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肇卿冉 超牛翠紅
(1.克拉瑪依新科澳石油天然氣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新疆 克拉瑪依 834000;2.克拉瑪依市三達有限責任公司 新疆 克拉瑪依 834000)
七中復合驅油藏壓力動態分析
范肇卿1冉 超1牛翠紅2
(1.克拉瑪依新科澳石油天然氣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新疆 克拉瑪依 834000;2.克拉瑪依市三達有限責任公司 新疆 克拉瑪依 834000)
試井監測技術因其資料覆蓋面廣,能實時揭示油藏(油井)生產動態信息,在油藏動態管理及研究中應用廣泛。七中區油藏實施自復合驅工業化礦場實驗以來,得了初步成果。為進一步加深對油藏動態的精細認識及管控,本文采用試井壓力監測分析技術,闡述了油藏壓力動態變化,為建立油藏注采壓力剖面、分析措施效果、調控注入參數、優化增產措施提供了科學決策依據。
油藏;壓力;動態分析
試井分析技術與地震、測井分析技術作為儲層及油氣藏描述的三大技術,在油田勘探開發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油氣藏動態管理與研究中,試井監測技術因其資料覆蓋面廣,能實時揭示油藏(油井)生產動態信息,在油藏動態管理及研究中應用廣泛。近年來為了提高原油采收率、保持油田穩產,在克拉瑪依油區的七中區油藏實施了復合驅工業化礦場實驗,通過幾年的試驗取得了初步成果。為了進一步提高油藏的化學驅開發效益,加深對油藏動態的精細認識及管控,本文采用試井監測分析技術,從油藏注化學劑前后地層壓力動態變化出發,詳細闡述了試井分析技術在化學驅油藏動態管理、研究及調控中的實際應用,為建立油藏注采壓力剖面、分析措施效果、調控注入參數、優化增產措施提供了科學依據,以提高化學驅油藏開采效益。
油藏地層壓力監測是油藏管控的重要參數之一,他的重要性與人體的血壓監測一樣,必須保持在一個合理的壓力水平,過高過低均會影響油藏的開發管理水平與經濟效益。而化學驅油藏因注采關系復雜、油藏儲層物性差異大等原因油藏或油水井壓力變化較為頻繁,因而壓力監測顯得更為重要。為有效監控油藏壓力變化,自七中復合驅投入試驗以來,強化了油藏壓力監測體系,累計實施油水井壓力監測400多井次,基本實現了實驗區全井壓力監測。
根據油藏自2007年開始投入開發至2013年間壓力監測結果統計分析表明,油藏開發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2010年前為水驅階段,2010至2013年實施復合驅。圖1為七中復合驅油水井壓力變化趨勢曲線,曲線表明注入端壓力由2007年的13.8MPa上升至2013年的23.06MPa,尤其是在2009年因油藏提注及2010
年注聚后壓力上升較快。而油井地層壓力上升幅度較小,2007年平均地層壓力為13.06MPa,2008年下半年油藏注水井提注后,地層壓力有較大幅度上升,由12.26MPa上升至2009年的16.17MPa,2010年油藏部分水井配鉆停注,注采不平衡,地層壓力下降至13.61MPa,后油井壓力基本保持穩定在15MPa左右。從注采連端壓力差值來看,油藏注采壓差呈逐漸增大趨勢,由2007年的0.72MPa上升至目前的8.22MPa,表明油藏儲層滲透性逐漸變差。
根據油藏油井地層壓力、井底流動壓力變化趨勢圖分析,整個油藏在開發生產期間,地層壓力保持基本穩定,2007年下半年地層壓力為13.06MPa,流壓為6.63MPa,2008年上半年油藏因注水井提注,同時油井轉抽,油藏地層壓力有一定幅度上升至16.17MPa,流壓下降為3.9MPa,生產壓差由6.43MPa上升至
11.25 MPa。2009年下半年油藏實施壓裂改造后提高產液量,油藏壓力略有下降,而流壓上升,生產壓差減小。2010年油藏開始實施注入化學劑復合驅,油井壓力基本保持穩定在15MPa左右,而油井流壓略有下降,平均為5.1MPa,生產壓差逐漸緩慢上升為9.78MPa。
油藏在2008年初期注水井地層壓力為13.81MPa,流動壓力為17.28MPa,注水壓差為3.47MPa,注水井吸水能力較好。2008年下半年注水井提注復壓后,注水井地層壓力有較大幅度上升至18.53MPa,井底流壓上升至22.5MPa,注水壓差為3.97MPa;2010年油藏注水井實施調剖、注入聚合物,油藏注水井地層壓力逐漸上升至23.06MPa,流壓上升為24.79MPa,而注水壓差下降至1.73MPa,表明油藏注水井因長期注入高分子量流體沖刷,近井地層滲流能力大幅度提高。從整個油藏注水井井底流壓變化趨勢來看,注入壓力逐漸上升,而在油藏提注及注聚階段初期壓力均有較大幅度上升。
根據對油藏歷年來地層壓力等值分布圖的分析,油藏在2008年壓力平均為12.65MPa,平面分布基本均衡,僅在西北部的T72246井附近壓力較高,達到17.5MPa;而2009年的壓力等值線曲線表明,油藏壓力普遍上升至20MPa,而僅在實驗區的中部的個別井點(T72253、T72235井)附近壓力較低,在13MPa左
右,壓力平面分布不均衡,2010年油藏部分水井配鉆關,注采不均衡,導致油藏平面壓力變化大,加劇了油藏平面壓力的不均衡,在實驗區的中部、東北部壓力較高,達到了24MPa,而西北部T72235井附近壓力低至6MPa,平面壓力更加不均衡;隨著調剖、聚合物注入的實施,油藏壓力高部位與底部為壓力差更加不均衡,存在部分井區高壓,油井壓力基本接近注水井壓力,而部分井點低壓,油井采不出,存在油井低產液、高含水現象并存,穩產難度較大。
復合驅油藏壓力監測在開發生產管理中意義重大,壓力變化較快,建議加密實施壓力監測,提高動態管控效率。
2)復合驅油藏注采端壓力差較大,壓力損失在采出端更加明顯,開發中應注意保持地層能量及儲層滲透性。
3)復合驅油藏隨著時間推移,注采壓力差逐漸增大,說明地層污染增加,在復合驅注入過程應實時調整注入劑的分子量及粘度,提高驅油效益。
[1]林加恩.實用試井分析方法[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6.
[2]試井手冊編委會.試井手冊[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2.
[3]L.P.達克.石油工程實踐[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3.
TE3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