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天的中文出版物中,英文縮寫和首字母縮略詞常常出現,而不加任何中文翻譯,最常見的有WTO、Wifi、CEO、PM2.5等。這種被稱為“零翻譯”的現象引發激烈爭論。有關“NBA”的使用首次引發了全國性的凈化漢語辯論,到了2014年,語言使用再次變得政治化起來。有關媒體認為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對本國文化和語言缺乏自信和自豪感,從而導致人們盲目崇拜西方。
在美國紐約,因癌癥在獄中去世的鄭翠萍被稱為“蛇頭之母”,這名女商人讓數以萬計的中國移民通過偷渡進入美國。她在20年時間里,通過把孤注一擲的偷渡客塞進并不安全的船里,積聚了4000萬美元(約合2.5億元人民幣)的財富。對美國政府而言,她是幫助上萬中國移民偷渡的“蛇頭”,不付錢的人會被她手下黑幫毆打或折磨;對移民來說,她是“女中豪杰”、“救星”。
在深圳開出租車的湖南攸縣籍司機們像無腳鳥一樣,始終在“飛”。一方面他們每天一半時間在車上;另一方面他們始終是攸縣人,城市不是他們最終的家。他們通過“一個帶一個”的“鏈式流動”模式,在深圳石廈村構建了“攸縣村”,也叫做“攸縣的哥村”。他們日復一日的勞作只是為了下一代不要和自己一樣。深圳對于他們來說只是一座生存的城市,有的的哥從來沒逛過深圳,他們覺得那是別人的,自己看著都眼疼。
某網站公布了對全國10萬個政務微博的盤點總結,評出了一批“不作為微博”。媒體的統計數據也顯示,96.5%的受訪者認為,當下一些政務微博沒有直面問題,只是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