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開宇+竇澤軍+陳昌華
摘 要:文章在現有的驅動橋教具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并使用Solidworks軟件建立了三維仿真模型,設計出本款驅動橋教具模型。相比其他的教具更加直觀,形象,同時本教具配備了兩塊儀表,能夠更加精準的顯示兩端速度值。
關鍵詞:驅動橋;教具;Solidworks;橋殼
1 設計背景
現有的驅動橋教具模型具有以下不足之處:
1.1 制作材料笨重,靈活性差,不易移動,而且容易損壞。
1.2 不能模擬汽車行駛時的真實狀態,即不能讓學生親身體驗驅動橋的實際運動。
1.3 結構過于復雜,不便于學生理解驅動橋的內部組成和結構。
因此,本小組設計并制作了本款新型驅動橋教具模型,用于輔助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
本款教具(如圖1)采用鋁合金材料制造,在滿足正常的工作需要的情況下,更多地減少了自身的重量,方便教師在上課時也能攜帶至課堂上講解,不必設立單獨的教室來講解驅動橋的原理。
在橋殼的設計上,采用框架結構。在不影響內部齒輪正常工作的情況下,簡化了橋殼,減少了橋殼部分多余的材料。
圖1 教具整體圖
同時,也使內部的齒輪結構顯現出來,更加直觀地顯示齒輪的嚙合情況,使學生方便的理解其原理。
本款教具配備了兩塊測速儀表,可以方便直觀地看出,兩端速度不相同,即在汽車轉彎時,左右兩端車輪速度存在差值。
2 工作原理
驅動橋位于汽車傳動系的末端,主要作用是將萬向傳動裝置傳來的發動機轉矩,經減速增扭,并改變旋轉方向以后,傳到左右驅動輪,使左右的驅動輪以相同的轉速在直線上行駛,或以不同的轉速轉彎行駛。
其中減速增扭主要通過減速器來實現。動力通過傳動軸依次傳給主動齒輪、從動齒輪,經減速變向以后,通過螺栓傳給差速器殼體,由差速器傳給兩側半軸,再傳給兩側車輪,驅動汽車行駛。
當汽車直線行駛時,差速器殼上的轉矩M0對行星齒輪軸施加一個切向力。而兩半軸齒輪對行星齒輪輪齒嚙合點上施加一個切向反向作用力。
由于兩嚙合點距行星齒輪軸心距離相等,因而若不考慮差速器行星齒輪內摩擦阻力,則差速器殼總是將轉矩等分給兩個半軸,即M1=M2=M0/2。
兩側車輪轉速相同,所受到的行駛阻力相等。此時,行星齒輪相當于一個等臂杠桿保持平衡,行星齒輪不能自轉,只能隨行星齒輪軸和差速器殼一同公轉。此時差速器不起任何差速作用。
而當汽車在轉彎時,兩側車輪有滑轉或滑移的趨勢,所受的行駛阻力不再相等,通過半軸和半軸齒輪反作用于行星齒輪的力也不再相等。
此時,行星齒輪不能保持平衡,它除了要隨差速器殼一同公轉以外,還要繞行星齒輪軸自轉,借行星齒輪的自轉,使兩側車輪以不同的轉速在地面上滾動,從而實現差速的作用。
圖2 減速器、差速器齒輪
3 利用Solidworks建立模型
本教具根據現有的驅動橋教具模型為基礎加以改進,利用Solidworks2013軟件進行建模,設計出了本款驅動橋教具模型(如圖3)。
圖3 三維仿真模型
本款驅動橋教具模型分為減速器、差速器、半軸、殼體、手柄和車輪六部分組成。
減速器和差速器部分的齒輪仿照真實汽車內部的齒輪來設計,擁有與其相同的模數、齒數。簡化其橋殼,采用板材代替復雜的橋殼部分,在滿足內部齒輪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減少了材料的占有,同時也方便理解其原理。
前面的車輪包含軸承,能夠控制教具模型的方向,在轉彎演示時,更加容易操作。后面采用手柄來代替主動軸傳來的動力,省去了加在主動出輪上的動力來源。
4 結束語
本款新型驅動橋教具在設計上,避免了現有的驅動橋教具存在的缺點,經過軟件的建模優化后,又增加了教具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等優點。
在今后的課堂上,更好地輔助教師進行驅動橋原理的講解,同時也改變了學生在學習知識時一成不變的學習方式,改變了傳統教學的局限性,增加了教師在講解時的趣味性。
參考文獻
[1]辛文彤.李志尊.Solidworks2012從入門到精通[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1).
[2]詹迪維.Solidworks高級應用教程[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2).
[3]陳家瑞.汽車構造(下冊)[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2).
[4]關文達.汽車構造[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9).
[5]楊信.汽車構造[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4).
作者簡介:何開宇,男,大連科技學院。
竇澤軍,男,大連科技學院。
陳昌華,男,大連科技學院。endprint
摘 要:文章在現有的驅動橋教具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并使用Solidworks軟件建立了三維仿真模型,設計出本款驅動橋教具模型。相比其他的教具更加直觀,形象,同時本教具配備了兩塊儀表,能夠更加精準的顯示兩端速度值。
關鍵詞:驅動橋;教具;Solidworks;橋殼
1 設計背景
現有的驅動橋教具模型具有以下不足之處:
1.1 制作材料笨重,靈活性差,不易移動,而且容易損壞。
1.2 不能模擬汽車行駛時的真實狀態,即不能讓學生親身體驗驅動橋的實際運動。
1.3 結構過于復雜,不便于學生理解驅動橋的內部組成和結構。
因此,本小組設計并制作了本款新型驅動橋教具模型,用于輔助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
本款教具(如圖1)采用鋁合金材料制造,在滿足正常的工作需要的情況下,更多地減少了自身的重量,方便教師在上課時也能攜帶至課堂上講解,不必設立單獨的教室來講解驅動橋的原理。
在橋殼的設計上,采用框架結構。在不影響內部齒輪正常工作的情況下,簡化了橋殼,減少了橋殼部分多余的材料。
圖1 教具整體圖
同時,也使內部的齒輪結構顯現出來,更加直觀地顯示齒輪的嚙合情況,使學生方便的理解其原理。
本款教具配備了兩塊測速儀表,可以方便直觀地看出,兩端速度不相同,即在汽車轉彎時,左右兩端車輪速度存在差值。
2 工作原理
驅動橋位于汽車傳動系的末端,主要作用是將萬向傳動裝置傳來的發動機轉矩,經減速增扭,并改變旋轉方向以后,傳到左右驅動輪,使左右的驅動輪以相同的轉速在直線上行駛,或以不同的轉速轉彎行駛。
其中減速增扭主要通過減速器來實現。動力通過傳動軸依次傳給主動齒輪、從動齒輪,經減速變向以后,通過螺栓傳給差速器殼體,由差速器傳給兩側半軸,再傳給兩側車輪,驅動汽車行駛。
當汽車直線行駛時,差速器殼上的轉矩M0對行星齒輪軸施加一個切向力。而兩半軸齒輪對行星齒輪輪齒嚙合點上施加一個切向反向作用力。
由于兩嚙合點距行星齒輪軸心距離相等,因而若不考慮差速器行星齒輪內摩擦阻力,則差速器殼總是將轉矩等分給兩個半軸,即M1=M2=M0/2。
兩側車輪轉速相同,所受到的行駛阻力相等。此時,行星齒輪相當于一個等臂杠桿保持平衡,行星齒輪不能自轉,只能隨行星齒輪軸和差速器殼一同公轉。此時差速器不起任何差速作用。
而當汽車在轉彎時,兩側車輪有滑轉或滑移的趨勢,所受的行駛阻力不再相等,通過半軸和半軸齒輪反作用于行星齒輪的力也不再相等。
此時,行星齒輪不能保持平衡,它除了要隨差速器殼一同公轉以外,還要繞行星齒輪軸自轉,借行星齒輪的自轉,使兩側車輪以不同的轉速在地面上滾動,從而實現差速的作用。
圖2 減速器、差速器齒輪
3 利用Solidworks建立模型
本教具根據現有的驅動橋教具模型為基礎加以改進,利用Solidworks2013軟件進行建模,設計出了本款驅動橋教具模型(如圖3)。
圖3 三維仿真模型
本款驅動橋教具模型分為減速器、差速器、半軸、殼體、手柄和車輪六部分組成。
減速器和差速器部分的齒輪仿照真實汽車內部的齒輪來設計,擁有與其相同的模數、齒數。簡化其橋殼,采用板材代替復雜的橋殼部分,在滿足內部齒輪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減少了材料的占有,同時也方便理解其原理。
前面的車輪包含軸承,能夠控制教具模型的方向,在轉彎演示時,更加容易操作。后面采用手柄來代替主動軸傳來的動力,省去了加在主動出輪上的動力來源。
4 結束語
本款新型驅動橋教具在設計上,避免了現有的驅動橋教具存在的缺點,經過軟件的建模優化后,又增加了教具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等優點。
在今后的課堂上,更好地輔助教師進行驅動橋原理的講解,同時也改變了學生在學習知識時一成不變的學習方式,改變了傳統教學的局限性,增加了教師在講解時的趣味性。
參考文獻
[1]辛文彤.李志尊.Solidworks2012從入門到精通[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1).
[2]詹迪維.Solidworks高級應用教程[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2).
[3]陳家瑞.汽車構造(下冊)[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2).
[4]關文達.汽車構造[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9).
[5]楊信.汽車構造[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4).
作者簡介:何開宇,男,大連科技學院。
竇澤軍,男,大連科技學院。
陳昌華,男,大連科技學院。endprint
摘 要:文章在現有的驅動橋教具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并使用Solidworks軟件建立了三維仿真模型,設計出本款驅動橋教具模型。相比其他的教具更加直觀,形象,同時本教具配備了兩塊儀表,能夠更加精準的顯示兩端速度值。
關鍵詞:驅動橋;教具;Solidworks;橋殼
1 設計背景
現有的驅動橋教具模型具有以下不足之處:
1.1 制作材料笨重,靈活性差,不易移動,而且容易損壞。
1.2 不能模擬汽車行駛時的真實狀態,即不能讓學生親身體驗驅動橋的實際運動。
1.3 結構過于復雜,不便于學生理解驅動橋的內部組成和結構。
因此,本小組設計并制作了本款新型驅動橋教具模型,用于輔助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
本款教具(如圖1)采用鋁合金材料制造,在滿足正常的工作需要的情況下,更多地減少了自身的重量,方便教師在上課時也能攜帶至課堂上講解,不必設立單獨的教室來講解驅動橋的原理。
在橋殼的設計上,采用框架結構。在不影響內部齒輪正常工作的情況下,簡化了橋殼,減少了橋殼部分多余的材料。
圖1 教具整體圖
同時,也使內部的齒輪結構顯現出來,更加直觀地顯示齒輪的嚙合情況,使學生方便的理解其原理。
本款教具配備了兩塊測速儀表,可以方便直觀地看出,兩端速度不相同,即在汽車轉彎時,左右兩端車輪速度存在差值。
2 工作原理
驅動橋位于汽車傳動系的末端,主要作用是將萬向傳動裝置傳來的發動機轉矩,經減速增扭,并改變旋轉方向以后,傳到左右驅動輪,使左右的驅動輪以相同的轉速在直線上行駛,或以不同的轉速轉彎行駛。
其中減速增扭主要通過減速器來實現。動力通過傳動軸依次傳給主動齒輪、從動齒輪,經減速變向以后,通過螺栓傳給差速器殼體,由差速器傳給兩側半軸,再傳給兩側車輪,驅動汽車行駛。
當汽車直線行駛時,差速器殼上的轉矩M0對行星齒輪軸施加一個切向力。而兩半軸齒輪對行星齒輪輪齒嚙合點上施加一個切向反向作用力。
由于兩嚙合點距行星齒輪軸心距離相等,因而若不考慮差速器行星齒輪內摩擦阻力,則差速器殼總是將轉矩等分給兩個半軸,即M1=M2=M0/2。
兩側車輪轉速相同,所受到的行駛阻力相等。此時,行星齒輪相當于一個等臂杠桿保持平衡,行星齒輪不能自轉,只能隨行星齒輪軸和差速器殼一同公轉。此時差速器不起任何差速作用。
而當汽車在轉彎時,兩側車輪有滑轉或滑移的趨勢,所受的行駛阻力不再相等,通過半軸和半軸齒輪反作用于行星齒輪的力也不再相等。
此時,行星齒輪不能保持平衡,它除了要隨差速器殼一同公轉以外,還要繞行星齒輪軸自轉,借行星齒輪的自轉,使兩側車輪以不同的轉速在地面上滾動,從而實現差速的作用。
圖2 減速器、差速器齒輪
3 利用Solidworks建立模型
本教具根據現有的驅動橋教具模型為基礎加以改進,利用Solidworks2013軟件進行建模,設計出了本款驅動橋教具模型(如圖3)。
圖3 三維仿真模型
本款驅動橋教具模型分為減速器、差速器、半軸、殼體、手柄和車輪六部分組成。
減速器和差速器部分的齒輪仿照真實汽車內部的齒輪來設計,擁有與其相同的模數、齒數。簡化其橋殼,采用板材代替復雜的橋殼部分,在滿足內部齒輪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減少了材料的占有,同時也方便理解其原理。
前面的車輪包含軸承,能夠控制教具模型的方向,在轉彎演示時,更加容易操作。后面采用手柄來代替主動軸傳來的動力,省去了加在主動出輪上的動力來源。
4 結束語
本款新型驅動橋教具在設計上,避免了現有的驅動橋教具存在的缺點,經過軟件的建模優化后,又增加了教具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等優點。
在今后的課堂上,更好地輔助教師進行驅動橋原理的講解,同時也改變了學生在學習知識時一成不變的學習方式,改變了傳統教學的局限性,增加了教師在講解時的趣味性。
參考文獻
[1]辛文彤.李志尊.Solidworks2012從入門到精通[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1).
[2]詹迪維.Solidworks高級應用教程[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2).
[3]陳家瑞.汽車構造(下冊)[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2).
[4]關文達.汽車構造[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9).
[5]楊信.汽車構造[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4).
作者簡介:何開宇,男,大連科技學院。
竇澤軍,男,大連科技學院。
陳昌華,男,大連科技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