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梅州市公安消防支隊梅江區大隊,廣東 梅州 514000)
淺析當前消防安全現狀與對策
黃 烈
(廣東省梅州市公安消防支隊梅江區大隊,廣東 梅州 514000)
隨著城市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城市商流業、餐飲業、娛樂業等高速發展,各類場所等不斷涌現,各種火災誘發因素不斷增多,消防安全形勢日趨復雜、嚴峻。為適應日新月異的消防安全形勢,探討消防工作對策,本文以粵東山區城市--梅州市梅江區為例,全面剖析當前城市存在的主要隱患、研判消防安全形勢,并結合自身十余年工作實踐,從消防工作執法者的角度,就如何加強消防工作,提出了一些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的建議,以對促進山區城市消防工作發展。
消防;粵東;安全;現狀;對策
近年來,全國連續發生重特大火災事故,火災形勢十分嚴峻,消防工作面臨著嚴峻考驗,可以說到了非常時期,加強消防工作刻不容緩。為研討對策措施,筆者以粵東山區--梅州梅江區為例,深入剖析當消防安全形勢及隱患,并結合自身多年工作經驗,提出一些改進工作的看法與建議。
2.1 梅江區基本概況:
號稱“世界客都”的梅州市位于粵東山區,梅江區是該市主城區之一,是梅州的“首善之區”,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的中心,轄區面積570.9平方公里(城區規劃面積約168平方公里,主干道總長約150公里),下轄三街道四鄉鎮,共81個村民委員會和4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常住人口41萬余人。共有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1862家,三小場所16041家,學校91所,醫院12家,大型綜合批發市場7個,商場26家,公共娛樂場所232家,賓館飯店79家,易燃易爆場所26家,高層建筑130余棟,市級消防安全重點單位24家,區級56家,設有3支公安消防隊伍,1支企業專職消防隊。
2.2 城區消防安全現狀及存在主要問題:
2.2.1 消防基礎薄弱,歷史遺留問題突出。
(1)市政消火栓欠帳嚴重,維護更新不到位。按消防規劃,梅江區城區應設市政消火栓1250個,但據統計,現僅設345個,未達應數的1/4,市政消火栓欠帳嚴重。其欠帳主要體現有3方面問題:一是老城區欠帳嚴重,水壓不足。由于歷史原因,規劃不足,江北老城區市政消火栓欠缺嚴重,且市政消火栓普遍存在管網小、水壓力不足等問題,甚至部分區域出現大面積未發現消火栓現象。二是規劃新區、城鄉結合部建設不到位。梅江城區的發展 ,不斷產生了新城區、城鄉結合部,但城市消防配套設施未能跟上,歷史遺留問題與日俱增,造成欠帳問題加重。三是設施維護管理不到位。梅江區屬市管區,區政府在規劃、水務管理等部門缺失(歸口市政府),城區市政消防設施的日常巡查與管理脫節,更新與維護不到位,導致市政管網老化漏水、壓力不足,消火栓被埋壓、損壞等問題屢見不鮮。據調查統計,現有的345個消火栓中,就有1/4被壞損或埋壓,不能正常使用。
(2)老城區規劃不足,火災隱患觸目驚心。梅江區半壁江山---江北片均屬老城區,共有社區20個,人口近10萬,建筑多為歷史自然形成的群落或上世紀八十年代早期建成的集中成片民居,人口、商業密集,消防隱患十分嚴重,具體表現為:一是城市規劃不足,道路狹窄,且堵塞或占用消防車道現象普遍,消防車道難以通行;二是大部分建筑為磚木、土木結構房屋,房屋陳舊,耐火等級及防火間距不足,連成一片。三是老城區人口密集,以小商鋪居多,商住混用現象十分突出(三小場所商住一體的現象尤為突出);四是建筑內電線路老化嚴重,場所違規用火用電情況較為普遍。五是老城區居民及經營者消防意識較為薄弱。總之,江北老城區火災隱患突顯,火災高發,一旦發生火災,消防車輛不能順利靠近實施撲救,極易火燒連營,造成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失。
2.2.2 政府安全觀念淡薄,消防組織不健全。
經濟社會,鄉鎮政府、街道均以發展經濟為第一要務,普遍存在重經濟、輕安全的觀念偏差,對消防工作重視不夠,導致基層消防工作存在多方面弊端,表現在:
(1)消防機構身份尷尬。梅江區鄉鎮、街道普遍雖成立了消防安全委員會,也有分管領導,但未設立專門辦事機構,僅僅依托安監辦臨時設立,人員兼職開展消防工作,責任心不強,業務素質差。
(2)人員能力素質不強。消防工作人員經常身兼多職,疲于事務工作,造成學習不足、工作能力素質低、難以勝任隱患排查工作。
(3)消防“網格化”管理形同虛設。近年,鄉鎮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工作全面展開,但實際上大多數鄉鎮“網格化”工作僅停留在部署上, 網格劃分也只體現在紙張上,未能真正形成機制、調動各網格內的人力定期開展工作,只是在上級督促時抓一陣,節假日時忙一陣。
(4)鄉鎮派出所警力不足履職難。消防工作雖已納入公安派出所工作范疇,但鄉鎮派出所警力少,一般不足6人,且業務工作量大,加之業務不熟,日常消防監督工作開展難免力不從心,難以實現對村委及“五類”場所的監管。
2.2.3 既有、違章建筑隱患嚴重,數量與日俱增。
近年梅州建筑業、工業發展迅猛,但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及企業主消防安全意識、經濟條件制約,建筑業、工業呈無序發展狀態,導致大量既有建筑、違章建筑、臨時建筑出現,給城區帶來諸多不安全的因素。據統計,梅江城區半數火災多數產生于此類建筑中,火災隱患嚴重。一是城鄉結合部中大量存在“住改工,住改倉”的中小型工廠、作坊、倉庫等的既有建筑,普遍安全出口、樓梯不足,樓梯間形式不符合要求,消防設施未按要求設置等, “三合一、多合一”情況時有發生。二是建筑工地、汽車4S專營店、二手汽車市場、臨時工廠倉庫等臨時建筑林立。由于建筑用途的臨時性,導致建筑耐火等級低、電器線路未按要求鋪設,經常性違規用電用火。室內可燃、易燃物品堆放嚴重。
而室內消火栓、卷盤等必要的消防設施配備不到位,消防條件十分惡劣。三是多種違章建筑違建情況加重∶
(1)雜亂無章的房地產建筑。隨著鄉鎮建設步伐加快,鄉鎮特別是西陽片違章建筑不斷涌現,速度迅猛,且規模有多層甚至高層建筑。入口關不嚴直接導致建筑防火間距不足、疏散空間狹小、耐火等級低,消防設施缺配等,情況著實堪憂。
(2)混亂不堪的工業園區。由于歷史原因,加上工業園區的管理混亂,導致工業園區及周邊的90多家工廠企業中過半數的工廠、倉庫、宿舍均未經規劃、建筑、消防報建,片面追求土地最大程度利用,廠房亂搭亂建,廠房的防火間距、消防車道、安全出口、疏散樓梯無法保障,消防設施器材捉襟見肘,隱患觸目驚心。
(3)建筑頂層違章搭建物。據統計,梅州城區50%以上均存在樓頂違章搭建臨時用房情況,作為辦公室、雜物房、廚房等用,搭建物材料多為鐵皮瓦頂柵,泡沫隔熱層吊頂,彩鋼板隔斷等,耐火等級低,易燃可燃材料多,線路不按要求敷設,違規用電用火情況多,成為梅江區火災多發地。
2.2.4 高層建筑情況復雜,消防安全岌岌可危。
據統計,梅江區現有高層建筑130余棟幢,70%的高層建筑都在32米以上,其中最高建筑已達98米,而城區僅有2臺22米舉高車,高層火災撲救已成一大難題。而梅江區的高層建筑情況也較復雜,先天性隱患多,管理不到位,消防形勢嚴峻。一是98年前老高層公共建筑先天安全條件不足。城區98年前高層建筑近30余棟,因為始建并投入使用于《消防法》實施之前,多數未經消防審核、驗收,普遍存在單樓梯樓、梯間設置形式不符合要求,未設自動系統、消防控制室等嚴重隱患,事故一觸即發。二是高層住宅建筑消防設施維護不到位。城區高層住宅建筑小區林立,雖部分有小區物業管理,但多數為分散的主業委員會自主管理,建筑設施缺乏管理維護、年久失修,建筑消防系統形同虛設,一旦發生火災,難以有效施救。
2.2.5 全民消防意識淡薄,宣傳培訓亟待加強。
不管是在城區還是在鄉鎮,不管是城市管理者還是普通老百姓,消防安全意識淡薄、消防安全知識匱乏仍然十分普遍,僥幸心理或麻痹思想較為嚴重。另一方面,由于地處山區,宣傳經費不足,消防社會化宣傳在程度上縱深不夠,形式上不夠多樣,內容上不夠多豐富,也未能真正融入民眾,形成氛圍,未能真正落到實處。消防培訓難以普及,單位從業人員特別是特殊崗位人員持證上崗人員比例低,消防培訓工作推廣阻力較大。
3.1 借火災隱患重點地區整治東風,大力整治區域根本隱患
近年,廣東省全面落實了火災隱患重點地區政府掛牌整治機制,通過“不摘牌就摘帽”的強制手段,給各級政府層層施壓加強區域消防工作。我們要巧借這一火災隱患重點地區整治的東風,輪番對隱患嚴重的老城區、工業園等區域性地區實施政府掛牌督辦。制定區域性隱患整治規劃,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精力整治,從根本上解決區域的基礎消防設施不足,布局不合理,火災隱患多、多種形式消防隊伍不足等問題,從而增強地區抵御火災的整體能力。
3.2 把握單位“戶籍化”管理機遇,全面提升單位”四個能力”建設。
單位消防安全“戶籍化”管理工作,是公安部為規范單位自我管理、全面提升單位“四個能力”水平的重要舉措,工作成效明顯。我們要以此為契機,從消防安全重點單位著手,通過利用互聯網監督與現場檢查相結合的手段,加大監管力度,用《消防法》作“武器”,加大消執法力度,全面落實“戶籍化”管理工作,重點解決單位的主體責任不落實,自我管理能力較差等問題,提升單位的“四個能力”水平。通過經驗推廣,在全社會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甚至個體戶中全面施行,實施過程中要積極尋求各級政府政策支持,可以通過將消防工作納入績效、提拔晉升等指標,減少消防工作開展的阻力。
3.3 借鄉鎮“網格化”管理之勢,全面構造消防工作群策群防模式。
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工作實施,旨在調動鎮街各層面力量參與消防,構造群策群防的防火滅火體系。我們要借全國正大力加強“網格化”工作之勢,想方設法改變目前“網格化”一紙空談,無實際行動局面。一要飛行督查抓典型。常采用飛行督察方式,常抓正反典型通報處理,解決政府對“網格化”工作中的“上面很重視,下面不當回事”問題。二要善于調動各方面力量。“網格化”工作最大力量在基層,要善用手段調動村鎮干部、小組長等的積極性。三要善于統籌各項工作。基層工作千頭萬緒,肩挑多擔,我們要善于統籌安排,避免重復工作,如可在計生、人口普查同時開展消防檢查等。四要固定組織,落實人員。村鎮各級除成立消防安全委員會外,要設立專門的消防辦并制定專人負責,杜絕臨時機構現象。五要提高基層能力水平。消防、安監部門等要善于采取以會代訓、定期培訓、上門指導、蹲點幫扶等方式,加強對消防工作人員的培訓,提高能力水平。
3.4 借全國火災形勢嚴峻之勢,全面形成政府主導整治機制。
近年,全國火災形勢十分嚴峻,特別是2013年,相繼發生多起重特大火災事故,消防工作面臨著嚴峻考驗,全國各級領導均高度重視,我們要善于抓住這一機遇,借全國嚴抓消防之風,大力加強以下幾項工作:
(1)從講政治角度提升政府主導消防工作局面。通過績效考核及結果運用機制增強各級政府的責任感,將消防工作放在主要位置,落實一崗雙責,主導各部門開展工作,各級領導要對工作常過問、常檢查,常抓落實,定期抽查并通報批評。
(2)用責任倒逼的方法整治各種老大難問題。要以問題為導向,從責任追究的角度重新對轄區消防工作進行新一輪的調研、審判,查找出老、大、難問題,共同研究以予落實措施解決,并以此建立消防工作長效機制。如工業園、鄉鎮違章違筑、高層建筑等隱患問題,就要用好用足法律手段,定期定人開展專項整治,逐步減輕或消除隱患或違法行為,肅清消防環境。
(3)用與時俱的思維繼續加大消防基礎投入。消防工作是動態的,消防基礎設施也應是隨社會發展而升級,因此,我們要用磨破嘴皮的耐性讓各級政府不斷加大消防基礎投入,加強裝備、隊伍、人員建設,與時俱進。
3.5 借派出所新力軍之力,全面提升消防工作管理力度。
派出所民警對轄區情況十分熟悉,可以推行治安消防執法同步施治,通過“防消結合”、“保消結合”等形式開展貼近實際的消防工作,使派出所成消防工作的新力軍,提升消防工作層次[3]。一是落實職責,績效考核。可對派出所實施績效考核機制,下發指標任務,通過月考排名通報,末位誡勉談話制度,增強工作責任感。二是增強力量組成,強化隊伍。借助省政府資助招聘合同制消防員政策,為派出所招收當地消防協管員,增強警力,并加強消防培訓,確保民警能正常開展檢查,發現處理火災隱患。三是明確重點,開展工作。派出所要重點對村委、村組加強督導檢查,
并協助開展消防宣傳、演練等工作。
3.6 借全國消防安全宣傳年之際,著力提高全民消防意識。
我們借全國各地開展“消防安全宣傳年”活動之際,圍繞《全民消防宣傳教育綱要》內容,借助社會力量,發動媒體資源,與時俱進地開展有聲勢的、傳統與創新結合、通俗易懂、引人入勝的消防宣傳培訓,提高全民消防意識。具體包括1、以政府為宣傳主導,按全民消防宣傳綱要求,由政府制定消防宣傳培訓計劃,明確各相關部門職責,推動消防宣傳“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農村、進家庭、進公共場所”。2、要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載體,如電視、廣播,網絡論壇、微博,手機微信、短信等,落實消防宣傳的時段和版面,并在內容和形式上緊跟時代步伐。3、要建立消防教育基地和體驗館,除了全面進行消防隊站開放,把消防宣傳做到“走出去,請進來”外,更要利用有限的經驗,建立消防體驗館,讓市民能親身感受火災的危害性,親身體驗逃生滅火等仿真演練等。4、要壯大消防志愿者隊伍,消防志愿者是最龐大,最有效的消防宣傳隊伍,要充分聯合團委、學校、各單位,發展志愿者,培訓志愿者,擴大宣傳團隊。5、要作好普法行動。聯合司法機構,通過普法工作,在政府單位,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中普及《消防法》,并納入入職考試中。6、要全面開展行業培訓和消防繼續教育。各部門大力開展行業培訓,并與專業企業培訓機構聯合,將消防培訓納入企業專業培訓中,定期開展。7、要開展“無孔不入”戰術宣傳。消防部門既要通過張貼掛圖設立宣傳欄、樓宇視頻、舉辦消防運動會、咨詢活動等傳統方式,穿街入巷,進家入戶,開展宣傳,又要開創消防主題公園,宣傳示范街等大型公益宣傳活動。8、開展娃娃教育工程,樹立消防宣傳從娃娃抓起的理念。與教育部門聯合,將部分簡單的消防內容穿插進幼兒教育中,讓群眾從小養成良好的消防習慣,消防意識。
[1]鄧秀云.關于我區消防安全工作情況的調查報告[OL].
[3]劉沙,等.小城鎮消防規劃編制探討[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6:114-116.
TU9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