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寅
摘 要:虹橋Thales二次雷達在運行期間出現馬達1過熱告警,系統自動關閉了對馬達1的供電,AA2000機柜上馬達1過熱告警指示燈亮,RCMS軟件上馬達1的狀態也顯示為紅色,由于虹橋Thales雷達采用雙馬達驅動,馬達2仍正常工作,天線運轉未受影響,信號輸出也都正常。文章將針對這一情況,著重對馬達過熱告警所產生的致因及日常排故的措施流程進行整理。
關鍵詞:虹橋Thales;雷達;告警機制
1 THALES二次雷達告警機制介紹
THALES二次雷達的告警機制主要可分為兩種,第一種告警機制主要針對二次雷達信號發射、接收及處理部分,主要處理模塊是MMXC和DPC。工作的原理是:MMXC收集來自于STX2000(INTERFACE DRIVE、SUM HPA、CONTROL HPA)以及MDR的自檢信息(主要是已高低電平的形式)并將這些信息報告給DPC,隨后DPC經處理后,將告警信息通過Supervision Switch傳送給RCMS的后臺程序DRU,DRU在比對自身的數據庫信息后,形成告警報告,在RCMS軟件上顯示模塊變紅并彈出ALARM MESSAGE。第二種告警機制則主要針對于天饋系統(主要是指DRIVER MECHNISM)、AA2000天線機柜及AE2000電源機柜的告警,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通過一系列的繼電器開關的吸合斷開所實現的。當天饋系統故障時(比如馬達過熱、馬達及大盤油位過低、馬達過載、THALES二次雷達安全鏈路出現故障等)或是AA2000或AE2000機柜中相應鏈路故障時(繼電器、變壓器、穩壓源故障等),相應鏈路就會呈現閉合亦或是斷開的狀態,從而影響告警繼電器的吸合或斷開,最終所有的鏈路狀態將報告給AE2000內的WAGO,WAGO通過其I/O Module輸出告警信息至RCMS主機(由其后臺程序DRU進行處理),DRU在比對自身的數據庫信息后,形成告警報告,在RCMS軟件上顯示模塊變紅并彈出ALARM MESSAGE。
文章主要介紹馬達過熱告警,主要涉及EA2000 DRIVE MECHNISM及AA2000機柜,因此在下文中將著重介紹后一種告警機制并對該告警的形成及故障處置流程進行分析和介紹。
2 馬達過熱告警致因分析
馬達過熱告警的形成機制,馬達內部存在類似于熱敏電阻的溫度保護電路,一旦馬達工作狀態過熱(大于140攝氏度),熱敏電阻阻值變化很快(變大),原本短接的端口1和端口2將呈現斷路狀態。端口1和端口2出來的連線經大盤上的接線盒上(包含其他如馬達油位的狀態線)后,輸出至AA2000機柜中TB2接線柱上,從而影響MOTOR TEMP鏈路的通斷。原理如圖1所示。
AA機柜內部線路圖分析:
如圖2所示,在馬達溫度正常的情況下AA機柜TB2 17、18(馬達1)及TB2 19、20(馬達2)將短接,從而K11、K15能夠上電吸合(11,14)。在馬達存在過熱告警的情況下,由于馬達內部端口1和端口2斷路,TB2上的相應接線端也將呈現斷路的狀態,K11(以下以MOTOR1為例,MOTOR2告警同MOTOR1)所在的鏈路斷路,從而K11也將不工作(11、12)。
假設K64正常工作(15、18),若K11不工作(11、12),此時K12及K65(延時繼電器,將在上電1秒后吸合)將上電吸合,K12上電,一方面使得K12 (21、24)吸合,從而使得K12具有自保持的功能,也就是說即使后來MOTOR1溫度告警消失,該告警將依然存在。另一方面,K12上電,將使得K12(11、14)吸合,在默認情況下(K64工作、K21不工作、K26工作),K12(11、14)的吸合,將導致IPSO1這段鏈路斷開,從而K1將不工作,如圖3所示。
如圖4所示,K1不工作(11、12)將導致K31無法正常上電吸合(斷開),MOTOR1因此不能正常供電,從而MOTOR1將會停轉。
另一方面,K65若不工作,由于其具有延時的特性(吸合延時),因此,該繼電器將在設定的延時時間段(1秒)后才進行工作。根據K65的這種特性,我們可以得到以下重要結論,若馬達溫度告警的時間小于1秒鐘,馬達運行將不受影響;若馬達溫度告警的時間大于1秒鐘,那么馬達將停轉,由于THALES雷達普遍由雙馬達工作,屆時將只有一個馬達進行工作。
告警信息的顯示
在正常情況下,K12(MOTOR1)和K16(MOTOR2)都處于不工作的狀態(31、32)、(41、42),此時鏈路導通,將給WAGO中相應的端子傳送高電平(+24V),根據DRU內部的定義,WAGO接收高電平則不會產生MOTOR OVERHEAT的告警。另一方面,由于K12不工作,DS8(MOTOR 1 OVERHEAT)所在的鏈路將不會導通,DS8告警燈將不會亮。反之,若MOTOR1存在溫度告警,K12(MOTOR1)將工作(31、34)、(41、44),此時鏈路斷開,WAGO接收低電平,產生MOTOR OVERHEAT告警,此時DS8告警燈將被點亮。如圖5所示。
根據上述的闡述,總體告警過程可以由圖6所示流程圖表示。
3 故障排除過程解析
故障發生后,設備申請緊急停機,停機批復后,工作人員斷開了AA2000上MOTOR1、MOTOR2的空氣開關并上天線塔對馬達1進行檢查,檢查中通過觸摸及溫濕度計檢測的方式對馬達表面溫度進行檢查,檢查結果馬達溫度并未過高,并且由于故障發生于9月底,已過盛夏,故可基本排除由于馬達實際溫度過高從而產生告警的情況。
排除了馬達告警之后,為謹慎起見,打開了大盤上的接線盒上,檢查其中馬達狀態線的連接情況,檢查結果,線纜連接緊固,未發現焦火短路、松動的現象。
重新打開AA2000機柜上馬達1、馬達2的空氣開關,用萬用表測量AA2000機柜內部TB2接線柱上17、18兩端的連通性,發現兩端處于狀態斷路,而在正常情況下,兩端應處于連通的狀態。聯想到此前THALES二次雷達進行的防雷改造工程,中力防雷公司對天線下來的馬達電源、馬達狀態等信號鏈路都加裝了防雷SPD模塊,于是工作人員依次拔出了天線端及機房端的馬達狀態1的防雷SPD模塊(該種SPD模塊支持在線熱插拔),即馬達狀態1跳開了防雷環節。
用萬用表檢測繼電器K11觸點兩端的連通性,此時K11(11、12)斷開、K11(11、14)連通,K11工作正常。再用萬用表檢測K12繼電器觸點兩端的連通性,此時K12(11、12)斷開、(11、14)閉合,在正常情況下、下,K12應該不上電(即K12(11、12)閉合、(11、14)斷開),但K12由于其在鏈路之中具有自保持的性質,因此,即使K11此時恢復工作,K12任然會保持故障時的狀態,于是工作人員將K12復位,然后再次檢測K12觸電的狀態,發現K12恢復正常(不上電)。在RCMS中清除故障碼,RCMS界面中MOTOR1恢復正常,馬達1溫度告警等熄滅。
初步判斷故障點為防雷SPD模塊,為了驗證這一判斷,在天線塔端插上拔下的防雷SPD模塊,設備無告警,再在機房端插上SPD模塊,此時告警出現,據此可以判斷該故障是由于防雷模塊的故障所導致。
最后為了謹慎起見,更換了故障的防雷SPD,并重啟了雷達設備,至此,故障排查完畢。
4 結束語
以上故障是由避雷器導致的故障,給設備運行造成了重大隱患。在設備使用的過程中,像加裝避雷器這樣對設備進行相應的一些改造再所難免,但是在改造過程中有些地方需要特別注意。改造前做好設備影響評估,對于改造可能會對設備造成什么樣的影響需要心中有數,提前做好預案。對于空管設備保障工作而言,一絲疏忽都有可能造成巨大損失,因此在改造過程中,施工一定要規范到位,如果像加裝避雷器這樣施工由外單位進行,則需要在其施工期間加大監視力度。改造完成后,最好留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在線測試,這樣有些問題可以在這段時間內發現和處理。
當發現問題時,建議值班人員、THALES和避雷公司方面技術人員能積極配合查找原因,盡快回復設備正常運行。同時應將情況反饋給避雷公司,改進工程質量,避免出現類似情況。在業務管理上,應盡快匯總故障資料,并進行故障跟蹤,同時制定相應的應急處理流程,讓每位技術人員了解掌握。endprint
摘 要:虹橋Thales二次雷達在運行期間出現馬達1過熱告警,系統自動關閉了對馬達1的供電,AA2000機柜上馬達1過熱告警指示燈亮,RCMS軟件上馬達1的狀態也顯示為紅色,由于虹橋Thales雷達采用雙馬達驅動,馬達2仍正常工作,天線運轉未受影響,信號輸出也都正常。文章將針對這一情況,著重對馬達過熱告警所產生的致因及日常排故的措施流程進行整理。
關鍵詞:虹橋Thales;雷達;告警機制
1 THALES二次雷達告警機制介紹
THALES二次雷達的告警機制主要可分為兩種,第一種告警機制主要針對二次雷達信號發射、接收及處理部分,主要處理模塊是MMXC和DPC。工作的原理是:MMXC收集來自于STX2000(INTERFACE DRIVE、SUM HPA、CONTROL HPA)以及MDR的自檢信息(主要是已高低電平的形式)并將這些信息報告給DPC,隨后DPC經處理后,將告警信息通過Supervision Switch傳送給RCMS的后臺程序DRU,DRU在比對自身的數據庫信息后,形成告警報告,在RCMS軟件上顯示模塊變紅并彈出ALARM MESSAGE。第二種告警機制則主要針對于天饋系統(主要是指DRIVER MECHNISM)、AA2000天線機柜及AE2000電源機柜的告警,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通過一系列的繼電器開關的吸合斷開所實現的。當天饋系統故障時(比如馬達過熱、馬達及大盤油位過低、馬達過載、THALES二次雷達安全鏈路出現故障等)或是AA2000或AE2000機柜中相應鏈路故障時(繼電器、變壓器、穩壓源故障等),相應鏈路就會呈現閉合亦或是斷開的狀態,從而影響告警繼電器的吸合或斷開,最終所有的鏈路狀態將報告給AE2000內的WAGO,WAGO通過其I/O Module輸出告警信息至RCMS主機(由其后臺程序DRU進行處理),DRU在比對自身的數據庫信息后,形成告警報告,在RCMS軟件上顯示模塊變紅并彈出ALARM MESSAGE。
文章主要介紹馬達過熱告警,主要涉及EA2000 DRIVE MECHNISM及AA2000機柜,因此在下文中將著重介紹后一種告警機制并對該告警的形成及故障處置流程進行分析和介紹。
2 馬達過熱告警致因分析
馬達過熱告警的形成機制,馬達內部存在類似于熱敏電阻的溫度保護電路,一旦馬達工作狀態過熱(大于140攝氏度),熱敏電阻阻值變化很快(變大),原本短接的端口1和端口2將呈現斷路狀態。端口1和端口2出來的連線經大盤上的接線盒上(包含其他如馬達油位的狀態線)后,輸出至AA2000機柜中TB2接線柱上,從而影響MOTOR TEMP鏈路的通斷。原理如圖1所示。
AA機柜內部線路圖分析:
如圖2所示,在馬達溫度正常的情況下AA機柜TB2 17、18(馬達1)及TB2 19、20(馬達2)將短接,從而K11、K15能夠上電吸合(11,14)。在馬達存在過熱告警的情況下,由于馬達內部端口1和端口2斷路,TB2上的相應接線端也將呈現斷路的狀態,K11(以下以MOTOR1為例,MOTOR2告警同MOTOR1)所在的鏈路斷路,從而K11也將不工作(11、12)。
假設K64正常工作(15、18),若K11不工作(11、12),此時K12及K65(延時繼電器,將在上電1秒后吸合)將上電吸合,K12上電,一方面使得K12 (21、24)吸合,從而使得K12具有自保持的功能,也就是說即使后來MOTOR1溫度告警消失,該告警將依然存在。另一方面,K12上電,將使得K12(11、14)吸合,在默認情況下(K64工作、K21不工作、K26工作),K12(11、14)的吸合,將導致IPSO1這段鏈路斷開,從而K1將不工作,如圖3所示。
如圖4所示,K1不工作(11、12)將導致K31無法正常上電吸合(斷開),MOTOR1因此不能正常供電,從而MOTOR1將會停轉。
另一方面,K65若不工作,由于其具有延時的特性(吸合延時),因此,該繼電器將在設定的延時時間段(1秒)后才進行工作。根據K65的這種特性,我們可以得到以下重要結論,若馬達溫度告警的時間小于1秒鐘,馬達運行將不受影響;若馬達溫度告警的時間大于1秒鐘,那么馬達將停轉,由于THALES雷達普遍由雙馬達工作,屆時將只有一個馬達進行工作。
告警信息的顯示
在正常情況下,K12(MOTOR1)和K16(MOTOR2)都處于不工作的狀態(31、32)、(41、42),此時鏈路導通,將給WAGO中相應的端子傳送高電平(+24V),根據DRU內部的定義,WAGO接收高電平則不會產生MOTOR OVERHEAT的告警。另一方面,由于K12不工作,DS8(MOTOR 1 OVERHEAT)所在的鏈路將不會導通,DS8告警燈將不會亮。反之,若MOTOR1存在溫度告警,K12(MOTOR1)將工作(31、34)、(41、44),此時鏈路斷開,WAGO接收低電平,產生MOTOR OVERHEAT告警,此時DS8告警燈將被點亮。如圖5所示。
根據上述的闡述,總體告警過程可以由圖6所示流程圖表示。
3 故障排除過程解析
故障發生后,設備申請緊急停機,停機批復后,工作人員斷開了AA2000上MOTOR1、MOTOR2的空氣開關并上天線塔對馬達1進行檢查,檢查中通過觸摸及溫濕度計檢測的方式對馬達表面溫度進行檢查,檢查結果馬達溫度并未過高,并且由于故障發生于9月底,已過盛夏,故可基本排除由于馬達實際溫度過高從而產生告警的情況。
排除了馬達告警之后,為謹慎起見,打開了大盤上的接線盒上,檢查其中馬達狀態線的連接情況,檢查結果,線纜連接緊固,未發現焦火短路、松動的現象。
重新打開AA2000機柜上馬達1、馬達2的空氣開關,用萬用表測量AA2000機柜內部TB2接線柱上17、18兩端的連通性,發現兩端處于狀態斷路,而在正常情況下,兩端應處于連通的狀態。聯想到此前THALES二次雷達進行的防雷改造工程,中力防雷公司對天線下來的馬達電源、馬達狀態等信號鏈路都加裝了防雷SPD模塊,于是工作人員依次拔出了天線端及機房端的馬達狀態1的防雷SPD模塊(該種SPD模塊支持在線熱插拔),即馬達狀態1跳開了防雷環節。
用萬用表檢測繼電器K11觸點兩端的連通性,此時K11(11、12)斷開、K11(11、14)連通,K11工作正常。再用萬用表檢測K12繼電器觸點兩端的連通性,此時K12(11、12)斷開、(11、14)閉合,在正常情況下、下,K12應該不上電(即K12(11、12)閉合、(11、14)斷開),但K12由于其在鏈路之中具有自保持的性質,因此,即使K11此時恢復工作,K12任然會保持故障時的狀態,于是工作人員將K12復位,然后再次檢測K12觸電的狀態,發現K12恢復正常(不上電)。在RCMS中清除故障碼,RCMS界面中MOTOR1恢復正常,馬達1溫度告警等熄滅。
初步判斷故障點為防雷SPD模塊,為了驗證這一判斷,在天線塔端插上拔下的防雷SPD模塊,設備無告警,再在機房端插上SPD模塊,此時告警出現,據此可以判斷該故障是由于防雷模塊的故障所導致。
最后為了謹慎起見,更換了故障的防雷SPD,并重啟了雷達設備,至此,故障排查完畢。
4 結束語
以上故障是由避雷器導致的故障,給設備運行造成了重大隱患。在設備使用的過程中,像加裝避雷器這樣對設備進行相應的一些改造再所難免,但是在改造過程中有些地方需要特別注意。改造前做好設備影響評估,對于改造可能會對設備造成什么樣的影響需要心中有數,提前做好預案。對于空管設備保障工作而言,一絲疏忽都有可能造成巨大損失,因此在改造過程中,施工一定要規范到位,如果像加裝避雷器這樣施工由外單位進行,則需要在其施工期間加大監視力度。改造完成后,最好留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在線測試,這樣有些問題可以在這段時間內發現和處理。
當發現問題時,建議值班人員、THALES和避雷公司方面技術人員能積極配合查找原因,盡快回復設備正常運行。同時應將情況反饋給避雷公司,改進工程質量,避免出現類似情況。在業務管理上,應盡快匯總故障資料,并進行故障跟蹤,同時制定相應的應急處理流程,讓每位技術人員了解掌握。endprint
摘 要:虹橋Thales二次雷達在運行期間出現馬達1過熱告警,系統自動關閉了對馬達1的供電,AA2000機柜上馬達1過熱告警指示燈亮,RCMS軟件上馬達1的狀態也顯示為紅色,由于虹橋Thales雷達采用雙馬達驅動,馬達2仍正常工作,天線運轉未受影響,信號輸出也都正常。文章將針對這一情況,著重對馬達過熱告警所產生的致因及日常排故的措施流程進行整理。
關鍵詞:虹橋Thales;雷達;告警機制
1 THALES二次雷達告警機制介紹
THALES二次雷達的告警機制主要可分為兩種,第一種告警機制主要針對二次雷達信號發射、接收及處理部分,主要處理模塊是MMXC和DPC。工作的原理是:MMXC收集來自于STX2000(INTERFACE DRIVE、SUM HPA、CONTROL HPA)以及MDR的自檢信息(主要是已高低電平的形式)并將這些信息報告給DPC,隨后DPC經處理后,將告警信息通過Supervision Switch傳送給RCMS的后臺程序DRU,DRU在比對自身的數據庫信息后,形成告警報告,在RCMS軟件上顯示模塊變紅并彈出ALARM MESSAGE。第二種告警機制則主要針對于天饋系統(主要是指DRIVER MECHNISM)、AA2000天線機柜及AE2000電源機柜的告警,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通過一系列的繼電器開關的吸合斷開所實現的。當天饋系統故障時(比如馬達過熱、馬達及大盤油位過低、馬達過載、THALES二次雷達安全鏈路出現故障等)或是AA2000或AE2000機柜中相應鏈路故障時(繼電器、變壓器、穩壓源故障等),相應鏈路就會呈現閉合亦或是斷開的狀態,從而影響告警繼電器的吸合或斷開,最終所有的鏈路狀態將報告給AE2000內的WAGO,WAGO通過其I/O Module輸出告警信息至RCMS主機(由其后臺程序DRU進行處理),DRU在比對自身的數據庫信息后,形成告警報告,在RCMS軟件上顯示模塊變紅并彈出ALARM MESSAGE。
文章主要介紹馬達過熱告警,主要涉及EA2000 DRIVE MECHNISM及AA2000機柜,因此在下文中將著重介紹后一種告警機制并對該告警的形成及故障處置流程進行分析和介紹。
2 馬達過熱告警致因分析
馬達過熱告警的形成機制,馬達內部存在類似于熱敏電阻的溫度保護電路,一旦馬達工作狀態過熱(大于140攝氏度),熱敏電阻阻值變化很快(變大),原本短接的端口1和端口2將呈現斷路狀態。端口1和端口2出來的連線經大盤上的接線盒上(包含其他如馬達油位的狀態線)后,輸出至AA2000機柜中TB2接線柱上,從而影響MOTOR TEMP鏈路的通斷。原理如圖1所示。
AA機柜內部線路圖分析:
如圖2所示,在馬達溫度正常的情況下AA機柜TB2 17、18(馬達1)及TB2 19、20(馬達2)將短接,從而K11、K15能夠上電吸合(11,14)。在馬達存在過熱告警的情況下,由于馬達內部端口1和端口2斷路,TB2上的相應接線端也將呈現斷路的狀態,K11(以下以MOTOR1為例,MOTOR2告警同MOTOR1)所在的鏈路斷路,從而K11也將不工作(11、12)。
假設K64正常工作(15、18),若K11不工作(11、12),此時K12及K65(延時繼電器,將在上電1秒后吸合)將上電吸合,K12上電,一方面使得K12 (21、24)吸合,從而使得K12具有自保持的功能,也就是說即使后來MOTOR1溫度告警消失,該告警將依然存在。另一方面,K12上電,將使得K12(11、14)吸合,在默認情況下(K64工作、K21不工作、K26工作),K12(11、14)的吸合,將導致IPSO1這段鏈路斷開,從而K1將不工作,如圖3所示。
如圖4所示,K1不工作(11、12)將導致K31無法正常上電吸合(斷開),MOTOR1因此不能正常供電,從而MOTOR1將會停轉。
另一方面,K65若不工作,由于其具有延時的特性(吸合延時),因此,該繼電器將在設定的延時時間段(1秒)后才進行工作。根據K65的這種特性,我們可以得到以下重要結論,若馬達溫度告警的時間小于1秒鐘,馬達運行將不受影響;若馬達溫度告警的時間大于1秒鐘,那么馬達將停轉,由于THALES雷達普遍由雙馬達工作,屆時將只有一個馬達進行工作。
告警信息的顯示
在正常情況下,K12(MOTOR1)和K16(MOTOR2)都處于不工作的狀態(31、32)、(41、42),此時鏈路導通,將給WAGO中相應的端子傳送高電平(+24V),根據DRU內部的定義,WAGO接收高電平則不會產生MOTOR OVERHEAT的告警。另一方面,由于K12不工作,DS8(MOTOR 1 OVERHEAT)所在的鏈路將不會導通,DS8告警燈將不會亮。反之,若MOTOR1存在溫度告警,K12(MOTOR1)將工作(31、34)、(41、44),此時鏈路斷開,WAGO接收低電平,產生MOTOR OVERHEAT告警,此時DS8告警燈將被點亮。如圖5所示。
根據上述的闡述,總體告警過程可以由圖6所示流程圖表示。
3 故障排除過程解析
故障發生后,設備申請緊急停機,停機批復后,工作人員斷開了AA2000上MOTOR1、MOTOR2的空氣開關并上天線塔對馬達1進行檢查,檢查中通過觸摸及溫濕度計檢測的方式對馬達表面溫度進行檢查,檢查結果馬達溫度并未過高,并且由于故障發生于9月底,已過盛夏,故可基本排除由于馬達實際溫度過高從而產生告警的情況。
排除了馬達告警之后,為謹慎起見,打開了大盤上的接線盒上,檢查其中馬達狀態線的連接情況,檢查結果,線纜連接緊固,未發現焦火短路、松動的現象。
重新打開AA2000機柜上馬達1、馬達2的空氣開關,用萬用表測量AA2000機柜內部TB2接線柱上17、18兩端的連通性,發現兩端處于狀態斷路,而在正常情況下,兩端應處于連通的狀態。聯想到此前THALES二次雷達進行的防雷改造工程,中力防雷公司對天線下來的馬達電源、馬達狀態等信號鏈路都加裝了防雷SPD模塊,于是工作人員依次拔出了天線端及機房端的馬達狀態1的防雷SPD模塊(該種SPD模塊支持在線熱插拔),即馬達狀態1跳開了防雷環節。
用萬用表檢測繼電器K11觸點兩端的連通性,此時K11(11、12)斷開、K11(11、14)連通,K11工作正常。再用萬用表檢測K12繼電器觸點兩端的連通性,此時K12(11、12)斷開、(11、14)閉合,在正常情況下、下,K12應該不上電(即K12(11、12)閉合、(11、14)斷開),但K12由于其在鏈路之中具有自保持的性質,因此,即使K11此時恢復工作,K12任然會保持故障時的狀態,于是工作人員將K12復位,然后再次檢測K12觸電的狀態,發現K12恢復正常(不上電)。在RCMS中清除故障碼,RCMS界面中MOTOR1恢復正常,馬達1溫度告警等熄滅。
初步判斷故障點為防雷SPD模塊,為了驗證這一判斷,在天線塔端插上拔下的防雷SPD模塊,設備無告警,再在機房端插上SPD模塊,此時告警出現,據此可以判斷該故障是由于防雷模塊的故障所導致。
最后為了謹慎起見,更換了故障的防雷SPD,并重啟了雷達設備,至此,故障排查完畢。
4 結束語
以上故障是由避雷器導致的故障,給設備運行造成了重大隱患。在設備使用的過程中,像加裝避雷器這樣對設備進行相應的一些改造再所難免,但是在改造過程中有些地方需要特別注意。改造前做好設備影響評估,對于改造可能會對設備造成什么樣的影響需要心中有數,提前做好預案。對于空管設備保障工作而言,一絲疏忽都有可能造成巨大損失,因此在改造過程中,施工一定要規范到位,如果像加裝避雷器這樣施工由外單位進行,則需要在其施工期間加大監視力度。改造完成后,最好留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在線測試,這樣有些問題可以在這段時間內發現和處理。
當發現問題時,建議值班人員、THALES和避雷公司方面技術人員能積極配合查找原因,盡快回復設備正常運行。同時應將情況反饋給避雷公司,改進工程質量,避免出現類似情況。在業務管理上,應盡快匯總故障資料,并進行故障跟蹤,同時制定相應的應急處理流程,讓每位技術人員了解掌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