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
摘 要:通過試驗,研究多倫多生態肥的不同施肥量和配比,對水稻的性狀和產量的影響;同時分析施肥技術對水稻生長和產量的影響,總結出在本地區各種肥力水平下水稻獲得最佳產量和最大產量時的肥料用量及產量,對施肥管理進行分析,為農業生產提供可參考的依據。
關鍵詞:多倫多生態肥;水稻;施肥;管理
1 試驗地基本情況
1.1 實施項目:試驗地號八五一一農場第二作業站2#,面積100.5畝,種植戶:吳艷坤
1.2 水稻品種:龍粳26
1.3 試驗地為中等地塊,呈東西條狀,河道自流灌溉。本實驗采用大區對比法。
1.4 磷酸二銨、鉀肥、多倫多生態肥作基肥施用,尿素作追肥。
表1
表2 實驗處理對水稻性狀和產量對比
表3 不同地理條件對比
表4 主要有機肥元素施用對比表
2 施肥技術與田間管理
2.1 水稻施肥有一定的原則
正如徐一戎老先生所倡導的:重視化肥,配合有機肥,有機肥與無機肥配合施用對改良培肥土壤的效果十分顯著,能提高土壤有機質儲量,改善土壤有機質組成,增加土壤中氮、磷、鉀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加強了土壤的保肥性和供肥性,改善土壤物理性質和水分狀況。
氮肥、磷肥或氮、磷、鉀配合施用。追求高產條件下極易貪青、倒伏、發生稻瘟病,空秕率增加。因此,在施肥上要堅持氮、磷、鉀配合施用。適量施肥與配方施肥。施肥量要適宜,配比合理,要根據不同的地塊肥力不同,進行確定施肥量,做到配方施肥確保高產。
2.2 施肥注意的事項。
施足基肥。有機肥料分解慢,利用率低,肥效期長養分完全,所以作基肥施用較好。但由于稻區早春氣溫較低,土壤中的養分釋放緩慢,為了促進高產田秧苗早生快發,可以將速效氮肥總量的30%~50%作為基肥施用。磷肥和鉀肥均作為基肥施用,也可以留一部分在拔節期施用。
早施蘗肥。水稻返青后及早施用分蘗肥,可促進低位分蘗的發生,增穗作用明顯。分蘗肥分二次施用,一次在返青后,用量占氮肥的25%左右,目的在于促蘗;另一次分蘗盛期作為調整肥,用量在10%左右。目的在于保證全田生長整齊,并起到促蘗成穗的作用。后一次的調整肥施用與否主要看群體長勢來決定。
巧施調節肥(穗肥和粒肥)。穗肥在葉齡指數91左右(倒二葉60%伸出)施,可以促進劍葉生長。當高產群體較繁時,穗肥在葉齡96(減數分裂時期)時施,起到保花作用。
2.3 施肥方式要求
不同的肥料有不同的使用要求,例如氮肥的損失有多種途徑,但除氮的揮發損失外,都是通過硝化作用產生的,因此,提高氮肥利用率,主要是以防止銨的硝化為主。要深層施肥。把銨態氮肥或尿素深施到3~5厘米深的還原層中,銨離子為土壤膠體吸附,保持在還原層中避免肥料在氧化層進行硝化作用,以提高氮的利用率。
3 結果與分析
3.1 通過實驗可以分析出各處理在水稻前期表現良好,但處理二后期表現出缺乏后勁,在拔節后期和揚花出穗期表現明顯,多倫多中氮肥作為基肥在后期肥力明顯不足。
3.2 各處理株高和穗長等差別不大,結實率處理二表現最低,處理三結實率偏低。初步分析是處理二在調節肥上沒有及時得到補充。處理三中在生育后期表現出肥力過剩,易促進水稻過量吸收養分,使植株猛發徒長,致使結實率偏低。
3.3 我們對實驗的三個處理進行了全面測產,處理一、處理二、和處理三測得產量分別為624.6kg、568.3kg、602.8kg,處理一比處理二多56.3kg。
4 結束語
水田連年種植,不能像旱田一樣換茬,因此每年不但要從土壤中吸收走大量的氮、磷、鉀、鈣、鎂、硫、鐵等大中量元素,而且還要吸收少量的氯、鋅、硅等微量元素,大量的多種營養元素被吸收,還有一部分被淋溶損失,僅靠單一原料補充遠遠不能滿足水稻生產需要。必須實行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配合施用,施用多倫多生態肥可以補充土壤中的大量元素和各種微量元素,是水稻種植發展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