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立
“集權”理財藏隱憂
“我們家里的錢都是我先生管的,有多少存款、多少投資我可搞不清。”
“我太太本來就是做財務的,讓她管錢最合適了,炒股票、買基金都是她一手打理的,我幾乎不怎么過問。”
這樣的情況想必在很多家庭中都有存在。好處在于,由某位成員“集權式”負責財務管理能更好地整合家庭資產,平衡好各類投資理財的配比,也避免投資分歧的產生。
不過,這種模式存在一個隱患,萬一這位家庭成員遭遇意外突然身故或其他原因難以繼續打理家財,那么其他家庭成員可能會對家庭資產一頭霧水。就連最基本的有多少存款賬戶、有多少投資賬戶都不清楚,很可能因此影響原本正常的家庭經濟運轉,甚至導致部分資產的“流失”。
因此,我們建議各位家庭“財務大臣”,在你打理家財的同時,做好有效備份,以確保其他家庭成員在某個特定時間能順利接手,防止因此產生的財務危機。
財務“備份”要分類
所謂“備份”,就是你需要保存一份文件,或留存于電腦上,或紙筆記錄,登記下家庭名下的各種資產,尤其是平日里不起眼、容易被忽視的資產及必要的交易密碼。這樣,即便出現突發狀況,其他家庭成員也能根據這一備份來繼續理財。
首先需要整理的是存款類賬戶。通常家庭存款賬戶不止一個,你需要清楚列好開戶行信息以及取款密碼。尤其是一些紙質定期存單,應當統一集中起來保管,以防被遺忘。
除了傳統意義上的存款外,還有一類“存款”值得注意,就是一些購物平臺的預存款,如一號店、易果生鮮、京東、當當網等。如果不知道用戶名和密碼,家人恐怕是很難消費預存款的,等于變相的資產流失。
其次需要整理的是投資類賬戶。隨著人們理財意識的增強,投資賬戶中的資產往往占家庭總資產的比例較高。就以當前比較熱門的“寶”類產品來說,你可能將錢投入了不同產品中,這里幾萬元、那里幾千元,在不知道密碼的情況下,家人要贖回這些產品是比較困難的,過程會有些煩瑣,因此,你至少應當記錄清楚都投資有哪些“寶”類產品,交易密碼是什么。
股票投資、基金投資等亦是如此,盡管要查到賬戶信息并不困難(通常有身份證號碼即可),但若沒有交易密碼,資金的轉出會多出不少步驟。因此,讓家人了解這些賬戶的基本信息很有必要。
在投資資產中,最容易被人們所忽視,且家人不易知曉的是那些年限較長、無需頻繁操作的產品,比如信托投資。如果你曾經悄悄投資了一筆信托產品,那么最好將有關情況和家人做個報備,讓他們心里有數。
再來說說不動產。可能你會詫異,連房產都會搞不清嗎?是的,你可別不信,如果你所投資的房產數量很多,同時又只由你一個人經手操辦,那么家人還真未必都弄得清楚。特別是一些投資者,為了防止日后房產稅風險,會將房產掛于他人名下,再通過公證來實現對房產的所有權。這種情況下,家人就更是一筆糊涂賬了。
除了以上家庭普遍擁有的資產項目外,對于藏品類資產的登記也很重要。因為這類資產往往價值較高,且多數被保存在住宅以外的場所。例如,不少投資者會選擇租用銀行保險箱,這一舉動若沒有告知家人,那么最糟糕的情況就是,沒人知道“寶貝”在哪兒,更不知道如何提取。
最后,我們需要提醒大家,保險保障情況應當是所有家庭成員共享的信息。每位家庭成員究竟有無身故保險、承保的保險公司是哪家、保單存放于何處、保額多少都應明確知曉。對于信用卡提供的免費保險保障,以及其他情況下獲贈的保險保障,也不應遺漏,因為保險賠償金能最直接、最有效地保障家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