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林+王一寧
【摘要】大學文化育人功能的優化,對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從大學文化育人功能的基本內涵入手,提出了大學文化育人功能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大學文化育人功能優化的“四維度”分析框架。
【關鍵詞】大學文化 育人功能 維度分析 對策
文化是人類社會的一個根本特征,也是人類社會存在的一種方式,大學文化是現代大學建設的重要內容。教育部、團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強調指出:“高等學校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對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人才培養質量以及全面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勢下,加強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必須正確認識大學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作用。
一、大學文化育人功能的基本內涵
大學文化是以社會亞文化的姿態而存在的,它以其固有的智性和批判精神,與主流文化之間始終保持一種微妙的張力關系。我們之所以說大學的特色是文化,是因為大學文化繼承著大學的教育傳統,體現著辦學目的和特色,因而構成了一所大學人才培養的不同文化模式,這正是大學間相互區別的重要標志,同時特色不僅僅作為大學之間的區別,特色更是一所大學在某一方面較其他大學明顯的優勢。“功能”,是指一事物或方法所發揮的有利作用。大學校園文化的功能,主要體現在它使置身其中的廣大師生在生活、學習等各個方面都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引導他們形成符合時代要求的價值觀、規范他們的思想行為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大學校園文化在創新人才的培養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二、大學文化育人功能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雖然大學校園文化的功能建設日益受到肯定和重視,但在市場經濟大潮、國內外多元思想浪潮的沖擊下,大學校園文化在價值取向等方面仍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功力意識凸顯,理想主義缺失;二是娛樂主義盛行,文化格調不高;三是心理問題嚴重,人文精神缺失;四是局部建設為主,整體觀念不強。出現以上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來自多方面的,主要體現在:第一,在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步入大眾教育的過程中,大學校園文化逐漸淡忘了自身引領文化的義務和責任,缺失了對精神文化的把握和關注。第二,過度追隨流行文化時尚和迎合市場化需求,損害了大學校園文化的純凈與清新,高品位的大學校園文化沒有得到有效地推進。第三,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在固守象牙塔的同時,忽略了校園內外有益的文化互動與交流,大學校園文化偏安一隅,封閉傾向依然存在。第四,把校園文化建設與其他業務工作相脫節的定位,忽略校園文化在業務工作中的應有作用,同時忽視業務工作對校園文化的支撐作用。
三、大學文化育人功能優化的維度分析
維度是指一種視角,是一個判斷、說明、評價和確定一個事物的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條件和概念。大學文化育人功能的實現是個系統工程,是由許多環節、多種要素交叉作用的復雜結構系統。圍繞文化育人功能的自身規律和特點,以韋伯的理想類型法為方法論依據,本文初步構建了大學文化育人功能優化的“四維度”分析框架:即價值取向、目標選擇、制度保障和過程實踐四個維度,相對應的指標分別為文化育人理念、文化育人要素、文化育人平臺和文化育人實踐載體。
1.價值取向維度——文化育人理念
大學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在大學文化基礎上產生出來的高層次的精神結晶,集中體現著一所大學的價值觀念、發展理念、道德信念以及對人的理解等,作為整個大學文化形態的精神凝聚,對大學各個方面起著引領和決定性作用。每一所學校都有其獨特的氣質和文化,這種文化深深地影響著學校每一個人的行為,包括他們的穿著、談吐以及互相之間的幫助等。這種改革與競爭使得教師比以前更加關心學生的學習,教育理念已經從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比如,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學生不足2500人,但卻在2011~2012年全球大學排行中榮膺榜首,該校自建校至今已培養出31名諾貝爾獎得住和32項諾貝爾獎。究其根本原因,該校的精英文化育人理念使然。
2.目標選擇維度——文化育人要素
大學文化的結構,是大學文化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開展大學文化研究的重要基礎,對于發揮大學文化育人功能研究具有重要價值。目前這方面的研究較為深入,在大學文化的內部結構上,多數學者贊同大學文化是一個以精神文化為核心、制度文化居中、環境文化處外的彼此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相互強化,共同對學校教育發生影響的文化同心圓。在大學文化育人精神層面的要素中,大學風氣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對人才培養的影響也是長期的、穩定的。校風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是全體師生員工對大學精神的繼承和弘揚的過程,優良的校風是形成優良的教風學風的基礎。教風對學風是一面鏡子,對學風建設有示范、帶動和促進作用,直接關系到學校的教育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
3.制度保障維度——文化育人平臺
有了先進的文化育人理念,明確了文化育人的各個方面,必須搭建完善的文化育人理念平臺。應做到以下兩點:一是確立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大學理念平臺。高校文化的創造在于立人,高校文化的發展在于發展人。大學生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教師是主導者;高校師生是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者和成果的享有者,校園文化建設主要依靠大學生,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首先是圍繞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大學生的根本利益。二是構建和諧校園,樹立整體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理念。把校園文化建設作為一個系統,整體認識,整體規劃,以和諧的校園文化,構建共同的價值觀念和思想道德基礎,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發揮好學校文化建設的整體功能和綜合效應。比如,某高校確立“傳承與創新”“競爭與合作”“開放與溝通”“引導與自主”“責任與夢想”等五個文化育人平臺。
4.過程實踐維度——文化育人實踐載體
“文化載體”是文化理念和精神的具體化。“文化載體”既是作為與抽象的理念、精神相對應的,體現理念和精神的具體的物質存在方式,又是將理念和精神付諸現實的實踐過程和成果。大學的精神文化體系必須轉化為具體的行為活動,結成為物質成果,大學的理念和精神等才有意義,否則,大學學風、校園價值觀、校訓、校歌等僅僅就是個口號,大學的文化還是沒有建立起來。載體建設就是把文化理念、精神物化和實化的過程,就是把大學文化由理論向實踐轉進的過程。建設育人文化載體的切入點應突出特色、重在實踐,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先進性為特征的德育文化、創新性為特征的學術文化、內涵美為特征的環境文化、健康為特征的生活文化、規范和諧為特征的管理文化。這些方面既成體系,又相輔相成,反映了人才成長過程中品德、知識、學風、生活能力和綜合素質諸方面的要求。
本文為西北工業大學高等教育研究基金2012年度一般項目“高等學校學院特色文化育人研究”(編號:2012GJY02)階段研究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