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魯
“大夫,這個藥膏到底含不含激素?含的話我就不用了”,“我是孕婦,聽人說絕對不能用激素的”……這是皮膚科醫生在接診患者時,經常能聽到的話語,很多患者的言談中不僅有擔憂,還有害怕。
很多患者簡直患上了“激素恐懼癥”,前來就診的第一句話不是詢問病情狀況,而是詢問醫生開的藥有沒有激素。更有甚者,因為抵觸激素類藥品而延誤了治療。
激素的地位不可替代
治療疾病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依據病情選擇適合的藥物。如果激素沒有作用,或者是副作用非常嚴重,超過了治療效果,那國家早就禁止其生產了。其實,激素在治療某些疾病時效果十分突出,是不可或缺的藥品。
在內用方面,激素首要作用是救急。一些急癥,例如皮膚科的急性呼吸道蕁麻疹、過敏休克、喉頭水腫等,必須采用激素進行治療。有的疾病甚至需要長期使用激素治療,例如天胞瘡、紅斑狼瘡等。而對于很多體內不分泌某些激素的人而言,也必須長期服用激素類藥物來補缺。
由于激素類藥物需要經過體內吸收代謝,所以在患者的病情只局限在身體某一部位時(不超過體表面積的10%),一般不需要內服或注射激素,只需要將激素軟膏進行外部涂抹即可。涂抹類激素藥膏,在西方國家早已得到廣泛認可。西方國家的激素藥涵蓋了很廣的治療范圍,外用藥除了激素外其他的很少。我國因為有許多種外用中藥、中成藥,所以外用激素所占比例不及西方。但外用激素是目前治療過敏以及很多皮膚病最有效的藥。
激素恐懼源于激素濫用
產生激素恐懼的重要原因,在于不少患者因濫用激素產生了副作用,產生了激素依賴性皮炎、皮膚萎縮、色斑等病癥。國家對激素的管理并不嚴格,激素藥品得來太容易了。進藥店,買任何激素藥膏基本都不需要處方,這助長了激素濫用!
此外,有不少患者并不知道自己購買的東西里有激素,使用后發現短期內效果很好,從而導致了激素依賴。這就牽涉到違法添加激素,不少違法添加都很隱晦,消費者很難察覺。這些產品不是正規廠家出品、沒有經過工商認證,所以很難監管。消費者也難以知道里面是什么成分,往往對方說什么就是什么,其實里面不少都含有激素。
還有一種情況是,不少并非“國藥準字”的保健品、食品甚至“消字號”產品,為了達到所謂的“療效”,非法進行超量激素添加,在不正規藥店較為多見。因此,患者去藥店購買相關藥品時,一定要看清楚是否為“國藥準字”。
決定使用某種藥品時,第一要看是不是“國藥準字”,如果不是“國藥準字”,還在宣傳時標榜療效、宣稱治愈率的話,不管他們說得多動聽,都不要用,因為里面多數有非法添加的成分。即使是正規廠家生產的保健品、即“國食健字”批號的產品,也是不允許做任何療效、治愈等宣傳的。
其實,患者可借助簡單的手段識別激素類藥品。激素類藥品的名稱大部分是由拉丁文引申而來,所以翻譯成中文的話,其藥名大多數以“松”字結尾,例如地塞米松、氟輕松、艾多松等,還有說明書中也會寫這是“類固醇皮質類激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