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芳
結合江蘇省建筑類職業學校實際,從師資隊伍建設目標、師資培養科學性、師資培養形式與內容多樣化、保證師資建設資源投入等方面,探索了建筑類職業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幾個要點。
職業學校師資隊伍建設“三師”型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發展職業教育是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是緩解勞動力供求結構矛盾的關鍵環節,必須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和整個教育事業一樣,職業教育大計,也應教師為本。教學質量的高低,取決于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學校應當始終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既要符合國家整體綱要,又要結合地區、專業、學校特點,打造出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專業特色突出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才能促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才能推動教學事業不斷發展。
一、應結合地區、專業、學校實際情況確立師資隊伍建設目標
職業類學校的學生,理論水平差,實踐能力強,缺乏學習動力和鉆研精神,職業類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必須將師德培養作為隊伍建設重點,進行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教師能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引路人和督促人。
江蘇省作為全國建筑大省,行業規模大,建筑業管理水平一直處于全國領跑地位,從業人員執業資格考核嚴格,就業需求和要求“雙高”。作為省內培養建筑業專業人才的職業類學校,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理論,還要有很強的專業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既能說,又會做。想要切實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首先要能做到教師走進企業、專家請進學校,教師才有能力給學生做出正確的教授和引導。
學校還應根據本校專業配置、學生數量、教師隊伍現狀等,制訂教師專業構成、職稱結構、學術梯隊目標。可以通過專任、兼職、外聘等多種形式,使隊伍兼具穩定性和靈活性,建成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干、專兼結合、專業互補、相對穩定、素質較高的教師隊伍。
二、應遵循師資成長規律,保證師資隊伍建設的科學性
建筑類職業學校教師的成長是有規律的,這種規律既要符合一般性人才成長的規律,又要有其特殊性。學校應通過研究、比較教師成長實例,歸納出教師成長內部規律和要素,以科學研究為依據,進行教師培養。
一般來說,職業類學校教師隊伍應分成四個層次:新手期、熟練期、成熟期和創造期。新手期教師處于學習或適應教學階段,很多精力放在研究教材、應對教學上,該階段的教師培養,側重于提供更多更豐富的學習機會,形成良好的師德理念,培養合格教學能力。熟練期教師處于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大幅提高階段,教學能力熟練化,但經驗化痕跡很重,科研能力較差,該階段教師培養側重于鞏固教學基本功和提高教學科研能力上。成熟期教師已經積累了很全面的教學知識和教學經驗,他們對教學游刃有余,能夠更多地關注和研究學生需要和教學方式方法,此階段教師的培養側重于知識面廣度、深度的延伸和骨干發展,使其在自身發展的同時起好骨干帶頭作用。創造期教師開始進入探索、創新時期,個人風格和個人理念逐漸形成,該階段的教師培養應注重知識更專更深、理念更科學更系統,使其能成長為可以起到專業帶頭作用的專家型教師。
三、應豐富師資培養形式,教師發展兼具業務精湛和個性化
豐富師資培養形式和培養內容,是師資隊伍專精化和個性化兩手發展的有效途徑。當然,師資培養應將“師德”“科研”“實踐”三者緊密結合,才能培養出符合職業類學校需要的教師。
采用傳、幫、帶等方式,在教師隊伍中形成老帶新、新促老的良好氛圍,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形成教研活動定期制度,開展校、系、教研組多層次的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如專家講座活動、聽課與評課活動、集體研討等,創建合作型、研究型的教研子單位。
根據職業教育特點,組織教師參加多樣化的教學競賽,通過教學基本功比賽、專業技能競賽,提高教師的教學基本功;通過參加各類技能大賽,促進本校與外校間的良性交流、競爭與合作,使教師能夠走出去、拿回來,汲取更多經驗,更快地成長。
重視骨干型教師、專家型教師和名師型教師的培養,選送有能力的教師參加國家、省、市各級培訓,參與社會實踐,形成合理、科學的教學師資梯隊。
鼓勵教師參與建筑職業類培訓和進入建筑企業頂崗,深入建筑行業具體事務,熟悉建筑行業現狀,熟悉建筑業從業執業資格要求和考核要點,使教學內容與社會需求有效銜接。
鼓勵教師自學獲得更高學歷、學位,提高教師隊伍綜合理論水平;制定論文寫作和課題研究計劃,提高教師科研水平;根據建筑行業特點和職業學校特點,要求建筑類專業教師走“三師”型道路,即培養教師成為既有教學能力,又有專業水平,更具職業技能的講師、工程師、技師。
要積極引入先進的教學技術和教研模式,如網絡培訓、信息化教學技術等,使教師能從傳統教學的老路子里走出來,及時接受新的教學理念,掌握新的教學手段并應用于教學實踐。
四、應保證建設資金,獎勵、鼓勵措施到位,提高教師積極性
師資隊伍建設離不開資金等資源投入,學校應制定教師培養獎勵制度和鼓勵措施,以獎為主,以罰為輔,提高教師積極性。學校成立師資隊伍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搭建校長牽頭,職能部門組織監管,系部推行落實,教師參與執行的發展平臺。
提供經費建設體現職業學校特色的實訓基地、教師培養基地、數字化校園等,為師資隊伍建設提供硬件支持;為教師各類培訓、學歷進修、職稱評定提供費用報銷,加強教師隊伍內涵建設;為成熟期和創造期教師設立專項津貼,鼓勵教師向骨干型和專家型發展;設立教科研專項經費,用于教師獲獎、論文撰寫、教材與專著撰寫、課題研究等項目的獎勵,提高教科研水平。
綜合來說,建筑類職業學校師資隊伍建設要定目標、有規劃、重成長、嚴管理,要在實現一般職業學校的“雙師型”教師要求基礎上,培養具有建筑業特色的師德好、專業強、技能高的“三師型”教師。學校要努力為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催化”環境,搭建一個能促進教師成長的綜合平臺,才能使師資隊伍建設工作落到實處、卓有成效,才能有效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使學校能在此堅實的基礎上獲得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2010-8-24.
[2]楊健.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及其教育.合作經濟與科技,2011,(21).
[3]張惠英.高職院校學生群體特性與思想政治工作.企業家天地,2008,(02).
[4]李晶.有效教師.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