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宇
對于四五十歲年齡段的女性,進入更年期的確算得上是一件大事。情緒開始不穩定,易緊張激動,胸悶氣短,心悸等等,這些都是更年期的表現。可是還有一些女性更年期的生理現象消失了,情緒仍然沒有好轉。這是因為情緒變化除了更年期生理的影響外,還有一部分屬于心理的影響。
更年期的女性“更”心理也很重要。下面介紹的三種典型更年期女性,穩定情緒的心理調節方法也會各不相同。
曾經的事業女性
很多步入更年期的女性同時面臨著退休問題。退休失去的不僅僅是工作,也失去了一種人際關系。此時,真正的問題就在于,在單位失去了地位,在家還不被理解和尊重,這是一種雙重的忽視。這難免導致女性脾氣暴躁。
建議:讓自己感到重要。脫離曾經的職位后,可以再建一種關系,例如參與社區活動、去慈善機構義務勞動,這些都可以獲得新的人際關系,也會重新獲得歸屬感,更年期的煩躁感自然就會減輕。
家庭女性
此類女性自我價值更多依附于家庭、老公、孩子。有些妻子年輕時為家庭默默奉獻,到了更年期常會說“我更年期了,你拿我怎么著”,把更年期當成擋箭牌,亮出來就無所顧忌地發脾氣,長此以往難免會影響家庭和睦。
建議:這是一種變相的回避行為,選擇逃避會有短暫的心理獲益,但會弱化對更年期的適應,對身心有害無益。此類女性應用轉移注意力的辦法調整,學學插花、茶道、烹飪,或者學習上網都很好。
自怨自艾型的女性
這類女性最多的是對自己本身的一種精神關注。因此對于身體和情緒上發生的變化存在著互相纏繞的心理體驗,即為更年期而焦慮,焦慮又讓她們更加擔憂,嚴重的還會患上更年期抑郁癥。
建議:很多人都認為一定要用很多方式阻止這種行為,但其實這樣阻止只會激發女性更多的焦慮和關注,而這些焦慮又需要通過發脾氣解決,甚至抑郁。最好就像平常一樣對待她,不要過多提及關于更年期的話題,避免產生心理認同。