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質量技術監督檢測院,浙江 溫州 325000)
氨綸與粘膠纖維混紡的新定量分析方法
姜方舒
(溫州市質量技術監督檢測院,浙江 溫州 325000)
通過比較在不同溫度下采用20%質量分數的鹽酸溶液對氨綸/粘纖混紡物中氨綸的影響程度,引入新的合適的定量分析檢測方法。通過多組試驗得到,檢測氨綸與粘纖混紡產品的纖維含量理想試驗條件是在70℃±2℃的20%鹽酸溶液中溶解30min。
粘纖;氨綸;鹽酸;定量分析;纖維含量
氨綸是一種特種纖維,具有超高彈性、耐酸堿性,它與其它纖維混紡的產品,已經應用得非常廣泛。氨綸與粘膠纖維混紡產品的定量分析方法,在FZ/T01095-2002《紡織品 氨綸產品纖維含量的試驗方法》和GB/T 2910.20-2009《紡織品 定量化學分析 第20部分:聚氨酯彈性纖維與某些其他纖維的混合物(二甲基乙酰胺法)》中分別有詳細規定。該兩標準中,氨綸與粘纖混紡產品定量分析分別采用二甲基甲酰胺法和二甲基乙酰胺法,而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乙酰胺法都是有毒試劑,且不易于進行環保處理,對于染色較深的或有后整理的產品還需做預處理,操作上并不簡便高效。我們通過大量實驗和研究工作,提出采用20%質量分數的鹽酸溶液在70℃±2℃條件下溶解30min,去除粘纖。測試結果與原方法作相應對比。同時確立試驗數據的準確性、重現性和穩定性。
試驗樣品分別在70℃±2℃,30min、60min或 90℃ ±2℃,30min、60min的條件下,用20%濃度的鹽酸將氨綸從已知干重的試樣中溶解去除,將不溶纖維洗滌、烘干、冷卻、稱重、計算各組分含量的百分數。
鹽酸(分析純,可配置成20%質量分數的鹽酸溶液);氨水
有塞三角燒瓶:容量250毫升;快速烘箱:溫度控制在(105±3)℃;恒溫水浴鍋;細孔坩堝:30毫升。
本試驗所用樣品為粘纖標準貼襯布和40D氨綸絲。在恒溫、恒濕 (溫度為20℃±2℃ ,濕度為65%±3%) 的條件下平衡24小時后,將樣品粘纖標準貼襯布拆成紗線狀,氨綸剪成約3厘米,按設計值(氨綸與粘纖配比:98/2和96/4)分別將粘纖、氨綸絲放入不同的稱量瓶在快速烘箱內烘至恒重后,移至干燥器冷卻后稱其干重,按實驗步驟進行試驗。
將已混合的試樣在105±3℃的條件下烘至恒重,冷卻稱重后,將試樣放入有塞三角燒瓶中(每克試樣加入150ml20%鹽酸溶液),蓋緊瓶塞,充分搖動燒瓶浸濕試樣,放入70℃±2℃(90℃±2℃)的水浴鍋中保溫30min(或60min),用已知重量的坩堝過濾。用20%熱鹽酸把不溶纖維洗入坩堝中,依次用熱水清洗,再用冷水洗滌不溶纖維,每次洗液靠重力排液,然后真空抽吸,最后將坩堝和剩余纖維烘干、冷卻、稱重、計算得出結果。
通過試驗結果可以推出:氨綸在溫度(70±2)℃,時間為30分鐘的條件下,作用于20%鹽酸溶液中,質量幾乎很少損失,質量修正系數為1.00,因此,在此條件下,較適合用于氨綸與粘纖的混紡定量化學分析。再根據FZ/T 01053-2007 《紡織品 纖維含量的標識》的低含量的偏差判定要求中規定,纖維含量允許偏差為標稱值的30%,盡管以上試驗結果均符合標準要求,但是70℃±2℃處理30分鐘后,氨綸的損失最小且最接近實際值。
7.1 重現性試驗
為驗證上述結論的正確性,現隨機抽取不同比例的氨綸/粘纖混紡樣品做重現性試驗, 通過試驗數據可以看出,氨綸與粘纖隨機混合后,經20%鹽酸溶液在溫度70℃±2℃的條件下處理30分鐘,實測比例與事先混合比例接近一致。從而驗證了上述試驗條件下的重現性。
7.2 比較性試驗
用FZ/T01095—2002《紡織品氨綸產品纖維含量的試驗方法》,隨機取樣用二甲基甲酰胺溶解氨綸剩下粘纖的檢測結果和用GB/T2910.20-2009《紡織品 定量化學分析 第20部分:聚氨酯彈性纖維與某些其他纖維的混合物(二甲基乙酰胺法)》,隨機取樣用二甲基乙酰胺溶解氨綸剩下粘纖的檢測結果,通過驗證后可以發現,同樣品源的氨綸/粘纖混紡樣品用二甲基甲酰胺試劑處理后所得結果與設計值接近一致。這樣,我們可以得出采用20%鹽酸溶液分析氨綸/粘纖混紡產品和采用二甲基甲酰胺試劑分析所得結果接近,這進一步證明采用20%鹽酸溶液定量分析氨綸/粘纖混紡產品的可行性。
綜上所述,該方法較二甲基甲酰胺法和二甲基乙酰胺有益于環境和人體健康,并且操作方便,環保處理較為簡單,試劑準備容易,同時節約試驗成本,試驗結果準確可靠,能符合纖檢工作的具體實際.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此外本方法同樣也適用于氨綸與棉、麻、萊賽爾、莫代爾等纖維的混紡定量化學分析,這里不再贅述。
[1]GB/T2910-2009,紡織品定量化學分析[S].
[2]FZ/T01095-2002,紡織品氨綸產品纖維含量的試驗方法[S].
[3]FZ/T 01057.4-2007,紡織纖維鑒別試驗方法[S].
TS1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