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巖
中學信息技術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手段,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教育在中小學得到了廣泛的重視,信息技術在中考和高考的素質教育中都得到了加強。中學信息技術教育與教學中,必須利用課堂和課外結合等多種途徑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
一、豐富教育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
中學生的信息素養是指學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的能力,選擇、獲取、識別信息,加工、處理、傳遞信息并創造信息的能力。學生信息素質的培養要通過長時間的學習和訓練,養成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和運用的習慣。
培養信息技術素養的主陣地是課堂。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善于創設自主學習的情境,在充分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在新舊知識更換的過程中,在挖掘教材智力因素中,大膽提出設想,開展各種嘗試。如利用校園網絡環境,組織網上研究、學生討論等。通過網絡交流,靈活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在自主和互相學習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氛圍中逐步形成創新的能力。
1.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
開展有意義的社會活動有兩種方法,一是“走出去”,利用寒暑假、節假日組織學生參加當地一些規模大的信息技術推廣會,了解網絡及計算機技術發展新動態,拓寬學生的信息技術視野;一是“請進來”,邀請若干名信息技術專家來校做最新科技信息專題報告,把國內外最新計算機發展信息傳遞給教師和學生。另外,學校可定期舉辦“信息節”,如網頁制作大賽、網絡知識競賽等,以調動廣大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
2.成立計算機興趣小組
課外實踐課是課堂教學的拓展與延伸,成立PC高手俱樂部,分程序設計和應用技術兩大類型小組,并聘請專業教師講課和輔導。程序設計小組主要吸收對程序設計感興趣的學生參加。程序設計課主要以青少年學奧林匹克競賽為主要內容。競賽對學生的素質要求非常高,通過培訓,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提高,文化課成績優異并且熟練地掌握了一種高級語言,為今后成為國家計算機高級人才奠定了基礎。應用技術小組主要吸收對動畫設計感興趣的學生。應用技術課主要以計算機作為信息處理工具,使學生通過學習動畫設計軟件,創作出豐富多彩的電子作品。
3.創設信息化學習環境和教育環境
學校的計算機室、電子閱覽室、網絡中心等皆面向學生全天開放,使每個學生可以按照個人的需求選擇信息。
二、改革信息技術教育的考試評價機制
為了真正地發揮考試的導向、調控和激勵功能,要改變傳統的考試方式,真正讓素質教育走進課堂。對學生的信息技術課的考試應以注重學生主體在整個教學項目活動中是否主動參與、主動探究,是否實現了主體發展,是否有利于學習能力、實踐能力、探索能力提高為出發點,根據信息技術教育課的特點和各章節教學內容及平時操作技能的訓練,改變一份試卷考學生的傳統做法,而以各種各樣方式綜合評價。
1.采用上機方式,考核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及操作能力
上機方式考試就是采用一人一機,學生按照規定運行考試程序,按規定時間完成考試內容。考試內容分基礎題和操作題,答卷完畢后提交服務器,由服務器自動閱卷評估學生成績。這種考試方式本身就是對學生操作水平的一次檢驗,充分體現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實際應用,考了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
2.上交自制電子作品,考核學生計算機理解應用能力
根據信息技術學的工具性特點,要求教師不應過多地注重所學知識的對與錯、多與少,而應重點考查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及應用。例如:在完成Word繪圖教學任務后,學生被要求以我國春節或國際上流行的圣誕節為內容,并加以簡單的文字表達,制作一幅宣傳廣告畫。對此,學生紛紛開動腦筋,以“春節是中華民族最盛大的節日”“圣誕節是西方文化的文明節日”等為標題,加上文字說明、相關圖片。有的圖片是學生自己用畫圖軟件制作并利用了修飾字體。這一做法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還鞏固了Word基礎知識。
3.開放考評方式,把學生自我評價與教師評價互相結合
學生成績評價要在注重教師評價的同時,結合學生自我評價,形成立體反饋,強化評價的客觀性和全面性。其中自我評價包括學生本人的自我表現評價和集體的自我表現評價。活動的評價一般由教師精心設計一系列檢查表,學生根據這些表來評價。學生自我評價時,壓力較小,可以充分地交流自己參與項目的體驗、經驗和教訓,從而獲得較為真實的自我認識。同時,集體評價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中,這幾種方式有其獨立性,也有滲透性。教師可根據不同階段選擇一種單獨使用或幾種方法滲透使用,使考評真正起到有利于學生整體素養全面提高的調控作用。
在中小學中實現教育信息化,普及信息技術教育,開設信息技術課程,把信息技術融入到基礎教育的各個學科中并加以整合,充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這既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實施國家信息化戰略、參與國際市場上人才競爭的一項基礎性工程。這對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文化素養、提高適應信息社會人才的綜合素養有著及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同時又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級人才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