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維熙
隨著年齡增長,一般年過60歲的老年人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耳聾現象。有的老年人對小聲說話沒反應,別人只能大聲喊;有的老年人雖然聽見了對方講話,但反映遲緩,聽不明白;更有甚者,雙耳會相繼不同程度地出現聽力下降,并伴有耳鳴等癥狀,重者還出現眩暈及其他臟器病變。
有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中,11%有聽力下降或耳聾現象,約2000萬人;在耳聾的老年人中,中重度耳聾的老年人占到了35%,約為700萬。老年性耳聾發生與發展是人的生理自然進程,因人而異。不是所有老人都會出現老年性耳聾。老年性耳聾的病因很復雜,除了遺傳、環境和自身因素之外,還與微噪聲損傷有關。一旦患了中耳炎,或出現耳鳴等癥狀,以及使用耳毒性藥物,均可能發生老年性耳聾。
老年性耳聾的聽力損失大多以高頻聽力下降為主,言語識別能力明顯降低,有些老年人還伴有耳鳴和眩暈等癥狀。聽覺器官與身體其他器官,如眼睛、牙齒、骨骼、胃腸等一樣,都遵循器官漸進衰老的客觀規律。老年性耳聾,是人體老化過程在聽覺器官中的表現。聽力下降、耳鳴和聽覺重振等現象為老年性耳聾早期三大癥狀。
一旦被診斷為老年性耳聾,首先應排除神經系統其他疾病,然后再采取積極干預做法,不僅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還能有效降低老年性耳聾加速和加重的發生率。由于老年性耳聾對于語言識別和語言交流有障礙,影響老年人與家人及周圍人群的溝通,針對老年性耳聾治療,除采取藥物治療外,應積極配戴助聽器,這樣可明顯提高聽力和言語識別能力,減慢因耳聾造成的自然衰退進程。
配戴助聽器,首先要掌握其功能、熟悉音量鍵操作要領,講話時語速放慢;其次是先選擇安靜環境一對一對話,隨后,可選擇人多的場合,以適應嘈雜環境。有的老年人要花上1-2年時間,才能適應配戴助聽器的不適。第三要正確保養助聽器,防止其受損、受潮,及時清潔,可有效延長使用壽命。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長時間噪音刺激、堅持戶外運動、戒煙限酒、合理飲食、慎用耳毒性藥物,都可以讓老年性耳聾延緩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