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玫
摘 要:目前我國的應收票椐在管理上僅是企業所擁有的沒有到期或者是沒有兌現的商業匯票,而且這種匯票也有著明確的時間限制,不可以超過六個月。根據票椐的種類不同,所以承兌人可以把匯票的類別分為銀行承兌匯票和商業承兌匯票。票據貼現屬于融通資金的信貸行為,文章重點對應收票椐貼現的解決方案以及其中常出現的缺點進行了分析,并對相關不完善的地方提出了合理的見解。
關鍵詞:應收票據;銀行承兌匯票;貼現
1 應收票據貼現的涵義和相關法規規定分析
應收票據貼現所知的就是企業用沒有到期的應收票據跟銀行融通資金,銀行在根據票椐上的實際金額減掉相應的貼現利息以后,把剩余的錢支付給企業的一種籌資手法。這種貼現手法主要用于運營中所出現的現金流量。應收票據貼現大體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帶追索權;而另一種則是不帶追索權。如果是有追索權的話,那么企業可以在把應收款項過渡給他人時,同意一方在應收款項上并沒有按期支付時,就可以向所過渡的一方所要應收金額的權益。如果是沒有追索權的話,那么票椐一旦貼現,銀行就會承擔相當大的風險,風險發生時,貼現方并不會對此負責。而我國大多的應收票據貼現都是有追索權的,商業承兌匯票和銀行承兌匯票都能夠處理貼現交易,不過因為商業承兌匯票的付款人是企業個人的,在信用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正規銀行通常不做貼現業務,當企業用商業承兌匯票要銀行辦理貼現事物時,銀行就會用貸款的方法來解決,所以,我們國家的貼現行為說的就是銀行承兌匯票的貼現。
應收票據指的是企業在運用商業匯票為結算手法時,由于銷售商品、產品以及勞務所帶來的商業匯票,使交易過程增添了信用憑證。商業承兌匯票是由收款人簽發給付款人的,由付款人承兌該票據;銀行承兌匯票是由收款人或是承兌人簽發,需要承兌人跟銀行申請,銀行確認無誤所準許的承兌票據。我國也在法律法規中頒布了相關條例,條例清楚的說明了票椐期限已過還沒收到票款的,銀行可有向其追究償還,也可以從申請人的戶頭上扣除票款。所以,從法律上可以看出,國家的票椐貼現帶追索權的現象。加之承兌方是銀行,所以安全指數也是相當高的,而且只要是符合法律規定的正規票椐通常是不會出現到期不支付票款的情況的,附帶的追索權基本上不會使用到,只屬于一種安全防范方式,增加其保險程度。下面是把帶有追索權以及不帶追索權的狀況中企業票椐貼現業務會計的解決方案,并做出相關說明。
2 帶追索權的票據貼現賬務處理方法
2.1 帶追索權的票據貼現業務會計處理舉例
案例:2013年2月1日,a企業賣給b企業一批物資,收到b企業簽發并且是從銀行承兌的商業匯票一張,票據到期之后價值是60萬元,不算計息,期限為3個月。當日,a企業將該商業匯票以附追索權的方式貼現給銀行,銀行扣除相應貼現利息后,支付給a企業54萬元的貼現款。通常這樣的情況下,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制度,因為a企業并沒有把與商業匯票有關的風險和報酬轉移給銀行,所以a企業不能夠中斷應收票據的確認行為,要將其用商業匯票向銀行抵押得到的貸款形式進行會計處理。以下是a企業會計記錄:
(1)2013年2月1日,票據貼現時
借:銀行存款54萬元(a企業實際得到的貼現金額)
財務費用6萬元(銀行扣除一部分的貼現利息和相關手續費用)
貸:短期借款60萬元(票據期末金額)
如果該票據是帶息票據,那么a企業還是需要按時對票據計提利息,一方面沖銷a企業的財務費用,另一方面提高a企業應收票據的賬面金額。
(2)2013年5月1日,如果到了規定期限票據付款人無法支付票款:
借:短期借款60萬元
貸:銀行存款60萬元
同時,甲企業需要將到期應收票據轉為應收賬款。
借:應收賬款60萬元
貸:應收票據60萬元
如果票據付款人到期時全額向所貼現的銀行支付票款,那么a企業會計處理分錄為:
借:短期借款60萬元
貸:應收票據60萬元
2.2 以上會計處理方式存在的問題分析
針對a企業把票據貼現給銀行后,票據會直接被銀行存放起來。而銀行又會因為資金的原因,就會把票據再貼現給別的銀行,所以不管怎樣,票據都不在a企業可控范圍之內。如果說票據在規定時間內支付了票款金額,但是a企業卻完全處于不之情的情況下,這時a企業跟本不會了解準確的付款日期,也不會握有有關的票據證明。所以,不知道支付方在正確的時間內已經支付了相關款項的a企業,導致了會計分錄處理上不夠精確。沒有體現出經濟運營本質,因為我們國家現今主要是在銀行承兌匯票的,到了應付款的期限時,承兌銀行不支付的可能基本不存在。于是作者覺得企業跟銀行進行貼現業務時,就算這方面有明文規定,銀行在承兌方沒有按時支付時,能夠向企業索要款項,企業所承擔的風險和利益在貼現時就全部轉給了銀行。結合會計相關規定,企業在最初就會了解到以后經濟利益也許會流出企業,在這樣的狀況下,企業向銀行支付的可能性小之又小,因此,企業沒有必要去了解這方面的問題。以下是筆者對a企業會計分錄做的改正:
(1)2013年2月1日,票據貼現時:
借:銀行存款54萬元 (企業所獲得的貼現金額)
財務費用6萬元
貸:應收票據60萬元(票據的總價值)
此時a企業可以不再對應收票據進行確認,要是該票據屬于帶息票據,a企業就不用對票據進行按時計提利息。
(2)當到2013年5月1日時,付款人完全履行合約規定,此時,a企業就不需要再對其做出其他的會計處理。假如承兌方并沒按照合約規定執行時,銀行會馬上與a企業取得聯系。a企業可以使用下面的兩個方面對其進行辦理:甲企業可以分以下兩種情況分別進行會計處理:①銀行向a企業賬戶上扣除掉應付款額。a企業會計分錄記為:借:應收賬款;貸:銀行存款。②a企業賬戶余額不足,不足以讓銀行扣除掉應付款額。a企業會計分錄可記為:借:應收賬款;貸:銀行存款,貸:短期借款(扣款時所差的金額)。
3 不帶追索權的票據貼現業務會計處理分析
3.1 不帶追索權的票據貼現業務會計處理舉例
不帶追索權的票據貼現屬于企業把應收債權出售給銀行,因為會有一定的退貨風險,銀行通常會在扣除貼現息時再另外扣除可能出現退貨的部分金額,最后把余下的金額支付給企業。根據現行會計準則處理方法,有關于不帶追索權的票據貼現業務,企業在貼現時普遍的會計處理方法是:借:銀行存款(企業實際獲得的貼現金額),借:其他應收款(企業同意支付銀行銷售退回和銷售折讓金額),借:營業外支出(銀行扣除的貼現息和貼現辦理費用);貸:應收票據。票據到期時,不管承兌方能否承擔應付金額,都跟貼現企業沒有任何關聯。如果出現實際退貨業務時,企業所作會計分錄應該是:借:主營業務收入(銷售退回或銷售折讓的金額),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赤字沖減的銷項稅額);貸:其他應收款。企業得到需退貨的物品時:借:庫存商品(退回貨物的實際成本);貸:主營業務成本。
3.2 存在的問題分析
根據上面會計所做出的處理,有著較為明顯的錯誤,不帶追索權的情況下,作者認為應把票據的實際貼現數額和本身價值的差額計入營業外支出。帶息應收票據的利息流入和貼現的利息流出兩者不可以相互沖銷,并且計入營業外支出或收入,分錄時最好分別進行計入,如此能更好的把實際情況反映出來,合乎會計核算標準。還有就是不帶追索權的票椐性質不應該屬于抵押貸款,應該是把票據出售給了銀行,從而得到相應款項,不過,無論屬于那種,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也是企業融資的一種形式。把銀行從中扣除的貼現利息和辦理費用計入營業外支出沒有反應出經濟實際狀況,應該計入財務費用科目中。這項業務的會計處理方式也和票椐貼現的現實情況有所差異,我國所辦理的貼現商業匯票基本上出自銀行,又因銀行的信用度較高,銀行承兌匯票的活動程度并不比現金交易低。所以購買方把銀行承兌匯票轉交給出售方時,就等于把錢支付給了出售方,買賣雙方此時就不存在債務糾紛了。當票椐期限截止時,承兌方銀行會直接把票椐應付款支付給貼現銀行,隨后再從應付款賬戶里扣除該款項。加入出現售出的票椐被退還或是轉讓,不管數額多少,賣方都必須向買方如額返還。假如a企業根據推測確定這項業務存在5%的退還可能,退還的所有損失全部歸為a企業擔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