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4經濟峰會”3月22日上午在釣魚臺國賓館召開。今年論壇的主題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國”。
201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改革任務重大而艱巨,多項重大的改革舉措將在年內試水探路。為了進一步凝聚改革共識,探討改革的策略和路徑,助推中國改革闊步前進,“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4”將會以“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國”為主題,圍繞新型城鎮化、財稅體制改革、社會保障體制建設、開放型經濟體制建設、國企改革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進行探討。
論壇承辦方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盧邁介紹,本次論壇已經有七十余家外國知名企業確認參會,其中40余家位列世界500強。四大國際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領導將出席。此外還有20位世界知名學者(這其中包括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三位美國前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參會。
盧邁透露,為了使論壇的討論更具國際視野,本屆論壇將去年的“專題委員會”機制再創新,組織十余家世界知名跨國公司和研究機構為論壇提供專題報告。論壇還定向委托八個課題組完成了“中國改革的機遇和挑戰”的背景研究項目,旨在對中國新一輪改革的目標、框架及重點領域進行深入解讀,分析改革在當前需要考慮的突出風險和挑戰,從而為論壇的討論提供有深度的參考。
國內外政治經濟不穩定成峰會焦點話題
2014年國內外政治經濟的不確定因素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成為了此次峰會的焦點話題,面對一季度經濟數據的低迷,我們都該防范哪些風險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說,從前兩個月的數據看(經濟)的確有下行壓力,特別是工業增加值才八點幾,低于預期,經濟增長從高速轉向中高速增長,底在哪里,現在應該說還沒有還沒有探明。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說,從運行態勢來看,(經濟)短期下滑的趨勢明顯,而且這次下滑還是由內部內生的因素引起的。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表示,今年很危險的是國際經濟環境的問題,今年國際地緣政治環境更重要,與會嘉賓表示,今年中國經濟面臨的國內外不確定因素較多,金融風險,地方債危機,國企改革,就業轉型,房地產分化,教育改革,社會保障等都處于深化改革的關鍵階段,如何把控尺度對未來經濟走向至關重要。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說,現在中國經濟面臨三方面挑戰,第一是金融風險的防范和化解:第二提升非貿易部門的效率;第三如何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
帝海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李小明表示,通過調結構增加消費這一塊,讓消費占比從35%上升到50%,這樣每年的消費增長速度就快于經濟增長速度。
央視財經評論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稻葵說,現在通過提前投資項目,同時加快改革,放寬民營企業準入,通過這些辦法,穩定增長。
鄭永年會上談改革風險看法
2014年是中國落實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部署的第一年。改革能否順利推進,存在哪些難點,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
鄭永年指出,影子銀行、地方債等問題,均是不改革的產物。在他看來,目前中國的改革存在三大矛盾。
一是權力集中的矛盾。觸動既得利益需要集中權力,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改革都是分權進行,“集權了改革會產生很多矛盾”。
二是改革與反腐敗之間的矛盾。鄭永年指出,改革需要人來推動,但反腐敗的深入推進,有可能使官員出于顧慮而采取消極態度。“廉政當然很重要,但你要干活。不干活保持清廉,這不算本事。”
三是改革主體尚不明確。鄭永年直言,盡管財政和貨幣政策需要中央政府負責,但很多時候改革的主體還是地方政府和企業,還是社會。他舉例說,上世紀80年代農村的生產承包責任制改革,90年代的國企改革都是由地方率先發動,“這樣的改革才有效”。在鄭永年看來,強調改革的頂層設計,要把企業和社會等改革的主體和動力結合起來。
四是改革和社會之間的矛盾。鄭永年直言,結構性改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中國社會現在很難有耐心。“如果兩三年改革不出成果,中國社會的壓力會比較大。”鄭永年建議,應當找到改革的突破口,既要考慮經濟增長,又要讓民眾得到實在的好處。從這個意義上講,社會改革比經濟改革更重要。
經濟峰會聽大佬說房價
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區域分化程度正在顯著加深,一邊是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樓市炙手可熱:另一邊是多地三四線城市房價連續下跌。房價會漲還是會跌?這是很多人非常關心的問題。在22日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4經濟峰會上,華潤集團董事長宋林、綠地集團董事長張玉良、萬通集團主席馮侖等諸位房地產大佬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對于未來房價走勢,宋林說,一線城市房價上漲的動力與其他三四線城市不一樣,因此還有繼續上漲的空間。“至于三四線城市房價,我想已經進入調整期。”
“關于北京樓市,有人打了個形象的比喻,這就像一個人正爬坡,已經爬得很高了,累了走慢兩步喘口氣,有利健康。我同意這種看法。未來一線城市房價會呈平穩格局,但漲勢依舊。”張玉良說。
馮侖則以飲酒作比喻,認為房地產企業就像是喝酒的人,過多追求暴利如同追求快樂和興奮,忘了本身的承受力,就容易喝多。“隨著市場競爭加劇,越來越多企業開始覺得喝酒要慎重,喝過頭是不好的,要持久的喝,這在房地產行業已形成共識。”
對于房地產市場未來的發展,馮侖的預期非常樂觀。他表示,如今房地產市場已轉型到了持續健康發展的新起點。未來房地產的持續健康發展是可以期待的。“就像今天的晴天,我們應該報以信心。”
張玉良則更具體地做出預測,未來5到8年,中國房地產業依然會很好。他認為,當前的房地產政策、城鎮化帶來的巨大空間以及市場全球化,都給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帶來機遇。
(責任編輯: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