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偉
摘 要:鎮巴縣位于陜西省南端,素有陜西“南大門”之稱,全境總面積3437平方公里,轄21鎮221個行政村,總人口28萬。縣城建成區4平方公里,人口5萬。境內山川秀美,物產豐富,景色怡人,文化積淀豐富,屬革命老區,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自2004年開展園林縣城創建活動以來,先后榮獲“全國綠化先進縣”、“全國生態示范區”、“全國文化先進縣”、“省級園林縣城”和“省級衛生縣城”等稱號。
關鍵詞:鎮巴縣;生態建設;創建園林縣城
1 創建國家園林縣城的重要性
近年來,鎮巴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穩農帶產業,興工強支柱,開放促發展”的縣域經濟發展思路,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步入了快車道,經濟社會呈現出總量提升、結構優化、亮點突出、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正在成為一座充滿發展活力和現代魅力的宜居山城。
2 創建國家園林縣城的主要困難
幾年來的生動實踐,鎮巴真切地感受到:創園活動是加快縣城建設的有力抓手。借助這個抓手,鎮巴縣城建設得到快速發展,硬件設施顯著改善,建筑品位大幅提升,縣城風貌韻味彰顯,為縣城發展注入嶄新的生機和活力。創園活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良好平臺。依托這個平臺,鎮巴縣社會管理得到明顯加強,廣大群眾安居樂業,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縣城文明蔚然成風,縣城發展獲得健康的基因和動力。創園活動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有效載體。通過這個載體,鎮巴發展理念得到有效升華,統籌資源、環境與發展的意識更加自覺,發展“以人為本、建設以民為先”的信念更加強烈,推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作為更加積極,縣城發展顯現良好的前景和潛力。
雖然鎮巴創建國家園林縣城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把鎮巴打造成為生態園林縣城仍有很長的道路要走,作為完善城市功能載體的園林綠化基礎設施建設任務仍然繁重,“創園”工作依然面臨著諸多挑戰。主要表現在:
2.1 資金籌措難度較大。鎮巴是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財政十分困難,致使投入園林綠化的資金有限。
2.2 園林綠化整體水平仍需進一步提升,縣城的許多市政設施仍需進一步完善。
2.3 鎮巴山多地少,縣城又四面環山,可利用土地十分有限,機關單位辦公用地、居民居住用地和綠化用地矛盾十分突出。
2.4 長效管理機制需要進一步健全,園林綠化管理機構、管理隊伍力量有待進一步加強,園林專業技術人才也需更進一步的提高專業技術水平。
3 創建國家園林縣城的主要措施
在創園工作中,鎮巴遵循“以河為脈、以山為骨、以綠為體、以文為魂”的發展思路,緊緊圍繞縣城“一河兩岸”,用心打造“竹林水特色鮮明、山水橋相映成趣、路城人品位提升”的山水園林觀光城市,把改造自然景觀與傳承歷史文脈緊密結合起來,把改善外圍環境與提升城區景觀緊密結合起來,依托山、水、路、園、院等載體,綜合運用綠環、綠軸、綠廊、綠線等造景手法,采取規劃建綠、拆違還綠、破墻透綠、見縫插綠、借景擴綠、以水補綠、立體增綠等一系列措施,堅持不懈推進縣城綠化工作,著力打造生態型、園林式、現代化的宜居家園。
3.1 加強組織領導,廣泛宣傳發動,營造良好的創園格局和氛圍
一是建立高規格的領導機構。成立了以縣委書記任總指揮,縣長任組長、有關鎮和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創建國家園林縣城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專門辦公室,統一領導和協調全縣創園工作,使創園成為實打實的“一把手”工程。二是成立專業化的工作機構。從全縣園林綠化行業和有關部門中優選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組建綠化管理所,負責全縣園林綠化工作的規劃、建設、管理,確保創園活動高點起步、高效實施。三是制定高標準的創園方案。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立足實際,對標高端,按照“出精品、出品位、出氣派”的要求,精心謀劃“做大山文章,讓山更綠;做活水文章,讓水更清;做靚路文章,讓路更暢;做精園林文章,讓園林更精致;做美庭院文章,讓庭院更美麗;做強城市功能文章,讓城市功能更完善;做精縣城管理文章,讓縣城容貌更加漂亮”等創園七篇文章,明確具體的思路、目標、任務、舉措和步驟,確保方案科學合理、翔實縝密、切實可行。四是開展全方位的宣傳發動。全縣召開了“創建國家園林縣城、創建省級衛生縣城、創建省級文明縣城”三城聯創動員大會,組織了“創建國家園林縣城我知曉我支持我參與我奉獻”為主題的聲勢浩大的萬人簽名活動;縣電視臺開辟了《創建國家園林縣城》和《周周曝》專欄,縣政府網、縣三創信息網、縣住建信息網專設了創園欄目,及時報道創園工作進展中的優與劣;城區設置了創園大型宣傳牌,城區內單位、個體所有電子顯示屏不定時滾動播放創園標語和信息,出租車、客運車設置了宣傳標語,聚合能聚合的一切資源,為全民創園營造濃厚的氛圍。
3.2 完善落實機制,凝聚工作合力,扎扎實實推進創園各項工作
一是責任機制。將創園方案確定的各項任務,以責任狀的形式,逐級逐項分解落實,明確標準,限期完成,確保責任目標、責任單位、責任人員和問責措施“四落實”。二是督查機制。縣政府主要領導每月召開一次調度會,聽取創園工作匯報,協調解決有關重大事項。縣創建辦對創園工作實行“一周一調度、十天一督導、半月一通報”,并將檢查結果予以通報。縣委、縣政府督查室定期開展創園工作專項督查,對不能按期完成創建任務的責任單位進行通報批評。三是協同機制。建立了創園責任單位聯席會、現場作業碰頭會、重大問題會商會等一整套溝通協調機制,及時協商解決創園過程中的重大問題。特別是對一些涉及部門多、施工工序多、承建單位多的復雜工程,制定完善的組織預案,上下聯動,左右協同,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合力攻堅,確保了創園工作的有序推進。
3.3 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大投入力度,有效破解創園的資金難題
鎮巴在創園中,一是探索形成了“招商引一點、民間融一點、銀行貸一點、單位出一點、規費收一點、土地變一點、資源盤一點、財政擠一點、上級要一點,項目合一點”的“十點”籌資辦法,全方位、多渠道聚合建設資金,為超常規建設和推進創園進程提供了有力保障。縣政府成立了土地儲備中心,建立了規范的土地有形市場,對國有企事業單位閑置資產、并鄉建鎮漏管資產、城市存量資產、土地市場一級儲備等資源進行市場化運作,通過推進土地招、拍、掛制度,用土地經營收益搞城鎮建設。以創新的理念開發城市公共資源,對廣告經營權、特許經營權等進行公開拍賣或承包,充分挖掘附著的市場經濟價值。通過開發路燈、燈箱等市政設施附屬廣告權,其收益用于彌補了城市維護經費的不足;拍賣縣城河道采沙權,不但籌集到建設資金,又達到了定期清淤的目的。二是始終堅持招商引資啟動、財政投資撬動、部門出資帶動、全民參與聯動的推進機制,形成了“全民參與、部門聯動、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的創園大合唱。
3.4 理順管理體制,健全各項制度,形成縣城綠化管理的長效機制
一是理順體制。堅持建管并重的方針,積極探索城市綠化精細化管理辦法,出臺了一系列管理辦法,明確了縣城各方面管理的責任主體。二是完善機制。建立和完善了城市古樹名木、城市建設申請占用綠地、樹木砍伐移栽審批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開通了園林綠化管理網站,面向社會公開監督舉報電話和網上舉報郵箱,切實提高了管理實效。三是嚴格考核。將創園工作納入綜合目標考核,與各創建責任單位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并將管護經費核撥與考核結果直接掛鉤,通過“以獎代補”進行激勵,極大地調動了各管養單位的積極性,也使縣城綠化管養工作走上一條健康、可持續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