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貪官被曝迷信風水的新聞并不罕見。
早期影響較大的官員風水案,是上世紀90年代的原山東省泰安市市委書記胡建學。有“大師”預測,胡建學可當副總理,只是命里缺橋。于是,胡下令將已按計劃施工的國道改道,從一座水庫上穿過,以便修建大橋。如此引人注目的設計,促使胡建學的貪污受賄罪行暴露。
2010年,四川通江縣沙溪鎮官員聽信“知名文化人”建議,在山脊上修“風水橋”,很快也受到處理。同年,河北高邑縣縣委書記在風水大師指點下,用退役戰斗機堵住縣委大院前的丁字路口,事件曝光后,迫于輿論,這位書記被免職。
2012年,山西靈石縣,原縣委書記楊洪為了官運亨通,把境內的石膏山改名為“仕高山”,以保佑自己步步高升。在改名之后一個月,楊洪因腐敗案發被查辦。
還有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他的辦公室布置了一塊“靠山石”。后來他在2013年被判死緩,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檢察日報》報道稱,根據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程萍在17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對900多名縣處級公務員的調查,47.6%的縣處級公務員不相信迷信。這項在2006年歷時三個月的調查結果顯示,另外一半以上的官員中,相信“相面”的比例最高,為28.3%;相信“周公解夢”的比例次之,為18.5%;排名第三的是相信“星座預測”,13.7%;相信“求簽”的縣處級公務員人數比例最低,為6.0%。

事實上,官場的風水迷信一直被打擊。《公務員處分條例》規定,公務員參與或組織迷信活動,將面臨警告、降級、撤職甚至開除的處分。
那么,為什么仍有少數官員會迷信?
大量的研究表明,當人們處在不確定性和壓力都很大的情境時,更容易認同迷信觀念。
有學者研究海上漁民什么時候采用迷信的方法,他們發現,當事件的結果完全可以由漁民的知識和技能掌握時,比如制造一條漁船,漁民就不會求助于迷信;而當事件的不確定性增加,比如是否會遭遇瘟疫,出海能不能豐收,漁民就會傾向于相信迷信。
而當壓力增加的時候,比如在危險的海域活動,漁民對事情的控制感降低,也更容易采取迷信手段。有海外學者研究以色列居民的心理,發現有導彈襲擊的危險地區的居民比安全區域的居民更容易采用“超常規思維”。
所以,當人們對事情的控制感太低時,他們會本能地采用一種補償的方法來重新獲得控制感,而這種補償方法通常就是迷信。
對中國官員來說也一樣。《檢察日報》援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廉潔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任建明的分析稱,影響官員職業發展因素的不確定性,誘發干部的迷信動機。
可以想象,貪腐官員很可能比為升遷焦慮的同僚們壓力更大,更需要補償控制感,所以迷信風水,也就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