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行至水深處,更要巧渡河。2014年的主旋律,依然是改革。在任何領域,從來都沒有施之百代而不變的制度和舉措,在職業教育領域,對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領悟、解讀和踐行,同樣應與時俱進,惟變所適。
2014年3月,中國職業教育釋放出一連串的向好信息: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4年會上,中國教育改革如何深入推進成為與會中外嘉賓關注的熱點問題。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會上指出,解決新增勞動力就業的結構性矛盾是中國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戰略切入點之一,關鍵性的舉措是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進而推動整個教育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隨后召開的2014年度全國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工作會議,以一以貫之的思路確定了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基調。
新信息、新理念紛至沓來,引發了職教人情緒的涌動和期盼的熱情。本刊編輯部對兩次會議中教育部副部長魯昕的重要講話和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的重要精神等相關信息進行梳理、摘錄,為我省建設現代職業教育示范省提供借鑒、指明方向。
態勢: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基本特征
特征一:以就業為導向,特別是要服務好青年就業。
近幾年來,我國職業教育正是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大膽改革創新,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統計數據表明,高職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僅低于“985”院校,高于“211”院校和其他本科院校,中職畢業生就業率多年保持在95%以上,這是職業教育最重要的一個貢獻。
特征二:建立系統化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職業教育的定位是培養生產服務一線的數以億計的工程師、高級技工和高素質勞動者,職業教育的使命是支持國家完成工業化、信息化和現代化的技術技能積累。按照這樣的要求,要把職業教育作為一種人才培養的類型并且是主要的類型,建立系統化的人才培養制度,打破原來職業教育“斷頭路、終結性”的格局,構建從中職、專科、本科到專業學位研究生各個層次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特征三: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貫穿體系建設全過程。
在辦學體制上,強化行業指導、深化企業參與,將適宜行業組織承擔的工作通過授權、委托等方式交給行業組織,明確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責任,推動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通過專業與產業企業崗位,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技能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緊密對接,積極推進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使職業教育更加適應產業需求、職業需求。
特征四:構建開放立交、內外銜接的人才成長立交橋。
以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學習者職業發展為目標,按照有機銜接、多元立交的思路,推進職業教育體系內部有機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雙向溝通,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統籌發展,特別是要建立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招生考試評價制度,實現多種途徑、多種形式、多次選擇,為廣大年輕人打開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門。
特征五: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充分調動社會資源。
一方面擴大職業院校辦學自主權,推動職業院校面向社會經濟需求自主辦學。另一方面調動社會力量參與舉辦職業教育的積極性,鼓勵企業辦學,支持舉辦混合所有制、股份制職業院校。
舉措:著力推進三個重點領域的改革
第一,大力提升現有職業院校的辦學水平,完善中高職銜接體系。
著力加強職業院校的基礎能力建設,健全生均撥款標準,加大對中西部職業院校的支持力度,建立行業企業參與的教育質量評價制度,推動現代學徒制試點,并深入地推進職業院校治理結構、專業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使進入勞動力市場的中高職畢業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技術技能水平和就業質量不斷提高。在此基礎上,逐步擴大高等職業院校招收中職畢業生的比例,適當提高應用技術本科院校招收中高職畢業生的比例。
第二,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校轉型,從根本上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難。
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主要難在一部分辦學定位不清,專業特色不顯,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脫節嚴重的地方本科高校。這種低就業率、低就業質量的狀況,不僅直接造成國家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直接影響數百萬家庭的民生福祉,甚至導致一些家庭因教返貧,更影響到國家的長遠競爭力。因此,我們必須下決心,學習借鑒發達國家應用技術大學和應用型高校的經驗,通過試點推進、示范引領,以2000年以來新設的600多所本科高校為重點,引導部分本科高校加快轉型發展步伐,更加直接地為區域發展和產業振興服務,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培養生產服務一線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逐步實現人才培養和就業需求的無縫對接。
第三,要堅持職業教育面向人人,增強職業教育的包容性和開放性。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要為所有社會群體的就業和每一個勞動者職業發展提供服務。我們將著力完善資助政策體系,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建立助學金覆蓋面和補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著力拓寬職業教育覆蓋面,將升學高中畢業生、農民、新生代農民工、退役軍人、殘疾人、失業人員等群體納入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通過職業教育實現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有序轉移和進城農民工有機融入城鎮化。著力發揮職業教育的扶貧作用,按照精準扶貧的思路,會同有關部門努力使每一個貧困家庭都有一個有技能、能夠穩定就業的孩子,真正實現脫貧。著力拓寬一線勞動者的職業發展通道,擴大高等學校和職業院校招收一線勞動者的比例,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和社會公平。
亮點:實現兩類人才、兩種模式高考
我國即將出臺方案,推動高考模式變革。第一種高考模式是技術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試內容為技能加文化知識;第二種高考模式就是現在的高考,學術型人才的高考。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學術型人才的高考分開。
技術技能型有三種人,第一類是工程師,第二類是高級技工,第三類是高素質勞動者。之前的職業教育只講技能,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產業升級,技能需以技術為基礎。
與之相適應,教育部將做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職業教育類型轉變的工作。據相關統計,我國普通高等院校共1200所左右。這就意味著有50%的學校要淡化學科、強化專業,按照企業的需要和崗位來對接。
“在高中階段,16歲就可以選擇你未來發展的模式。當然不管你選擇的是什么模式,你都可以實現你的人生目標。”魯昕副部長如是說。
方向:2014年工作部署
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任重道遠,要抓的工作很多:一是抓緊推進相關法律法規和配套政策的制訂工作。修訂《職教法》已列入計劃,制定校企合作促進辦法。二是由省級政府統籌,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遴選一批行業背景較為突出的本科院校,與優質高職院校通過課程體系相互對接,實現技術技能人才的系統培養。三是深入推進中高職銜接,重點推動中高職課程銜接和學制改革,提高中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四是發布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三年行動計劃,指導專科層次高職院校科學定位、辦出特色。五是組織開展國家和省兩級本科院校轉型試點,向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應用技術類型高校轉型,進行高等教育結構調整。六是加強標準體系研究,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應用技術類型高校標準體系。七是鼓勵應用技術類型高校開展中外合作辦學,系統引進優質教育資源。
2014年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落實好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各項部署,推動地方本科學校轉型發展,抓好職業教育關鍵制度建設,大力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推動具有職教特點的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完善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經費投入機制,促進農村、西部和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大幅度提升職業教育信息化水平,擴大職業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推進繼續教育改革創新,推動開放大學創新發展和電大系統轉型升級。
后記:任何教育改革都是要讓受教育者受益,這是最基本的原則。2014年的開春季節,職業教育的改革思路,讓人看得很清楚,也讓人有些激動。
如今,我省已經確立建立現代職業教育示范省的宏偉目標。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我們會看到職業教育改革的新氣象,也會面臨新問題。但是,只要我們有堅定不移的信念,有知難而進的決心,并迅速找準切入口,就會讓我省職業教育以前所未有之勢躍進。
我們看到,國家和我省職業教育改革的每一次動作,都指向學生的發展,回應著“辦人民滿意教育”的莊嚴承諾。這些閃耀著改革光輝的思想,將像一道道光亮,在職業教育篤行致遠的旅程中,指引我們無畏前行。
責任編輯 魏家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