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通信大約每10年推出新一代的技術。2010年國際電聯(ITU)確定LTE-Advanced為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4G)國際標準。目前,4G已在全球開始規模商用,業界開始啟動面向2020年及未來的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的研究工作。5G研究處于初期階段,主要集中在5G需求、頻譜、關鍵技術及預標準化[1-15]。
1 5G業務需求及主要技術
挑戰
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市場與業務應用的迅猛發展成為推動5G發展的主要驅動力。這迫切要求5G具有媲美光纖的接入速率、千億設備的連接能力、享受本地操作的實時體驗、隨時隨地的寬帶無線接入能力,促使5G成為構建泛信息化社會的重要基礎設施。
1.1 市場與業務需求
智能終端、連接數激增,無線流量20年呈萬倍增長。智能終端的普及、移動應用的蓬勃發展,促使移動互聯網呈現出爆炸式發展。而物聯網面向多種行業應用,呈現出多樣化發展趨勢,其泛在化特征日益顯現。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的預測,到2020年,中國的移動用戶數將突破22億戶,物聯網機器對機器通信(M2M)連接數近15億個;與2010年相比,中國移動數據流量增長350倍,移動用戶月均流量增長130倍,其中視頻類業務流量占比將超過70%。如果面向2030年,則中國的移動數據流量增長將超過4萬倍,移動用戶月均流量增長1萬倍,上海、北京等發達城市和西單、國貿等熱點區域的增長幅度將更大。具體如圖1、圖2所示。
業務應用驅動,提升用戶體驗成為5G技術挑戰的源動力。移動互聯網領域,智能終端顯示、計算等能力不斷提升,云計算模式日漸成熟,增強現實等新型應用成為主流。用戶追求極致的使用體驗,要求獲得與光纖相似的接入速率、媲美本地操作的實時體驗以及隨時隨地的寬帶接入能力。物聯網領域,服務對象將擴展至各行業用戶,M2M終端數量將大幅激增,應用無所不在,與行業應用的深入結合將導致應用場景和終端能力呈現巨大的差異。這使得物聯網行業用戶提出了靈活適應差異化、支持豐富無線連接能力和海量設備連接的需求。此外,網絡與信息安全的保障,低功耗、低輻射,實現性能價格比的提升成為所有用戶的訴求。
1.2 5G技術主要應對的挑戰
5G主要業務包括移動互聯網及物聯網業務應用。參考3GPP業務分類,我們對移動互聯網業務進行了分類,并新增了M2M類業務。具體分類如圖3所示。
移動互聯網的流類和會話類業務,由于超高清、3D和浸入式顯示方式的出現,用戶體驗速率對無線技術形成新的挑戰,例如8K(3D)的無壓縮視頻傳輸速率可達100 Gb/s,經過百倍壓縮后,也需要1 Gb/s。
交互類業務也發展迅猛,如Juniper公司預測2018年增強現實用戶達2億戶,IDC公司預測2017年游戲下載量將占總下載量的40%。對交互類挑戰最大的是交互的快速響應能力,要達到用戶對時延基本無感知的使用體驗。
傳輸類業務在采用云存儲方式之后,大量數據需要在無線接口傳送,用戶希望能夠達到與光纖可類比的接入體驗,這無疑對傳輸速率也提出了挑戰。在消息類業務中,OTT消息類業務將逐步成為主導性應用,其大量數據包頻發消耗信令資源問題迫切需要解決。
物聯網采集類業務以海量連接數量的激增對無線技術形成挑戰,而控制類業務中,如車聯網、自動控制等時延敏感業務要求時延低至毫秒量級,且需要保證高可靠性。
哪些場景及業務應用是現有4G技術無法實現,而需要在5G階段重點解決的?5G技術需要達到的技術指標數值是多少?這里,我們選擇了辦公室、密集住宅區、快速路、體育場等多種典型場景并結合視頻播放、增強現實、OTT消息、車聯網等多種典型應用進行綜合分析,設定每種場景下典型的業務應用類別,確定業務模型和用戶模型,計算出受限的技術指標值。經過每種場景的分析,在一些場景下,無線技術成為瓶頸,存在挑戰的主要場景存在于密集住宅區的用戶體驗速率、辦公室場景下的高流量密度、地鐵場景下的連接數密度、高鐵環境的高速移動性等指標。
經過分析,我們認為5G與4G相比較,需滿足以下關鍵技術指標:
·傳輸速率提高10~100倍,用戶體驗速率0.1~1 Gb/s,用戶峰值速率可達10 Gb/s。
·時延降低5~10倍,達到毫秒量級。
·連接設備密度提升10~100倍,達到每平方公里數百萬個。
·流量密度100~1 000倍提升,達到每平方公里每秒數十太比特。
·移動性達到500 km/h以上,實現高鐵環境下的良好用戶體驗。
此外,能耗效率、頻譜效率及峰值速率等指標也是重要的5G技術指標,需要在5G系統設計時綜合考慮。
2 面向2020年的頻譜需求
研究
頻譜資源是引領無線移動通信持續創新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由于頻譜資源是國際共用、國家支配的稀缺性戰略資源。因此,需要實現頻譜資源的科學管理,一方面,要為新的頻譜需求及時規劃分配資源,以促進相關行業和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要對頻譜需求做出合理估計,避免超前分配導致的資源浪費。
當前,中國的國際移動通信系統(IMT)包括2G、3G系統,以及剛商用的4G(LTE)系統。中國為IMT系統劃分頻率總計687 MHz,其中時分雙工(TDD)頻率總計345 MHz,頻分復用(FDD)頻率總計342 MHz。
面對未來巨大的移動數據業務需求,業界考慮從技術演進、頻率分配、網絡建設和異構網絡分流等方面解決網絡壓力,其中,為IMT系統分配新的頻率資源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現有劃分用于IMT系統的頻率或將難以適應未來業務量急速發展帶來的頻譜缺口。目前,國際標準組織ITU已經著手研究為IMT系統分配新的頻率資源。針對中國2020年面臨的IMT系統頻率缺口問題,各相關機構與部門已開始研究制訂中國中長期的寬帶無線頻率規劃,并積極參與到國際上關于劃分新的IMT頻率工作當中,向ITU提交中國在IMT頻率需求和合適頻段(SFR)方面的建議。endprint
根據中國移動通信業務市場需求,在充分分析國際主流機構的IMT頻譜需求測算方法基礎上,結合中國IMT實際運營情況,中國IMT-2020(5G)推進組提出了適合中國國情的IMT頻譜需求測算方法。經過計算,得出2020年頻譜需求及對應的頻譜缺口,如表1所示。
針于IMT具體頻率范圍,一方面,需要在低頻段優質資源中,將具備IMT使用條件的頻段充分挖掘,包括450~470 MHz、698~806 MHz、3 400~3 600 MHz等已經標示為IMT的頻段,及3 300~3 400 MHz、4 400~4 500 MHz和4 800~4 990 MHz等WRC-15 1.1在研的候選頻段;另一方面,在毫米波無線通信設備發展日漸成熟的趨勢下,有必要尋求高頻段潛在可用頻譜資源,開展相關研究,如6~7 GHz、26 GHz、28 GHz等。
3 5G技術標準路徑
2012年,國際電聯ITU已啟動5G需求、頻譜及技術趨勢等研究工作。歐盟、韓國等政府紛紛開始啟動5G研究項目,積極引導技術發展,爭取在新一輪的國際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5G發展的階段劃分如圖4所示。中國也在2013年成立了IMT-2020(5G)推進組推進5G的發展。根據國際整體情況,預計2015年將形成5G愿景、關鍵能力需求及頻譜規劃,之后將啟動5G標準化工作,并在2020年后開始商用。因此,“十三五”期間將是5G概念提出、技術標準形成、產品研發的關鍵期。
4G即將進入規模商用,而5G是繼4G后新一代的移動通信技術。4G向5G的技術產業發展緊密銜接,存在3條演進路線。首先,LTE/LTE-Advanced是事實上的全球統一4G標準,將會在5G階段繼續演進;其次,無線局域網(WLAN)具有良好的產業和用戶基礎,下一代WLAN將提升運營商業務支撐能力,是一種重要補充技術;此外,我們還應特別關注可能出現的革命性5G技術。
LTE-Advanced的技術標準主要在3GPP國際標準化組織制訂。業界初步認為在3GPP R14階段(預計于2016年)將啟動面向5G的標準研究工作。目前,LTE-Advanced特別注重熱點/室內場景的優化,及與WLAN的融合發展。LTE-Advanced向熱點/室內(LTE-Hi)、設備間直接通信(D2D)、M2M、集群通信/公共安全等領域拓展。針對目前寬帶無線大量流量源于熱點與室內環境,LTE-Advanced的重要特征正是提供密集/熱點網絡的解決方案。通過提升小小區的頻譜效率、運營效率、移動性,減少小區間干擾等手段來大幅度提升容量,實現業務分流、靈活的網絡部署,更高效的頻率復用。同時,通過網絡管理、無線資源調度等緊耦合方式實現與WLAN的深度融合發展。
WLAN則向高效率、可運營的方向發展。2013年3月,IEEE已經啟動了下一代WLAN標準——高效率無線局域網(HEW)研究,旨在提升實際網絡運行環境中WLAN的頻譜效率和實際承載吞吐量。預計HEW標準化將于2018—2019年結束。
5G無線關鍵技術的方向包括:
(1)新型信號處理技術,如更先進的干擾消除信號處理技術、新型多載波技術、增強調制分集等。
(2)超密集網絡和協同無線通信技術,如小基站的優化、分布式天線的協作傳輸、分層網絡的異構協同、蜂窩/WLAN/傳感器等不同接入技術的協同通信等。
(3)新型多天線技術,如有源天線陣列、三維波束賦型、大規模天線等等。
(4)新的頻譜使用方式,如TDD/FDD的融合使用、實現頻譜共享的認知無線電技術等。
(5)高頻段的使用,如6 GHz以上高頻段通信技術等。
為適應移動互聯網發展,移動網絡向著扁平化、控制與轉發分離、智能化、虛擬化等方向發展,與無線網絡資源協同緊密結合,實現互聯網內容的有效存儲與轉發,新型移動網絡架構成為5G研究的重點,并將帶動新型移動網絡技術及設備的研發。
4 結束語
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的強勁推動力驅動下產業能力快速提升,面向2020年及未來的5G時代正向我們走近,高流量、低時延、高智能、低能耗的5G無線技術及新型網絡成為技術研究方向,充足的頻率資源是5G發展的基礎,全球統一的頻譜、統一的標準是產業的訴求也是5G獲得成功的關鍵。endprint
根據中國移動通信業務市場需求,在充分分析國際主流機構的IMT頻譜需求測算方法基礎上,結合中國IMT實際運營情況,中國IMT-2020(5G)推進組提出了適合中國國情的IMT頻譜需求測算方法。經過計算,得出2020年頻譜需求及對應的頻譜缺口,如表1所示。
針于IMT具體頻率范圍,一方面,需要在低頻段優質資源中,將具備IMT使用條件的頻段充分挖掘,包括450~470 MHz、698~806 MHz、3 400~3 600 MHz等已經標示為IMT的頻段,及3 300~3 400 MHz、4 400~4 500 MHz和4 800~4 990 MHz等WRC-15 1.1在研的候選頻段;另一方面,在毫米波無線通信設備發展日漸成熟的趨勢下,有必要尋求高頻段潛在可用頻譜資源,開展相關研究,如6~7 GHz、26 GHz、28 GHz等。
3 5G技術標準路徑
2012年,國際電聯ITU已啟動5G需求、頻譜及技術趨勢等研究工作。歐盟、韓國等政府紛紛開始啟動5G研究項目,積極引導技術發展,爭取在新一輪的國際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5G發展的階段劃分如圖4所示。中國也在2013年成立了IMT-2020(5G)推進組推進5G的發展。根據國際整體情況,預計2015年將形成5G愿景、關鍵能力需求及頻譜規劃,之后將啟動5G標準化工作,并在2020年后開始商用。因此,“十三五”期間將是5G概念提出、技術標準形成、產品研發的關鍵期。
4G即將進入規模商用,而5G是繼4G后新一代的移動通信技術。4G向5G的技術產業發展緊密銜接,存在3條演進路線。首先,LTE/LTE-Advanced是事實上的全球統一4G標準,將會在5G階段繼續演進;其次,無線局域網(WLAN)具有良好的產業和用戶基礎,下一代WLAN將提升運營商業務支撐能力,是一種重要補充技術;此外,我們還應特別關注可能出現的革命性5G技術。
LTE-Advanced的技術標準主要在3GPP國際標準化組織制訂。業界初步認為在3GPP R14階段(預計于2016年)將啟動面向5G的標準研究工作。目前,LTE-Advanced特別注重熱點/室內場景的優化,及與WLAN的融合發展。LTE-Advanced向熱點/室內(LTE-Hi)、設備間直接通信(D2D)、M2M、集群通信/公共安全等領域拓展。針對目前寬帶無線大量流量源于熱點與室內環境,LTE-Advanced的重要特征正是提供密集/熱點網絡的解決方案。通過提升小小區的頻譜效率、運營效率、移動性,減少小區間干擾等手段來大幅度提升容量,實現業務分流、靈活的網絡部署,更高效的頻率復用。同時,通過網絡管理、無線資源調度等緊耦合方式實現與WLAN的深度融合發展。
WLAN則向高效率、可運營的方向發展。2013年3月,IEEE已經啟動了下一代WLAN標準——高效率無線局域網(HEW)研究,旨在提升實際網絡運行環境中WLAN的頻譜效率和實際承載吞吐量。預計HEW標準化將于2018—2019年結束。
5G無線關鍵技術的方向包括:
(1)新型信號處理技術,如更先進的干擾消除信號處理技術、新型多載波技術、增強調制分集等。
(2)超密集網絡和協同無線通信技術,如小基站的優化、分布式天線的協作傳輸、分層網絡的異構協同、蜂窩/WLAN/傳感器等不同接入技術的協同通信等。
(3)新型多天線技術,如有源天線陣列、三維波束賦型、大規模天線等等。
(4)新的頻譜使用方式,如TDD/FDD的融合使用、實現頻譜共享的認知無線電技術等。
(5)高頻段的使用,如6 GHz以上高頻段通信技術等。
為適應移動互聯網發展,移動網絡向著扁平化、控制與轉發分離、智能化、虛擬化等方向發展,與無線網絡資源協同緊密結合,實現互聯網內容的有效存儲與轉發,新型移動網絡架構成為5G研究的重點,并將帶動新型移動網絡技術及設備的研發。
4 結束語
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的強勁推動力驅動下產業能力快速提升,面向2020年及未來的5G時代正向我們走近,高流量、低時延、高智能、低能耗的5G無線技術及新型網絡成為技術研究方向,充足的頻率資源是5G發展的基礎,全球統一的頻譜、統一的標準是產業的訴求也是5G獲得成功的關鍵。endprint
根據中國移動通信業務市場需求,在充分分析國際主流機構的IMT頻譜需求測算方法基礎上,結合中國IMT實際運營情況,中國IMT-2020(5G)推進組提出了適合中國國情的IMT頻譜需求測算方法。經過計算,得出2020年頻譜需求及對應的頻譜缺口,如表1所示。
針于IMT具體頻率范圍,一方面,需要在低頻段優質資源中,將具備IMT使用條件的頻段充分挖掘,包括450~470 MHz、698~806 MHz、3 400~3 600 MHz等已經標示為IMT的頻段,及3 300~3 400 MHz、4 400~4 500 MHz和4 800~4 990 MHz等WRC-15 1.1在研的候選頻段;另一方面,在毫米波無線通信設備發展日漸成熟的趨勢下,有必要尋求高頻段潛在可用頻譜資源,開展相關研究,如6~7 GHz、26 GHz、28 GHz等。
3 5G技術標準路徑
2012年,國際電聯ITU已啟動5G需求、頻譜及技術趨勢等研究工作。歐盟、韓國等政府紛紛開始啟動5G研究項目,積極引導技術發展,爭取在新一輪的國際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5G發展的階段劃分如圖4所示。中國也在2013年成立了IMT-2020(5G)推進組推進5G的發展。根據國際整體情況,預計2015年將形成5G愿景、關鍵能力需求及頻譜規劃,之后將啟動5G標準化工作,并在2020年后開始商用。因此,“十三五”期間將是5G概念提出、技術標準形成、產品研發的關鍵期。
4G即將進入規模商用,而5G是繼4G后新一代的移動通信技術。4G向5G的技術產業發展緊密銜接,存在3條演進路線。首先,LTE/LTE-Advanced是事實上的全球統一4G標準,將會在5G階段繼續演進;其次,無線局域網(WLAN)具有良好的產業和用戶基礎,下一代WLAN將提升運營商業務支撐能力,是一種重要補充技術;此外,我們還應特別關注可能出現的革命性5G技術。
LTE-Advanced的技術標準主要在3GPP國際標準化組織制訂。業界初步認為在3GPP R14階段(預計于2016年)將啟動面向5G的標準研究工作。目前,LTE-Advanced特別注重熱點/室內場景的優化,及與WLAN的融合發展。LTE-Advanced向熱點/室內(LTE-Hi)、設備間直接通信(D2D)、M2M、集群通信/公共安全等領域拓展。針對目前寬帶無線大量流量源于熱點與室內環境,LTE-Advanced的重要特征正是提供密集/熱點網絡的解決方案。通過提升小小區的頻譜效率、運營效率、移動性,減少小區間干擾等手段來大幅度提升容量,實現業務分流、靈活的網絡部署,更高效的頻率復用。同時,通過網絡管理、無線資源調度等緊耦合方式實現與WLAN的深度融合發展。
WLAN則向高效率、可運營的方向發展。2013年3月,IEEE已經啟動了下一代WLAN標準——高效率無線局域網(HEW)研究,旨在提升實際網絡運行環境中WLAN的頻譜效率和實際承載吞吐量。預計HEW標準化將于2018—2019年結束。
5G無線關鍵技術的方向包括:
(1)新型信號處理技術,如更先進的干擾消除信號處理技術、新型多載波技術、增強調制分集等。
(2)超密集網絡和協同無線通信技術,如小基站的優化、分布式天線的協作傳輸、分層網絡的異構協同、蜂窩/WLAN/傳感器等不同接入技術的協同通信等。
(3)新型多天線技術,如有源天線陣列、三維波束賦型、大規模天線等等。
(4)新的頻譜使用方式,如TDD/FDD的融合使用、實現頻譜共享的認知無線電技術等。
(5)高頻段的使用,如6 GHz以上高頻段通信技術等。
為適應移動互聯網發展,移動網絡向著扁平化、控制與轉發分離、智能化、虛擬化等方向發展,與無線網絡資源協同緊密結合,實現互聯網內容的有效存儲與轉發,新型移動網絡架構成為5G研究的重點,并將帶動新型移動網絡技術及設備的研發。
4 結束語
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的強勁推動力驅動下產業能力快速提升,面向2020年及未來的5G時代正向我們走近,高流量、低時延、高智能、低能耗的5G無線技術及新型網絡成為技術研究方向,充足的頻率資源是5G發展的基礎,全球統一的頻譜、統一的標準是產業的訴求也是5G獲得成功的關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