郡,故稱“合浦郡御珠”。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合浦南珠已形成一種特殊的文化產業,在我國海洋文化產業中占據著重要地位。
北海合浦之所以能形成南珠文化產業,首先在于地理環境和自然環境適宜,能夠產出大量南珠;其次,南珠除了藥用價值,還具有裝飾欣賞、護膚美顏等功能,其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尤其不可忽視。另外,我國的珍珠產量雖居世界前列,但由于出售的多是未加工或初級加工的產品,所以產值并不高。基于南珠如此多的價值,應進行科學養殖、深度加工,進而擴大規模形成產業。進入新世紀以來,科技文化的作用日益突出,是國家繁榮富強的重要支撐。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后,國際競爭壓力陡增,此時我國更應深度挖掘本民族文化,同時吸收外來文化,促進民族文化在當前時代的進步。
南珠文化產業是人們對南珠認識、開發、利用過程中積累的全部物質和精神成果,通過人們對南珠的思想觀念、意識、生活方式等體現出來,涉及珍珠科技、珍珠文化、珍珠旅游、珍珠藝術等多項產業經營活動。
2 南珠文化的產業特點
2.1 傳統特點
指自秦漢時期到解放前夕這段時間,其特點可體現為以下3點:
1)因采撈過度,天然資源日益稀少
古時南珠多用于進貢,后漢已經盛產,至明朝合浦南珠達到開采的鼎盛期,在弘治十二年,共采捕天然珍珠800kg。而珍珠自然形成需要很長時間,因過度采捕,自然珍珠資源被嚴重破壞,以至于“采集千百螺,罕見其一”,“采珠太頻,則其生不繼”。
2)由于加工不科學,浪費貝母資源
受科技條件限制,古代的南珠采捕加工工藝缺少科學性。如采捕之后,將珍珠置于坑中,直到珍珠貝腐爛才取珠淘凈,使得大量天然貝母資源被浪費掉;加工工藝以打孔串珠為主,因是人工打孔,容易偏移,以至于珍珠減值。
3)天然珍珠質量較好
古代多是天然采珠,珍珠在海中自然生成,品質較高且污染少,其光澤持久、瑰麗多彩、細膩圓潤,有極高的價值。
2.2 新環境下的特點
1)人工養殖,規模擴大
1965年合浦養殖場人工培育貝苗成功,很快人工養殖便替代了傳統的捕珠方式,產量大幅增加。當時生產關系的調整,使得“蛋民”不再是出苦力的采捕者,而成了農民中相對富裕的一部分,甚至成為珍珠企業家。另一方面,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2)質量下降,效益滑坡
物以稀為貴,隨著產量的增加,珍珠的珍稀性有所減弱,價格也開始下跌。加上制度不健全、管理不科學,技術落后、市場狹小,以及海洋環境惡化等因素,南珠質量也出現了問題,直接導致其效益降低。
3 新環境下南珠文化產業的發展策略
3.1 深入挖掘其文化價值
廣西沿海地處南亞熱帶,海域污染輕微,水質潔凈,天然餌料豐富,為珍珠貝的生長私繁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南珠的歷史、文化、品質樹立了北海這座城市品牌形象,其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城市現代化發展提供了新動力。因此應深入挖掘,以提升本土文化價值。“珠還合浦”是歷史上著名的典故,不但在《后漢書》、《牡丹亭》、《聊齋志異》等經典中被引用,更有“聞到牂江空抱珥,年來合浦自還珠”、“盈尺青銅鏡,徑寸合浦珠”等詩句流傳,現在用來表示人去復還或物失復得。另外,很多珠母池、古建筑都與南珠文化密切相連,可通過這些實物探索其更多文化價值。
3.2 加大產業研究力度
1)養殖產業
南珠生產現在多為人工養殖,經過多年發展,北海合浦在此方面取得巨大成就。養殖面積有1000多公頃,專業養殖場數百個,且有眾多的科技人員和從業人員,現已形成150多個珍珠系列產品。通過網絡與國內外多家企業聯系,能創造出上億元的產值。
2)加工產業
北海養殖產業多以私人集群式的生活模式為主,珍珠加工產業成為珍珠最終面向市場的關鍵環節。珍珠類消費產品的豐富化使得相關的加工產業的變的更加多元化。由珍珠使用功能引申出來的相關產品有:珍珠粉、珍珠面膜、珍珠護膚品等周邊產品。這類產品不僅給加工企業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帶動珍珠養殖產業的需求,增加附加值。
3)旅游產業
從北海的資源稟賦而言,北海地處亞熱帶海洋地區,有特色的海洋資源。現階段,北海最具特色的仍然是海灘旅游資源以及海產品的加工,發展旅游業是對特色海洋資源最直接的利用。珍珠產業鏈條的循環效應,使養殖產業、旅游產業都得到了相互促進,并提高了社會就業崗位,穩定社會秩序。如可重建還珠廟,以及大士閣、海角亭的修繕等,以增加其旅游價值。
3.3 完善產業鏈,加強技術創新
政府應創造條件,大力發展南珠配套支撐產業,完善南珠產業鏈,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可借鑒國外經驗,如建立產業園區,吸引企業進駐,并重點扶持幾個龍頭企業,令其與其他中小企業形成有規模的南珠產業集群。與此同時,還應創新招商引資環境,激發企業活力。文化產業的進步需要有技術的支持,因此,南珠文化產業要想進一步升級,必須加強科技創新。如使用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并著力解決珍珠的環境惡化等問題。
3.4 加大資金投入,培養產業人才
南珠文化產業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引導扶持,為此必須加大各種資金技術的投入,只有以此為基礎,才能完善設備、提高工藝,創造良好的生產加工環境,從而帶動產業發展。在當前科技時代,人才是競爭的關鍵,這就要求必須培養一支高學歷、高素質,且熟悉珍珠養殖、加工的人才,另外還包括管理營銷人力資源、產品設計、首飾雕刻等多方面都需要大量人才。
4 結束語
南珠文化產業有利于帶動合浦當地的經濟、文化發展,在當前新形勢下,應加強對其各方面的深入研究,包括歷史文化價值、藝術美學價值等,明確其價值取向。并采取有效措施打造南珠品牌文化,提升產業價值。
【參考文獻】
[1]熊正德.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戰略思考:基于文化軟實力視角[J].湖南大學學報,2013,20(5):109-110.
[2]胡惠林.關于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的思考[J].東岳論叢,2009,24(2):143-144.
[3]劉琳,祁述裕.文化與科技融合引領文化產業發展[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1,22(6):118-120.
[4]張莉.南珠文化產業特點及發展對策[J].海洋與漁業,2006,24(9):155-157.
[責任編輯: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